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规划
办公
上海
北京
开发
国家
行业
美国
创意
荷兰
艺术
日本
建筑
创造
设计
空间
欧洲
环境
深圳
活动
城市
建筑设计
尺度
行政
酒店
公共空间
花园
融合
开放
结构
南大
平台
英国
方案
人物
交通
市政
运动
国际
展示
设计师
🔊 提醒:这是一篇2013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微博@深圳幸福人转载了深圳的九个建筑作品,即世界建筑大师在深圳的设计,现将文中的相关图片重新整理搜集,图片来自网络。希望整理能为来家带来方便,一起欣赏下这九大建筑吧。原文来自南都网,如下: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正在深圳火热举办,建筑相关话题在市民舆论中升温。南都记者采访整理发现,整体形象低调务实的深圳,也有不少建筑是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的力作,只不过得到的并不都是赞誉。
“过去十年,深圳市政府为提升城市形象,对一些重大项目通过公开招标,令国际大师作品成为公共建筑的主流。”这几乎是深圳建筑界的统一评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深圳文化艺术中心和行政中心的深圳音乐厅、图书馆、中心书城、市民广场,以及新近落成的库哈斯的“迷你裙”——- 深圳证券交易所。
“是大师的作品,但并不意味是大师成功的作品,或者是代表作。”知名建筑评论人李程指出,过去十年,深圳为这些国际著名的建筑师提供了创作土壤、实验的空间,但却缺乏思想、学术上的交流“生意都做了,学术却没有留下”。
华森建筑总建筑师王晓东批判得更为直接:“大型建筑就是要挂大师之名,但并不由大师决定,而是行政领导决定的。大师们只能保持基本的水准,与他们在国外的成名作大有差距。”
“以库哈斯为例,他是个实验派人物,在欧洲是做些非常小的小众建筑,但在中国却做出了这么多庞大的建筑。”王晓东认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使得一些国际上富于创造性、实验性的“纸上建筑师”有了实践的土壤。而国内好高骛远的甲方(指开发商或相关政府部门)不精于发掘、运用建筑师,一味好“大师”之名,大师也乐于有土壤尝试新的形式,于是做出了许多不擅长的类型建筑,最终由市场买单。
但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深圳建筑界人士不无骄傲地表示,深圳的夸张怪异建筑相对较少,在建筑实用性、亲民性方面已是难能可贵。“毕竟深圳远离政治中心,建筑以商业考量为主,受制于经济更多一点,不像北京众多的符号性、象征性建筑。”李程举例,深圳的市民中心是国内唯一一个中轴对称且中心是空的、市民真正可以穿行的行政建筑。
也正是如李程所言,深圳建筑“远政治,亲经济”,所以反而“公共建筑配得上大师之名的少之又少,住宅、酒店、办公楼的设计则创新颇多,走在全国前列。”王晓东补充。
1、深圳音乐厅、图书馆——- 矶崎新视觉震撼,但能耗巨大
深圳音乐厅、图书馆是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矶崎新的作品,他与黑川纪章、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他1963年创立了矶崎新设计室,自此成为几十年来活跃在国际建筑界的大师,作品众多,获奖无数,尤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总部大楼、日本京都音乐厅著称。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践,以新陈代谢主义的设计成名。他的作品兼取东西方文化的设计思想,将文化因素表现为诗意隐喻,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以1998年矶崎新主持设计的深圳音乐厅、图书馆为例,音乐厅在颜色的选择上对应中国的五行——- 黑、白、红、蓝、黄。白色是室外的大平台,黑色是背后的墙,黄色体现在音乐厅的后庭栋上,红色是体现在电梯里,蓝色则在黑墙的顶上。黑色后背墙,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最后妥协为水墨化处理。设计方案将整个文化中心看作一个城市大舞台,公共文化广场上寓意着“文化森林”的黄金玻璃“树”,分别构成音乐厅和中心图书馆的进厅,整个建筑构思独特而大胆、用色前卫。
虽然音乐厅、图书馆空间视觉效果恢弘,但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了很多空间的浪费,而且耗能太大。音乐厅每年的电费需要600多万,而且玻璃幕墙每年需要清洗几次,每次都需要10多万。此外,由于施工质量问题,玻璃幕墙也出现过漏雨的现象。矶崎新还做过大中华喜来登的方案,包含了最早的证券交易所,但并未被采用。
2、万科中心——- 斯蒂芬·霍尔“躺”在大梅沙的摩天楼
位于大梅沙的万科中心是斯蒂芬·霍尔的操刀之作,他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美国最好的建筑师,也是世界十大建筑师之一。他是建筑的思想派,善于寻找建筑难以琢磨的本质,他的设计注重强调空间的巧妙处理,强求平淡之中包含精巧的形式和内容。
万科中心采用悬拉索、钢结构的大跨度综合结构,相当于把摩天大楼横过来,建在桥墩上。由于地面首层是架空层,所以这座建筑面积近10万平米的大型建筑占用的地面面积却很少,实现了绿化面积最大化,由此获得多项建筑大奖,成为绿色建筑典范。王晓东却说万科中心在他心目中是个75分的建筑,作品整体流畅,但庞大的体量横陈在大梅沙湾畔,与周边大基地格调多有不配。“在欧洲,斯蒂文·霍尔是以做博物馆、美术馆见长,万科中心这类办公楼并不是他的专长。深圳提供给了他实验的土壤。” (图片来自:mage ? 存在建筑)
3、深圳证券交易所——- 雷姆·库哈斯被称“迷你裙”,周边“寸草不生”
作为一个实验派的人物,傲慢的雷姆·库哈斯在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这是继央视大裤衩之后,中国土地上又多出的一座由他担纲设计的醒目建筑——-深圳证券交易所大楼。这座号称有中国最大横挑的建筑,因外形怪异,而荣获诸多外号。英国《卫报》称之为“迷你裙”,行业人士赐外号“石中剑”、“烛台”、“倒悬的十字架”,甚至有人认为酷似“城市墓碑”。
深交所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大厦底座被抬升至36米高,形成一个巨大的“漂浮平台”,犹如一个“裙摆”,平台的“腰部”还由一条鲜亮的红色光带“缠绕”。“这座大厦的标志意义超过了一切,更胜于它在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库哈斯认为,抬升基座增加了大厦的曝光度,提高了大厦的位置,象征向整座城市的证券市场“发布”最新活动信息。不过建筑评论人李程认为,深交所的缺陷还在于周边“寸草不生”,没有商业。
4、汉京中心——- 汤姆·梅恩双子塔,一楼裙楼为公共空间
在深南大道即将崛起的一座80多层的地标性写字楼也是出自世界级大师汤姆·梅恩之手。他是200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同时,也是2009年由总统指定的美国国家艺术人文委员会的委员之一、200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洛杉矶分会年度金奖得主。主要代表作品有:法国巴黎拉德芳斯“灯之塔”项目、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旧金山新联邦大楼”、巨人网络集团总部等。
对于汉京中心的设计理念,汤姆·梅恩诠释:“在设计的时候就把这座建筑物与人的关系、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及与科技的关系种种因素考虑在其中。”在展示的设计图纸上可以看到,未来的汉京中心是一个双子塔,由连廊连接而成。与常规的首层商场的设计不同,汉京中心最为特别之处是底部裙楼将完全开放给公众使用,并有一个中间开场,阳光可以从天窗照射进来,造型新颖。“设计希望人们不仅觉得这是个楼房,而是像艺术品一样,给人们美好生活的感觉。”
5、深圳机场T 3航站楼——- 马西米利亚诺·福克萨斯“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友情提醒别穿高跟鞋进入
提到深圳机场T 3航站楼的设计者马西米利亚诺·福克萨斯,首先想到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他为浦东陆家嘴做的设计方案:高低错落的建筑伫立于黄浦江两岸,似隔非隔,在功能上彼此联系,审美上又保留一定空间,这就是著名的中世纪风格的“城中城”。福克萨斯的建筑设计作品让他在业界享有“建筑意象派诗人”的美誉,被冠以印象主义风格。
“即使他没有拿过普利兹克奖,但在做交通建筑上很有名气,也算得上是大师。”知名建筑评论人李程说道。而对于新近开始启用的T 3新航站楼,无论是行业内还是普通市民也是褒贬不一。“大空间,整体感很强。但商业占用了太多的面积,客流通道空间太小。”华森建筑总建筑师王晓东认为,如果没有“密集恐惧症”,用于采光的天窗还是很有创意,也很漂亮。而也有市民反映,新航站楼虽然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下了飞机要走1公里多远,温馨提示:女士尽量不要穿高跟鞋。
6、红树西岸——- 本纳道·霍商业建筑设计上的“成熟之作”
红树西岸出自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本纳道·霍之手。他曾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1998年度建筑设计银奖和1996年度佛罗里达州建筑设计荣誉奖,以及纽约市的艺术终身成就奖。代表性建筑作品主要有:粉红别墅、N B A热浪队体育馆、迈阿密国际机场、法国第戎大剧院等。
正如同本纳道所言,红树西岸是“城市民用建筑的成熟之作”,它解决了在大城市拥挤环境下空间利用的问题。而项目本身也接连捧回三项国内外权威建筑大奖:国内建筑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年度最佳建筑大奖”,以及美国注册建筑师学会(SAR A)授予的“荣誉设计大奖”。这在深圳是第一次。深圳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饶小军认为,红树西岸总体布局由几片相互错让呼应的建筑“折板”楼体,围合出景观通透的花园庭院,在深圳的亚热带赤道气候环境里,设计师使建筑最大程度地去拥抱自然,形成了明快而通透的“天海一色”的建筑空间感。“这在深圳众多的住宅建筑中显得与众不同。”
7、深圳中心书城——- 黑川纪章、华森建筑与甲方不合,做到一半的大师作品
2007年,深圳中心书城的设计者、享誉国际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10月12日因心脏衰竭去世。他虽然未获得普利兹克奖,但曾获日本建筑界最高奖和多项国际建筑大奖,与矶崎新和安藤忠雄并称日本现代建筑界三杰,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1960年,年仅26岁的黑川带领“新陈代谢运动”在国际建筑界崭露头角。
但如果将中心书城归类为他的代表作,估计他会在棺材里咳嗽两声,或者直接跳起来。据了解,当时的黑川纪章认为深圳发行集团篡改了他的方案,原先的方案仅有一层,是趴在地上的一个仪式性平台,但深圳发行集团是希望能做一个SH O PPIN G M A LL。僵持之下,黑川做到一半就跑了,深圳市政府曾派人到上海的宾馆求他回来,但他始终不肯。后来,中心书城的设计就由华森建筑接手,方案由一层变为两层,而现在的二楼一整层也基本都是商业,不过总体的框架还是黑川纪章的思想。
黑川纪章设计风格融合传统建筑风格和城市、建筑与人、自然的“共生”哲学,代表作有棕榈树和雨林环绕的吉隆坡国际机场、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和荷兰凡高美术馆。
8、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桢文彦日本建筑大师桢文彦在中国的开山之作
(小编只找到了总体建筑群的鸟瞰,而搜索到的这个建筑,筑龙网注释为瑞士lemanarc建筑及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设计,所以暂时不知道是否是此建筑,仅供参考)
2012年,招商地产经过多次讨论决定邀请国际著名设计泰斗桢文彦担纲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主笔设计。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桢文彦早在1993年就获得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U IA金奖和美国普利兹克建筑奖。他主张开放性的结构,以极强的适应性满足时代变迁的要求,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极力为建筑物赋予人性和文化的特征。
时任招商地产董事长林少斌曾明确表示,希望借大师之手重塑海上世界形象,这也是桢文彦在中国的第一个设计作品。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紧邻海岸线,总建面约5万平方米,是集美术馆、高端商业、小剧院、画廊、滨海发布厅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景观设计上将结合公共开放湿地公园及800米滨海景观岸线,创造多界面、多焦点的景观活动序列,女娲雕塑、深圳湾、大南山将一览无余,形成多样化市民活动舞台,营造水岸活动核心。
9、华侨城天麓——- 迈耶设计费一套别墅过亿,华侨城为摊薄成本复制作品
东部华侨城的天麓是世界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的首件中国作品。迈耶被称为现代建筑中的“白色派教父”。他的建筑作品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他还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代表作品有千禧教堂、格蒂中心、史密斯住宅。其中,史密斯住宅是其成熟之作,这座独立式住宅通体洁白,由明显的几何形体构成。迈耶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的“普利兹克”奖最年轻的获得者,2005年为全球观众带来他登陆中国的处女作——- 东部华侨城顶级海景别墅。
因为天麓,这位七十几岁的老人也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他的演讲中,迈耶强调白色是他的信仰,他的设计精力会放在相当小的一部分地块,而尺度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表达什么样的建筑理念,东部华侨城给了他一个诠释“白色”设计信仰的舞台。当然,迈耶的别墅设计费也是不菲,华侨城为了将1亿多的成本摊薄,将迈耶设计的作品进行复制,成了一片密集建筑,这也许是项目的败笔之处。
原文来自: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深圳的九个建筑作品:世界建筑大师在深圳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