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同城化量化分析方法及温岭市实践
微信公众号:规划师杂志
国内现有的同城化研究和实践多以战略研究为主,对同城化实现的基础条件判断研究还较少。
在研究方法上,同城化分析基本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基于定量分析的研究还鲜有涉及。
在大数据逐渐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的背景下,作者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道路交通与工程规划所李星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陈濛在《规划师》2016年第2期撰文,文章探索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数据的前沿分析方法,用以研判同城化实现的基础条件。
在城市规划的语境下,借助对客观数据的量化分析,研究温岭市同城化地区内部的职住通勤关系、公共服务中心的吸引力强度等重要问题,从而判断其同城化的基础条件及未来趋势,为后续的规划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同城化水平量化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依次对温岭市区与3 个镇的通勤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按照上述职住判定的方法,进行分片区研究,从而确定各片区内居民的居住和就业分布情况( 表2),同时厘清各个区域之间的通勤关系( 表3)。
通过以上量化分析可知,温岭市西部城镇密集区内的四大片区之间存在一定比例的交通联系,根据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到的手机用户的出行信息,可以推算出职住通勤关系,判断手机用户的出行起终点,进而得到温岭市域各个层次的通勤OD,并将其分配到空间蛛网模型上( 图3)。
温岭市区与周边小镇已经具备同城化条件。通过对温岭市域空间移动通信数据的定量研究,可以得出大溪镇、泽国镇、新河镇与温岭市区之间的出行比例分别为7.9%、9.3% 和8.8%。
假定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为60%,并假设职住通勤均由非农劳动力产生,经过换算后,可初步判定大溪镇有13.17%非农劳动力在镇区与市区间产生职住通勤行为,而泽国镇有15.5%,新河镇有14.67%。
城市启蒙:长沙小小规划师
规划头条:upnews.cn 长沙规划
3月27日,长沙规划展示馆迎来了15位“小小规划师”,这是由长沙规划展示馆、领动科教、星辰在线共同发起的 “我的长沙我的家——小小规划师”第一期活动现场。本次活动通过星辰论坛和韵味长沙微信号前期招募,共有近百位家长为自己的小朋友报了名,最后选出15位小朋友参与活动。
“小小规划师”们第一站是参观充满科技感、互动感的规划馆,逼真的模型、神奇的声光电展项、环游世界的互动体验,让孩子们惊喜连连,家长也纷纷表示原来规划馆比想象的要有趣多了,在这里,孩子们也能看得懂规划。
“小小规划师”们来到的第二站当然是考验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咯!他们今天的任务是——用乐高搭建爱晚亭。孩子们先通过规划课堂了解爱晚亭的故事。接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从建筑结构入手一步步搭建爱晚亭,四十分钟后,15个孩子全部完成了爱晚亭的搭建。
长沙规划展示馆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小小规划师”活动,让专业的规划知识通俗、生动起来,让小朋友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体验规划建设,领略长沙城市的美,更加热爱“我的长沙我的家”。
AIA2016城市规划荣誉奖 | 费耶特维尔2030:食品城市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食品城市制定了Five Urban Growing Guilds的农业生态学规划:
1.永久培养的景观,现存林地种植的相关的宿根植物景观;
2.农业和园艺,需要对每年的景观进行密集的管理;
3.GROW街,带有街道果园和可食用的前园;
4.污染修复景观,支持安全的城市发展;
5.废物到能源区域,升级改造集中式农业和城市废河。
该规划方法为发展城镇和国家的重组形式建造了一个连续的框架,包括新奇的郊区改造。
食品城市设计了一组农业城市房地产产品,加值到19个标准类型,由华尔街资助设计。
到2080年,食品城市将会发展一个高度网络化的农业城市毯,从临时的绿色带开始,增强分散的农业和城市结构。
食品城市提议一个再生性的城市化,让能源、食物、水、生态和财政系统结合起来,循环运作。
除了生长策略外,食品城市融入了能源收集和废物管理的升级改造策略、一系列的水、土壤和保护策略以及融入生产性景观系统和城市化的混合住宅模式。
该设计方案通过肥料网、综合性废物修复设施、厚垫草农业以及水产业解决市政规模的营养管理问题。
农业和城市化被重新连接实现17种生态系统服务,提供所有的健康生态系统(侵蚀防控、授粉、水管理/供应、营养循环、失调管理、土壤形成等等)。
让我搭一班会时空穿梭的地铁
近期有小伙伴反映,乘坐港铁深圳4号龙华线时可能会遇到一辆神秘的列车。传说中这辆“不存在”的时空穿梭列车会带你进入异次元世界,宇宙奥秘、人类文明和世间万象将如万花筒一般展现在你面前。
这是一辆带你回归“原点”的列车。而“原点”因不同个体而异。你体内的原力可能会被唤醒,也可能穿过虫洞回到万物之始,或进入高维空间……
当然,“原点”也可能是对自我的回归,是故乡,是重新开始的起点,是最初将人们带入城市的那些力量、梦想、愿望及挑战,或仅仅是一朵花,一个微笑。
日复一日在城市中穿梭的你,是否已经忘却生命和文明的不可思议,幻想着逃离平凡的生活?UABB和负波普学会合作的地铁四号线主题列车,是我们奉上的一份诗意的礼物。
希望乘上这辆列车的你经历一段从繁杂的生活中抽离的超现实时刻,希望大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原点”。
国际相关国家“封闭式小区”发展现状及启示
微信公众号,重庆规划院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的“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封闭式小区,又叫做门禁社区(GatedCommunity),一般认为是限制进入、公共空间私有化的居住区。
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非公共化,封闭式小区通过门、墙、栅栏等方式圈定一定的范围,内部设施不对外使用;
二是安保意图明显,如配备安保人员、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安全巡逻等保障内部安全;
三是公共服务内部化,小区里面一般配有商店、休闲设施,供社区内居民日常使用。封闭式小区并非我国特有现象,美国、西欧、新西兰、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封闭式小区。
美国——从封闭式社区走向开放式社区。
美国被认为是现代封闭社区的发源地。
1960-1970年代,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美国在多种族、多文化、贫困人口聚集、犯罪率居高的城市地区形成可防卫的居住形态,被视为现代封闭式小区的雏形;
70年代后,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动下,美国阳光地带兴起了以吸引中老年退休人员为主的封闭式社区;
80年代后封闭式社区成为美国郊区开发的主导建筑模式,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人口老龄化是美国封闭社区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997年,美国大约有300万个家庭居住在近2万个封闭社区里;到2004年,约1/6的美国人居住在封闭社区,老年人是封闭社区的主要入住者。
为解决城市蔓延和交通拥堵,提供更宜人的居住环境,开放式社区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由于私人轿车的普及和社区商业郊区化等原因,美国城市蔓延加剧,环境污染、交通堵塞、通勤时间增大等问题越加严重,规划界开始倡导构建宜人的街道网络,开放式、紧凑的“街区制”开发模式被提出。
“街区制”就是居住和商业进行集中与融合,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和休闲配套,最常见的形式就是:
上面住人,下面营商;上面是私有空间,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环境。
开放式社区一出现就得到民众的青睐,并成为新区开发的主要模式,封闭式小区占比逐渐降低,目前大部分美国城市拥有的封闭式社区数量少于10%。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规划日报90:用手机数据定量分析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