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生创作泉州版《清明上河图》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保护 建筑 公交 资料 融合 展览 人物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历经一年多创作,陈若凌(左一)终于完成《泉州中山路风情长卷》。

在9张宣纸上作画、以上千张照片为素材、历经1年多进行创作……近期,一幅长达13米的《泉州中山路风情长卷》在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展览厅展出,吸引众多师生观赏。据了解,该幅画由泉州师范学院2012级美术专业学生陈若凌创作。日前,记者采访了她,了解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迷上市井风情 想用画笔记录

记者见到,这幅长卷展现了泉州市区中山路泮宫口到钟楼路段的繁华街景,画中红砖古厝、路边绿树、路上行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钟楼路段,东西向红灯亮了,斑马线前小车、公交车停成一排排,过马路的行人有的走路,有的骑电动车,有的骑三轮车,路口附近还有两个环卫工在打扫。钟楼两旁的红砖厝古色古香,骑楼天花板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一派热闹喜气的景象。

陈若凌是晋江安海人,中学时就很喜欢闽南文化,课余时间喜欢到处拍一些红砖古厝。“站在这些古老建筑前,常常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它们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岁月。”她说,读大学后,她经常和同学去中山路逛街。穿行在古老的骑楼中,望着人群和车辆,古今交叉、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感受更加深刻,她越发觉得中山路正是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于是,她萌生了把这种市井风情凝固成图卷的想法。

在导师黄坚的指导下,她计划用长卷的方式来反映中山路风貌。她介绍,长卷是中国画的一种创作形式,如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是著名的长卷作品,反映了汴京的繁荣景象。她很喜欢这种传统的长卷绘画形式,欣赏者可以一边打开看,一边把看完的部分收起,移步换景,尽由自己。



画作展现了中山路的繁华街景。

数次实地走访 街拍素材创作

有了这个想法后,陈若凌去图书馆查阅了中山路的历史资料,发现中山路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还跻身“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这更激起了她的兴趣。去年,她把《泉州中山路风情长卷》作为自己的毕业创作选题。

她先后多次去中山路寻找素材,次数多得自己都数不清了。她用相机拍下泮宫口到钟楼路段的街景,单单建筑就拍了388张,而后又去拍人物。“有段时间我都在那里到处‘偷拍’,选定一个地方,站着按快门,然后把走过的人拍下来。”她笑着说。

回到学校后,她借助PS软件,将上千张照片拉伸拼接成长卷图,但拼接后图片太长且重复的画面很多。于是她进行了再创作,筛选出一些特别有味道的建筑进行组合。在草图的绘制中,她先后尝试了多种画法和材料,都不太满意。最后在黄坚老师的指导下,她确定了用钢笔和宣纸来勾勒,再用国画颜料上色。



画作展现了中山路的繁华街景。

恩师指导鼓励 历时一年多完成

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创作,陈若凌终于完成这幅长13米、宽0.4米的《泉州中山路风情长卷》。“身边不少同学很快完成了毕业创作,而自己因绘画量太大,进度缓慢。”她坦言,自己曾想过放弃,改选别的题,好在黄坚老师不断给她鼓励和帮助,她终于坚持了下来。“我很感谢我的导师,是他给了我创作的动力。”她说,一开始人物画得太少了,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她把人物处理出疏密关系,并添加车辆和其他点缀,形成各种遮挡关系,这一来中山路就热闹起来了。上色时,她画的颜色虽然很多,但缺少重点,明暗层次较少,老师指导她加入一些重色和纯色局部提亮,这样画面就更加丰富了。

创作虽然辛苦,但想到画作体现了中山路的真实生活,让人们重新见证“市井十洲人”的盛况,品味泉州古城的繁华,她就觉得曾经的废寝忘食都是值得的。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高校女生创作泉州版《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