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社区
规划
上海
道路
开发
国家
探索
智慧城市
居住
数据
行业
案例
管理
创意
一体化
系统
如何
设计
广西
公交
工具
共享
环境
南京
城市
模式
战略
融合
开放
平台
学习
服务
产业发展
特色
方案
南宁
交通
市政
11月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推进多年,前期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形式开展,虽然构建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并实现了一批试点项目,但是成本较高,缺乏价值感知。为此,近年来,一些省市的地方政府开始探索与市场主体充分合作,利用其资源和平台,实现智慧城市应用快速推进,并被城市居民与企业深度感知。2008年,IBM 在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时,一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智慧地球的一个重要项目,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一系列组成部分。由于其契合了信息化未来的潮流趋势,因此一经提出就被我国的各个城市政府广泛接受,一些城市先后出台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在“互联网+”的潮流中,作为“互联网+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概括而言,顶层设计即将出炉,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开始走向市场主导,同时一些具备快速盈利前景的重要领域的机遇尤为明显。
本文认为,导致“一直在设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具体由哪个部门牵头?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其次,智慧城市的指标牵涉多个部门的管辖范围,如何确定尚未有统一意见;第三,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相关指标过时速度也很快(如目前各指标体系中常见的“固话普及率”),如何制定长期有效的指标,需要经过讨论。而最新的情况表明,在“互联网+”战略公布以后,智慧城市的标准建设正在加速。在2015 年11月11日召开的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2015到2020 年通过试评价工作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20 年正式发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所谓“重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把宽带、移动数据网络、广电数字化、城市Wifi 热点、IDC等基础硬件设施放在优先地位;所谓“重内部系统建设“,就是在促进行业智慧化的进程中,实际是在推动行业当中核心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完善;所谓“重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设立了多个明确和具体用途的智慧应用,其中包括直接投资,以及支持企业开展某种信息化的试点。不可否认,在上述模式下,城市当中的智慧基础设施的确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未来智慧城市深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有较多的项目,由于涉及跨部门协作,需要政府牵头协调,并且较多的公益型的智慧项目,如公交车到站查询等,由于涉及垄断企业,且无经营助力,只能由政府主导。但是上述模式重点强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某个节点的深度智慧化,因此并没有达到普遍高价值感知的效果。对于重点设施,普通居民与企业认为即便没有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应得到发展;对于行业的重点项目,也只是在与该行业接触的界面上才感知到价值,例如快速挂号等。而对于具备普遍价值感知基础的民生类应用,如智慧社区中的各项便民服务;一些城市重建设、轻运营,在委托IT 公司开发网站或APP 之后缺乏推广与后期经营(尤其是对于生活服务的平台化经营),城市居民缺乏感知,造成价值未得到有效体现。
随着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互联网企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一些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有了明显转变,基础设施、重点行业内容信息化建设仍然在推进,政府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强,更加强调智慧城市的应用能够被更多市民、被更多企业所感知,也就是审视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时不再简单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用得怎么样”的问题。为此,各地政府开始加强与各类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将互联网企业的服务纳入智慧城市整体应用的框架中,并且通过互联网企业的平台,把政府的信息传播出去,把政府的应用推广出去,把政府的能力“嵌”入进去。对政府而言,有效利用互联网企业成熟的应用与客户群可有效降低投入,提升覆盖面;对互联网企业而言,能够提升内容及应用量,进而强化汇聚用户能力,以交叉方式形成盈利优势。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政府先后公布了两轮智慧城市发展三年规划,即2011-2013 与2014-2016。在第一期的规划当中,上海市政府的战略合作伙伴只有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两家运营商,强调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较多的民生类应用,选择的是自我主导的建设模式,如建立付费通缴费平台,建立社区网站,虽然最终的运营主体是IT 公司,但是这些公司的建设和运营更加接近政府采购的模式。而在第二期的规划建设中,战略合作伙伴除了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之外,又增加了阿里巴巴与腾讯,其中最为明显的应用是在支付宝的服务窗与微信的公众号中,实现政府信息公开与生活应用,以及进行未来医院、未来交通的建设,此外将i-Shanghai交给了风寻科技,试水PPP。
对于力求让整个城市发生革命的智慧城市,在DT时代中,其基础设施已不再仅仅是固网、移动、广电、计算、存储等传统的设施,同时还有数据设施,它来源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通过流动,将整个城市的各类应用加以连接,成为一体化的智慧城市。
2015年8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其中就明确了要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要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要强化信息安全的保障。一些城市已经快速响应,发挥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价值,例如同年的8月底开始的上海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向社会开放超过1000G交通信息数据,采用众创的方式,开发出创新的互联网产品,为排解道路拥堵、优化公交规划等问题寻求对策。
在DT时代,谁占有数据谁就能成为行业的主导者。数据资源可以通过数据交易而取得(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但是作为整合的一方,自身必须拥有强大的数据基础,才能将外部获得的数据予以消化吸收。从产业发展来看,社会各类主体的连接中心节点是最具有数据中心节点的潜质,例如阿里巴巴通过交易、金融,连接了社会经济;腾讯通过社交网络,连接了诸多用户;电信运营商通过通信管道,连接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目前,很多智慧城市的应用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良性发展前景喜人,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民生型应用。其核心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构想提出,让整个社会经济中的诸多主体都在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在一个细分领域当中进行革命,并且形成了较多优秀的创意。而政府、风险投资商、能力开放平台等,也对这些创意的实现提供了场地、资金、基础设施等诸多支持;其次,互联网产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使信息化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高度依赖的“网络人”,用“智慧”的方式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水到渠成之事;第三,政府的改革一直在推进。政府自身、公用事业单位的深度改革是近年来改革的目标,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医疗分级体系的建立等等,为市场上诸多服务商打开了新的前景之门。以下,列举一些风口之上、具有前景的智慧城市应用。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说说智慧城市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