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钟铭(中规院深圳分院常务副院长)
城市的定义众说纷纭,哲学先驱更愿意把城市说成是“光阴与心灵的造化物”,归结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场所,乃可视天道人合的结果。在城市形成和人类持续文明过程中只有希腊、中国和印度治城哲学从未被断层、隔裂过,她们产生的正统思想为我们寻找城市内在哲学逻辑提供了途径。
西方古典建筑史的始祖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的论述认为:建筑是对自然的模仿,从而将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这一系列与形态、比例、尺度等有关的规律被归纳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法则”。耐人寻味的是,崇尚“道法自然”的中国建筑同样侧重模仿自然,但并非简单取之以尺度、比例之“形”,而是通过近取气运之“意”、远会生克之“道”物化成形。东西方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基本法则背后是几何学、数学乃至科学的哲学,而东方基本法则背后则是自然玄学。
雅典卫城平面图
追求理性秩序的普南城
尽管如此,我们比较他们形成的空间逻辑仍然具有相似性。亚里士多德的“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邦,为了更好的生活留住城邦”的理想城市,让人本主义结合自然主义,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让雅典这样重要的城市也没有明确的强制性人工规划。典型的雅典卫城看不到平面视觉上的平整、对称,而是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以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建筑景观,既照顾到卫城四周仰望她时的景观效果,又照顾到人置身其中时的动态视觉美,堪称为西方古典建筑群体组合的最高艺术典范,后人称为空间布局的“雅典卫城模式”。人本主义和美学精神的放大,古希腊哲学家又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理想城市是构建社会秩序的场所,亚里士多德又说:“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我们看到了其中理性思维发展的影响,也产生了当时另一种显示强烈人工痕迹的空间布局模式——“希波丹姆斯模式”,这种几何化、程序化、典雅的希波丹姆斯规划形式满足了规模化和简便化的要求,与现代建筑运动所推崇的机械城市的“秩序美”可谓异曲同工。
东方哲学逻辑下的城市空间,受自然玄学影响,也呈现了空间形态的两种格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描绘了“传统王城模式”;《管子乘马篇》:“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理念的分野都源于“象、数、理、名”神秘主义的哲学逻辑……
阆中名城平面图
隋大兴城平面图
库哈斯《DeliriousNewYork》代表其对建筑和城市的哲学认识,包括“囚禁的地球上的城市”、“斯芬克斯旅店”、“福利宫殿酒店”等中建筑寓言极具广阔的解读空间和哲学深度,有人称作为“精神分裂”状态下所作的一种“绝顶聪明”演绎,既是什么都说了(只是你的解读方法),也是什么也没说(本来就什么也没发生)。当我们读了《West
Side Story》并亲身经历,又怎么会相信库哈斯所论说的Generic City?
但实际他的论说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颠覆的潮流:“如果历史在建筑中有所沉积的话,那么当今人类增长和巨大的城市数量将不可避免地使以往的实体化为灰烬。规划中可识别性与历史的等同是一种错误的命题,这不仅因为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可供共享的蛋糕越来越小,而且也因为历史本身正变得日益令人憎恶”——随着人们对城市的滥用,历史正在失去意义,“把全球化和发明创造联系在一起,全球化的新实验应该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提供支持。意外、冲撞、杂交、结合、分化、差异、二合一:不论好坏的全球化。”
展开想象的空间1
展开想象的空间2
库哈斯是神是凡不顾,但肯定是在“精神分裂”状态下的发泄,而这种发泄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现实。
一般说波普总会联系音乐、时尚、艺术,唯独遗漏建筑,这与波普之大众文化传媒有关。实际上发端二战后波普思潮的核心团体(IG)的关键人物艾莉森、彼得·史密森及班汉姆都是建筑师和史学家。主张波普建筑艺术的主题——展示世界的视觉性、时代性和流行性。后期文丘里主张波普建筑将可表象性回归到它所产生的城市环境,至此空间设计也将拥有波普文化。
作为波普,源于二战后消费资本主义的土壤,其表象性和技术性的背后是商业性,而时代性和流行性是其表现形式。无论史密森夫妇:“今天我们正逐步退出传统形式给予者角色,而用新出现的流行艺术——广告式代替”;还是班汉姆对建筑优先的修订,重申了“消费的审美性”,深藏波普其中的是,从建筑追求功能与审美性转向与消费主义设计匹配,这已经突破了实用主义、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工业时代格局——国际主义风格,走向了现代社会的后工业时代格局——全球化风格。为此我们敢于说商业“时尚”引领设计创新和发展!而“时尚”感觉是一种深刻的理解……
视觉流动性
消费的审美性
从哈维“空间压缩”
探空间的避险功能
由资本诱发马克思两个铁定规律:其一,资本追逐产生对劳动力剥削,并以无产者觉醒和斗争将一个社会毁灭;其二,经济周期逃不出资本积累-增值生产-交易投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通货紧缩等环节的循环规律性和危机魔咒。然而“经济危机”和“社会灭亡”的规律随着马克思过逝而消失了吗?
资本逻辑者哈维开始更宽的视角寻求理论解释…,并归究于“空间及其生产”…,似乎不仅要将资本与生产而且还要将资本与空间关联在一起来,其逻辑开始清晰了!这个逻辑主线贯穿于"空间与资本积累",积累过程就是空间成为规避资本风险场所的过程。"不平衡地理发展"是资本选择空间对资本避险的能力并造成不平衡地理发展,从而形成"时空压缩与弹性积累"的理论体系。
至此还没完…将进一步把资本逻辑转向空间逻辑-规划师的领域,哈维敢说追逐效率的“时空压缩”将会以“人的归宿”为前提,否则空间必然走向衰退并灭亡。因此说从"全球化"到"日常生活"、从"资本积累”的经济空间到"人的归宿”的后现代生活空间"必将博奕、平衡,走向可持续发展!
本文转自中规院深圳分院30周年院庆系列丛书《城事论道》的主题笔谈部分。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范钟铭:城事思想论道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