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日报:第121期,今日收录8篇
往期查看:www.guihuayun.com
合作联系:admin@caup.net
查看列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看巴黎如何玩转“多中心”——《巴黎大区2030指导纲要》之城镇化战略解读
2016-04-30 全心全意
摘录:面向2030年的多中心战略——“极化与平衡”
为了满足住房和就业的增长需求,促进地域的公平,同时控制自然土地的消耗,构建低碳的大都市空间结构,巴黎大区2030指导纲要提出了“极化与平衡”的城镇化理念。
所谓“极化”即促进更多集约紧凑的城市中心的形成;
所谓“平衡”即区域内的职住平衡以及大都市区的整体发展平衡;
“极化-平衡”就是通过在大区尺度上培育更多城市中心以实现平衡的生活和公平的地域发展。
可以说,这一理念是巴黎长期以来秉持的“多中心”理念的延续和拓展,之于巴黎或其他城市,都并不新鲜。
但巴黎此次规划的不同之处:
第一是进一步强调了集约和紧凑的理念,而这也是对土地消耗限制和大规模住房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响应。
规划提出要结束粗放式的规划模式,选择高质量的密集化模式,摒弃功能区划(zoning)的理念,通过围绕公交站点进行集约化的发展,促进功能混合和社会融合,提高生活质量,节省能源和空间资源,减缓城市扩张。
因此,人口和住宅密度的增加,以及功能的混合度提升,是本次规划的重要议题。
第二是强调多层级多中心的结构,规划强调要增加更多的中心,并且要重视地方特点,避免中心的同质化。
对于巴黎大区来说,经过几十年培育的五大新城中心已经基本形成,但这对于要达到大都市区整体平衡的目标来说,还远远不够。
因此,此次规划共提出了五级中心,包括“大区重要中心”和分为四个规模等级的“地方中心”,前者共20个,除了巴黎市中心,还包括拉德芳斯在内的19个副中心,集中在距离市中心20公里范围内,以商贸、服务、交通、旅游等专业性功能为主。
地方中心共82个,散布在都市区各个圈层,按规模层级依次有4个、5个、20个和53个。规划并未强调这些中心的等级关系,而是更突出中心之间相互支撑和互补的关系。
图:巴黎大区2030指导纲要总图之“极化与平衡”
那么,这些中心是如何被选定的呢?
规划基于已城镇化和未城镇化土地分别提出了三类中心,给出了具体的筛选标准,并为各类中心设定了发展目标。
总体而言,这些中心都坐落于主要公共交通线路上,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
未来巴黎的城市发展将主要围绕区域快轨站、地铁站和公交枢纽站进行。
对于已城镇化的区域,以通过增加建设强度提高住宅和人口密度为主要发展方式;对于未(新的)城镇化的区域,主要是围绕公共交通站点集约地增加城镇化用地。
规划特别强调了存量优先的城镇化原则,要求在现有居住区增加人口优先于开发无人居住的土地,新建就业活动场所必须最小化地占用农业、林业和自然用地。
为了控制用地扩张,“规范性导则”给出了允许的城镇化土地面积,并划定了可城市化边界。
这些中心的最终确定是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由巴黎大区指导纲要给出法定性的筛选标准和建议选址与规模,由地方规划进行最终的选址和边界确认。
表:城镇化特别政策区(来源:笔者根据巴黎大区2030指导纲要总结整理)
图:巴黎大区2030指导纲要土地整体利用示意图之“极化与平衡”
虽然巴黎的城镇体系规划主要通过“极化-平衡”这一支柱展现,但仅仅看这一支柱并不能完整地理解巴黎的城镇化思路,因为规划提出的三大支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规划首先通过“保护-发展”这一支柱,明确城镇化的生态底线,从而确定适合城镇发展的土地范围,其次通过“联结-构建”这一支柱,构建四通八达的大区交通系统,从而进一步支撑城镇体系的选址和规模设定,而多极、集约、紧凑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反过来又进一步保证了自然空间的保护和发展。
图:三大支柱的关系(来源:笔者总结)
本文作者:陈洋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全心全意
长按二维码识别,查看原文全文: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规划日报121:巴黎“极化与平衡”的城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