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社区 工业 办公 道路 保护 探索 智慧城市 国家 居住 城镇化 行为 数据 技术 管理 系统 宜居 复兴 建筑 空间 共享 环境 园林 活动 城市 模式 国土空间 人口 行政 资本 地理 区域 公共服务 生态 服务 廊道 特色 国土空 排水 交通 运动 低碳 国际 高效 生态廊道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当前我国已经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更加健康、宜居、公平的城市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之一。

 
一、人居环境建设事关城市工作全局
 
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国家发展总体要求在城市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改善人居环境,要实现促进社会公平、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要让外来人口在城市中住得下、住得稳,除了需要大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人居环境建设的公共政策属性,要着眼于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为城市所有居民提供公平和均等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对于广大中小城市,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将有助于吸纳外来人口。从长远看,未来的城市竞争是人力资本的竞争,旨在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构建和谐社会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改善人居环境,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道路
 
中国适宜人居的国土空间不到国土总面积的1/3,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同时也是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这决定了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必须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高能源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能力,通过建设紧凑城市,实现精明增长。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走绿色人居发展道路,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建设人居环境,也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体现。



(三)改善人居环境,要结合时代科技进步,走创新发展道路

 互联网、大数据、低碳生态基础设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推动城市向更加智慧和生态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改善人居环境,要着眼于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新型城市,加快智能、绿色、低碳等适用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工业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改善人居环境,要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人居环境建设既不能一刀切地制定标准,也不能不切实际地鼓励所有城市都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看齐。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建设,要客观面对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地域人文特色多样、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既要提高各级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设施保障水平,更要突出不同城市所处的自然地域和人文特色。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主战场,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弘扬时代、地域、民族特色,是当前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方向。
 
(五)改善人居环境,要把城市安全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城市越现代化,对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的要求就越高。改善人居环境要建立各部门间统一协调的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机制,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二、城市管理在改善人居环境中的主要任务
 
改善人居环境既要大处着眼,也要小处着手。城市管理面对的是城市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在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水平
 
中国的园林,植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重生产、轻生活”,对经济发展投入多,对园林绿化投入少,导致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普遍不高,单位绿量明显不足,盲目模仿抄袭严重。
 
各地要立足自身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风景园林,传承地域文化;要用生态的理念提升公园水平,将外部的环境引入城市内部,滨河的生态廊道、动物迁徙的走廊要留够宽度,使园林绿地内外相通,景观和生态意义兼备;还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力量和民间的积极性,形成园林绿化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使得城市的园林绿地,不但能够建得起来,还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



(二)切实加强环卫保洁能力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环卫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而市民环卫意识普遍不强,随地乱扔垃圾、机动车抛物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城市环卫工人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劳动得不到尊重,这都使得岗位短缺的矛盾越发尖锐。
 
因此,要树立“城市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的良好风尚,让广大市民建立起维护城市环境的自主意识。要增加“城中村”、棚户区、城郊接合部等设施薄弱地区的环境卫生设施投入,及时做到对垃圾的清理和运输。要加强对环卫工人在作业规范、交通规则、安全防范等方面培训,提高机械化清扫水平,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三)全面改善城市环境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统计,全国90%以上的城镇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超过10亿人受到雾霾天气影响。传统工业比重大,城市建设活动多,使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产生量居高不下。这都要求我们要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实施工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要通过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的推广,有效控制建筑垃圾的产生量。要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强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使居民楼、办公楼、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远离噪声源,减轻噪声污染的危害。
 
(四)规范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我国城市在建的工程总量高居全球首位,但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却很低,偷倒渣土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工程作业采用开敞式施工,扬尘成为重要污染来源的同时,噪声也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施工,采取得力措施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轻对周边居民的干扰。要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重点查处开敞式施工、偷倒渣土、噪声扰民等现象,对各类违规施工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惩处,决不手软。
 
(五)推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我国每年生活垃圾总量高达1.7亿吨,废旧机电产品、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年报废量2亿吨以上,医疗垃圾流入生活垃圾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因此,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垃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要摈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和大量丢弃的不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倡和推动绿色消费模式。要推行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补偿处理设施投资和运营费用的不足;要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生物质废物、垃圾与污泥等重点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尽快建立起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率的废弃电子产品收运体系。要对医疗废弃物产生、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及处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垃圾专用贮存设施、设备。
 
(六)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要不断拓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新领域,要积极探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基层社区的作用,综合采用经济、行政的办法,通过专业卫生队伍和广大群众相结合,加强公共卫生环境的整治和管理。要大力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殷会良 陈 明 张云峰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改善城市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