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四川
社区
成都
城市设计
工业
规划
街区
道路
保护
开发
用地
城市更新
居住
技术
案例
空间规划
系统
如何
建筑
创造
设计
空间
公交
工具
环境
导则
活动
城市
模式
人口
尺度
活力
轨道
地下空间
区域
公共空间
入口
研究
新区
开放
总体规划
结构
城市公园
公共服务
生态
平台
服务
区位
方案
特色
街道
步行
交通
公共交通
市政
开放空间
高效
展示
设计师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导言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多体系的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与城市运营的体现,城市生活中的供需选择与价值判断过程则塑造了城市的特质与文化。国内城市设计实践大多重视成果性图纸,而忽视了城市设计作为引导后续建设的工具性作用。
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刘泓志先生在同济大学的讲座带来了前瞻性的城市设计理念,并解读其主持和参与的全球实践案例。在他看来,城市设计作为整合与协调城市多元体系与创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的工具性手段,如果单以空间形态为设计筹码或设计诉求,必然将面临设计无效或操作失衡的挑战。因此,城市设计成果不应仅仅是技术性图纸,而应该是一种工具,一系列的行动,引导对城市愿景的宏观到微观描述。
行动城市倡议城市的三梯度需求——确保城市安全健康底线的韧性基础设施,讲求投资与效益最大化的整合性空间规划,与着眼未来的城市人文建设。
案例一 “多哈之心”城市设计
“多哈之心”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市,占地约为35公顷。卡塔尔因石油产业而发家,人均GDP居世界前列,70多年的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多哈从一个渔村转变成世界级大都市。近年来,多哈与其他发达城市一样陷入城市蔓延,中心区衰退的困局。多哈之心项目紧邻城市中心区,业主(卡塔尔教育科学与社区发展基金会)希望通过多哈之心的城市设计将扩散中的市郊人口吸引回市中心以解决现有的城市蔓延问题,避免之前不协调的城市发展,同时保护日益减少的城市遗产与生活文化。
设计目标:用现代生活需求的语言,设计的手段,捕捉和响应多哈的城市历史遗产。
“多哈之心”城市设计总平面
多哈市域演变图及“多哈之心”区位
基于气候的当地风貌VS 现代化千城一面
多哈处于炎热的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少雨。当地传统建筑组合形式多为中东合院式,注重遮阳构件以及采风井设计;街道高宽比较大,且多有覆盖遮阳板,临街多设石柱廊(类似骑楼),以求最大限度获得阴影,降低炎热感,适应气候的同时具有极强的识别性。今天的多哈车辆驰骋于宽大的马路,周边高楼林立,城市耗能高,气候适应性差,更重要的是原来的城市肌理消失了,街道商业空间,居住建筑组合空间都已经转变或者改变,曾经代表城市精神与命脉的水系也消失其历史痕迹。
“多哈之心”现状
城市设计的分析与导则
1.基地内部划分街坊,形成大体空间架构
保留现有城市通廊和大致的土地使用功能。城市设计不是大刀阔斧地大改动,而是深入了解这些土地使用和区域特色的分布原因,保留其优质部分。例如基地东西向的城市街道因其有较强的历史痕迹,应保留其原来尺度,后期不做尺度上的调整。
城市脉络的梳理
2.地下城市空间的高强度利用
有别于国内大部分城市设计,多哈之心城市设计将地下空间视为完整空间对待,将城市主要市政设施(如城市共同沟等设施)结合市政道路下方设置,各个地块地下空间强调高强度利用。
3.城市交通的梳理与整合
按固有的城市肌理梳理出机动车道组织、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以及街坊内的次要道路,包含强调步行友好的机动车道路。满足最少量机动车交通需求之余,以大街廓为基底最大程度保留或复原社区窄巷网络。加强公共交通与站点步行道的整合,保证站点150m范围内高强度开发。
4. 城市开放空间可达性
布置重要的广场空间,同时每个大街坊内部的绿色空间24小时对外开放。在基地东北角布置新的城市绿地,保证居住区任意一点300m范围内的教育设施、文化设施,尤其是清真寺的步行可达性。
“多哈之心”城市设计保证步行可达性
5.土地使用功能立体混合
土地使用功能依据原有土地使用、历史记忆、周边环境、交通高效性等因素,自下而上产生,同时分为地面层及地上层进行叠加,摆脱先一刀切的功能分区方式,提供城市发展的韧性。
复合土地利用示意
6. 设计回应城市特质
体量分布。基地整体体量分布呈现北低南高的趋势,能很好地将自然风截流到各个区域;空间布局自然形成多条南北向城市通廊,引导风至北往南贯穿整个多哈之心地区。
石柱廊。类似国内骑楼的概念,结合主要步行道设置。石柱廊不仅是流动的空间界面,形成大面积阴影,而且在当地居民看来,石柱廊是利于触发城市活动的半私密空间。
通景与断景。通景是指蜿蜒的城市街道,具有一定的景深;断景是指每隔一两个街廓,视线就被挡住,其端头一般为特色建筑或城市广场。
阴影覆盖城市公共空间。南部高楼的长边南北向布置,避免直接面对阳光;裙楼长边则相反布置,同时将开放空间朝北布局,形成大面积阴影面。
气候策略——北低南高的体量布局
石柱廊、街区内部等城市开放空间
7.超大街区组团合理布局
以一个超大街区为例,呈现4栋L型楼宇围合一个室外公共空间的布局模式。街坊南北处开口南北直通或者有适当错开,起到良好的导风作用。相反地,街坊东西处开口则希望尽量错开布置,创造更多阴影面积以及断景的运用,创造城市特色。
建筑与建筑之间布置采风井,供建筑内部的冷却作用。采风井甚至与底层石柱廊、架空地板以及地下室相连,起到系统冷却作用。
断景——城市广场
多哈的未来
刘先生这样说道:”如果必须定义城市,我想不是城市的客观物理环境,而是空间品质,例如光影,它是城市最美、最真实的一面。”
如何判断多哈之心城市设计是否成功?他给出了这样一个判断依据,有无多哈历史痕迹和有无现代的味道,如果有就是通往成功的半步。另外半步是设计方案创造的城市功能与生活文化是否有效捕捉与驻留高素质人口。而这就是城市行动设计想要达到的,城市设计不强调设计产品,而是形成有效行动的工具。通过城市设计,大家可以了解期间的创造和最后导则控制有怎么样的效果,最后愿意朝着这样的城市愿景往前走。
案例二 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区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基地面积约1000公顷。可开发出让土地比例为50%,其中产业功能用地占50%,居住功能用地占30%,商业功能用地占20%,整体容积率1.4。
项目遇到以下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硬性指标与空间效率问题,在满足5:3:2的硬性规划指标同时,增加产业园住宅产品比例。二是分期开发问题,如何让政府和开发商都能在此项目获得满意的结果。
设计目标:用城市设计手段解决以上两个核心问题,同时体现产业园创新、人文以及生态的特质。
策略1 组团发展,基地化整为零
形成六大组团和中心组团“新川之心” 。六大组团包括门户区、外胞服务区和创新产业区、科技综合发展产业转化平台、生物医药与生态居住区以及高端制造区。“新川之心”为主要公共服务区。每个组团内部商业、居住以及产业比例根据组团功能定位,三者比例均不一致。因而,我们可以选择居住与商业比例较高组团优先建设,同时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可见,城市设计不单纯是形态问题,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性手段。
策略2 交通连接与整合
项目面积较大,每个组团又相对独立性,需要通过设计手段使之串联,即采用环形公共交通、市政设施以及景观网络串联。另外,“新川之心”形成开阔城市空间,以及跨组团的活动轴线。
·积极建议轨道相关部门,在原有西部轨道线路外,增加一条贯穿基地南北的轨道线路,设置东西向支线联系两个轨道线路。
·结合基地地形,合理组织公交线路和步行道。
策略3 城市像素混合使用概念
创造多元活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告别单调的传统产业园印象。
·小街廓、小地块城市肌理
· 加入商业、公共功能于单一功能板块,创造了一个新的层次(产业+商业混合用地/商业+居住混合用地)
策略4 城市个性
城市需要有辨识度,才能进行文化养成,吸引外部资源。在项目中,每个组团产业不一样,其建筑高度、建筑布局以及宽窄比均不一样,形成独特的城市个性。
策略5 重点节点的把握
城市设计师应该清楚自己设计的核心内容,并将它放大。换句话说,一定要照顾到重点开发节点,节点设计结构一般包括城市肌理、体量、界面以及地标性。
门户区
针对基地与主要出入口天府大道只有180米接触面的问题,把握城市设计内容。
·可辨识度,主要通过空间形态,公交节点设置。
·有趣的开放空间,多界面的空间串联。
·TOD策略。作为从城市进入基地的主要入口,门户广场同时是各种交通连接-从地铁换乘区内电车与其他交通工作的综合TOD开发节点。
新川之心
利用覆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符合公共设施面积不大于5%的指标条件下,提供大面积区域性公共空间,形成产业园活力空间。
案例三 奥林匹克盛会-城市遗产规划设计
包括2012年伦敦奥运会城市设计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城市设计,主要表达行动的理念以及城市遗产概念。我们享受很多城市遗产,但也正在流失很多城市遗产。刘先生认为奥运地区设计应该首先着力于如何创造城市遗产的问题,其次才是事件性的展示问题。因而,从伦敦奥运会城市设计我们可以学到以下几点:
1.前期研究,找出核心问题
确定遗产规划先于奥运场馆规划,因而伦敦奥运会选址确定于两个重要城市发展走廊叠加地区。尽管该地区原为重工业区,污染严重,交通不方便,但通过城市更新,该地区将成为伦敦市区重要的城市遗产地。
伦敦奥运会区位及原状
2.遗产的重要性
70%的伦敦奥运投资用于该地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剩余部分满足17天奥运赛事的调整,也就是说奥运会一结束,后续的城市更新就可以立马启动。
3.简单有力的讯息
即通过伦敦奥运给伦敦带来城市长期发展的经济与文化效益,以及通过奥运把不同的城市社区捆绑在奥运这个城市行动中。
4.清晰的概念
告别传统的奥运公园建设模式,采用遗产建设模式。先做赛后城市遗产规划,再根据奥运实际需求调整城市设计。例如,以常态规模考虑,建设容纳2-3万人的体育场馆,根据奥运赛事需求增加临时座椅,满足容纳6万人的主场馆需求。伦敦奥运展示的是绿色、环保、先遗产后奥运的先进发展理念。
伦敦奥运会鸟瞰
5.切实可行的目标
制定举办奥运带来的量化目标。例如,带来7-8000个居住单位、世界级学术研究机构、6-7000个工作岗位以及成为伦敦重要到访地等目标。
6.原则和实施路径
·最大化经济效益以及产出。伦敦奥运投入93亿英镑,奥运期间已收入81 亿英镑,到2020年该共计可收回280亿-400亿英镑。
·创造高度混合的社区以及缝合长期断裂的城市肌理
·整合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城市交通
创造混合土地利用和社区平衡
整合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城市交通
7.坚持初心但方法灵活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坚持核心理念,并付诸实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方案可以灵活通变。
8.建成标志性公园-伊丽莎白公园
150年来伦敦建造的最大城市公园。
伊丽莎白公园
9.享受过程
而在里约奥运会城市设计中,刘泓志先生介绍了三个设计阶段,包括第一个阶段——奥运规划(2018止);第二个阶段——转换期规划(2016-2018);以及第三个阶段——奥运遗产规划(2018-2030)。贯穿三个阶段,设计讨论了如何保留里约特色自然面貌与原有场馆等场地条件,并通过空间轴线(通道)组织更活泼的、更热情的、更有里约风味的奥运建筑与城市开发空间。在2030年最终规划形成后,场地保留了大部分奥运场馆与南部特色城市开放空间。
里约奥运会场地区位(左侧红色区域为里约奥运会场地;右侧为现今市区)
2016年里约奥运会城市设计总平
2018年里约奥运会城市设计总平
2030年里约奥运会城市设计总平
里约奥运会中央通路示意图
结语
从多哈到成都,从伦敦到里约,刘泓志先生的演讲处处洋溢着“实践的心得”: 每个城市设计项目都要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核心目标,这比漂亮的形态和模式化的原则重要得多;城市设计师不能只是单一地用设计导则去控制城市更新和发展,更需要将城市设计塑造成行动工具来引导、激励好城市的形成过程,特别是日常的地方性的生活场所的营造。从这个意义上,城市设计师更需要在知识面、技术面和人格面来发现自己、塑造自己。(完)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行动城市:探讨全球跨领域的城市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