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途径总结:生态城镇建设解析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社区 工业 规划 道路 保护 探索 国家 居住 城镇化 行为 江西 技术 管理 村落 系统 会议 建筑 创造 村庄 设计 环境 出行 乡村 活动 模式 城市 人口 地理 区域 战略 生态系统 美丽 结构 可持续 学习 生态 服务 区位 英国 产业发展 特色 绿色发展 改造 协同发展 农业 社区建设 运动 低碳 城镇化建设 高效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配图为TIANJIN ECO-CITY, LA CIUDAD SOSTENIBLE MÁS GRANDE DEL MUNDO)

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一些原则和途径,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冯志峰发表在中国环境报上的文章,进行了总结,对我们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知道作用。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当前,一些地方由于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推进城镇化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方向?秉持什么样的理念?怎样建设生态型城镇?中国环境报特刊登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生态城镇建设规划必须在尊重生态城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性、前瞻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全局高度综合考量不同区域以及城镇之间的经济水平、地理区位、生态系统、人文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全局性的生态城镇发展战略规划。

●在发展战略上,突出错位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城镇建设应注重区域间的分工协作、统筹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生态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城镇内部的水、土壤、大气、植被、森林、河流、湿地等各种自然要素、自然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都可以用来进行生态城镇建设,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在生态城镇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改变以往全能型管理的角色,引导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充分参与到生态城镇建设的全过程中来。

城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生态城镇是我国解决资源和环境双重压力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探索生态城镇建设的新路子。

生态意识自觉: 树立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城镇是人类安居乐业之所。列宁说,城镇是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中心,也是现代化前进的主要动力。笔者认为,生态城镇是城镇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更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生态城镇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一部世界发展史充分表明,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吸取了无数教训后,人们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演进的前提,开始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未来城市的走向。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化城市”思想,倡导“向自然学习”。1913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理论”,主张将密集城区划分成一个个集镇,以便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共同生活。

生态城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延续。中华文明具有崇尚自然的传统,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理念,延续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儒家学说主张“天人合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促进人与自然界的有机统一。道家学说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佛教则提出,整个世界处于人与自然的重重叠叠关系所构成的网络之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城镇建设,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观。

生态城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立足于解决经济快速增长而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矛盾,目标指向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和谐。建设生态城镇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生态规划科学: 制定统筹全局的城镇发展规划

城镇建设水平是城镇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定位,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镇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在总体布局上,注重科学规划。生态城镇建设规划必须在尊重生态城镇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性、前瞻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全局高度综合考量不同区域以及城镇之间的经济水平、地理区位、生态系统、人文环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全局性的生态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生态城镇建设应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地理形态、生物多样性,而不能按照别国城市的规模进行复制,导致盲目撤并村庄,忽视传统民居个性,形成千篇一律的发展格局。

在发展战略上,突出错位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生态城镇建设应注重区域间的分工协作、统筹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中小生态城镇的建设,必须结合城镇形象设计、景观安置、区域环境容量、资源禀赋、人口数量、产业特色、文脉传承,突出生态城镇建设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促进新老城区明晰功能、错位发展,反映城镇的地域特点、文化、习俗、精神风貌等,包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内容,体现生态城镇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建设理念。

在决策机制上,畅通参与渠道。在生态城镇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改变以往全能型管理的角色,引导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充分参与到生态城镇建设的全过程中来。通过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的有效渠道,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听证会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监管考核制度、参与激励制度,鼓励公民充分参与生态城镇建设,形成建设生态城镇的社会合力。

生态产业合理: 构建协调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城镇化实际上是以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的一个持续过程,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把握产业调整规律。产业结构状况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标志,也是生态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就要以此为契机大力调整和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把环境作为发展和建设的基本要素,以“科技先导、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保护、循环发展”为宗旨,以生态重建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本途径,构造起运行高效、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使多个生产体系或环节之间,能够通过系统的耦合和资源的多级利用,实现高效的产出和资源的持续利用。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全方位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在工业方面,积极发展集约节约文明工业体系,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农业方面,发展特色优势生态农业体系,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农牧产品品牌;在服务业方面,发展高效环保服务业体系,按照“注重特色、差异发展、强化功能、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服务产业发展,做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齐头、科学发展。

生态文化传承: 延续城镇历史文脉

创新是生态城镇的发展与建设之魂。但在创新过程中,一些城镇化发展过分强调“造城运动”,导致建设性破坏问题突出。生态城镇建设在融入现代创新元素的同时,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重点保护城镇历史文化。生态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城镇内部的水、土壤、大气、植被、森林、河流、湿地等各种自然要素、自然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都可以用来进行生态城镇建设,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要重点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镇,加强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妥善处理好新建城镇与传统村落形态和古村风貌保护之间的关系,促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结合。

着力培育城镇生态文化。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必须重视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将生态城镇建设与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建设集生态教育、生态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城镇。

生活环境优美: 打造人们的精神家园

生态城镇不仅仅是人们的栖身之所,更应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推广生态建筑模式。生态城镇建设要结合区域内独特的自然风貌、气候条件,建设符合区域特点的绿色环保建筑,并切实保证建筑质量。根据生态社区建设规划和标准,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广泛使用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装饰材料,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建材和设备,尽量运用可再生生态化绿色技术,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太阳能利用与节能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适度超前,加强社区绿化、美化、清化、静化的工作,创造亲近自然、舒适安宁的生态型居住环境。居住方式应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从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着眼,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人们的精神有寄托之所、留恋之地。

促进绿色消费行为。倡导绿色消费,形成相应的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内化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把人们的物质消费和精神追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绿色的良好习惯,鼓励购买和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推广普及节水、节能产品和器具,低碳居家,低碳消费,低碳出行,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意识融入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实实在在地把生态城镇建设推向深入。

文章来源: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冯志峰
原文链接:中国环境报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原则与途径总结:生态城镇建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