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规划
边界
上海
北京
道路
国家
天津
技术
管理
一体化
河北
宜居
日本
韩国
西安
苏州
环境
深圳
活动
城市
人口
农村
行政
区域
战略
研究
新区
通勤
陕西
高铁
改造
管控
中心城市
权力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京津冀一体化近期被大家关注,北京疏解,产业转移,区域协调,加之习大对北京规划的重视,这个议题又一次被热炒。来自新浪博主:Newway (博客地址) 的随感,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对城市圈竞争、城市间距离,对北京城市发展的看法,以及对城市圈的不乐观。进一步的观点,大家可以进入 作者博客 进行交流。以下文字来自作者博客:
最近由于主席讲话,京津冀一体化又被吵得沸沸扬扬,媒体炒,人民盼望,连股市也有反应,可见这个事所有人都认同,不管是不是认同疏散这个方向,起码都认同这事是个重要的事。
08年和麦肯锡合作做战略的时候,麦肯锡的顾问们一开始就给大家上了一课,我现在还记得那个报告的名字:十亿人口进城市。当时麦府的结论是,中国会诞生10-15个5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圈)。理由特别简单,因为这样有效率。这个结论当时其实是有质疑的,质疑集中在两点:一是这个事情有这么重要么;二是我们真的能接受5000万人的巨型城市么,城市真的有这么大的承载力么?(环境、资源、例如水、空气污染等等)。
到今天看,我觉得第一个疑问不是问题了,城市化?城市化的人口怎样迁移?这几乎是房地产第一关心的问题了,不仅是我们,连城市化已经基本完成的发达国家,也都在关心这样的问题以避免底特律这样的城市衰退发生。城市的研究,其实是房地产最最重要的一个单元的研究。
第二个疑问能不能这么清楚,其实说不上,以前一直有两条路线之争,发展中心城市还是发展特大城市。拿发达国家城市农村皆美好的例子支持那条道路都可以,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出选择。
回到一开始面临的问题,这次京津冀一体化的实际催化剂是雾霾。因为雾霾,北京指责河北,指责天津,两位也委屈的反指责,最后发现三位不坐在一起商量,这件事是解决不了的,所以开始解决。
中国的原本的经济体制是城邦制,城邦之间是在竞争的。竞争激烈到什么地步,比如每个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地方一定是最糟糕的,城市自己会建出一条经济隔离带。这种例子罄竹难书,例如在北京和天津之间,一直都是北京向北发展,天津向东发展;首都第二机场一定不会建在京津之间;还有陕西西安,在西咸新区这个概念出来前,西安和咸阳之间也几乎是两市最贫困的部分。
在经济总量不大的时候,竞争最有利,但到经济总量足够大的时候,经济的边界遇到的行政的边界。上海只有6000多平方公里,从市中心走50公里就到了苏州市,大经济总量,加上死也不放的全产业链,这个纵深太小了。这时行政区划遇到了挑战,城市的谈判和合作就开始了。
所有城市的思路都是我尽可能的先把我不要的扔到周边去,这个符合地租的道理,也符合以邻为壑的传统思路,这里的壑是个扔垃圾的坑。但是邻居不傻,这个时候也希望能引入他所希望要的。北京想挪出去的是“动批”,人家想接手的是金融街和清华大学。这时谈判很有意思了,越是双方地位悬殊的,这生意越谈不成。北京和河北就是例子。你行政级别高我就不和你谈了,免得受欺负,反而深圳这样政治地位不高的可以变成城市圈的核心,也印证了为啥长三角是苏锡常城市圈(这个也不好说,这个经济圈规模太小)。
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邦竞争开始升级,未来的竞争将是城市圈的竞争。第一流的城市都是城市圈里的城市,孤军奋战的城市都会艰难,或者陷入人口流失。
再回到首都城市圈,中国的首都有项原罪在,所有集权传统的国家一定都是一个庞大的首都,可能是因为权力机制原因,强大行政机构的原因,日本、韩国、法国等等首都都是那么那么大,大的和自己的国家都不相称了。(顺便吐槽一下,集权的公司都是大总部。)所以北京在很大可能会涨成一个一亿人口的大城市。变成城市圈只是稍微减少这么个巨大都市的那么一点点不舒适。
北京这个城市圈能不能形成,现在看最大的问题是作为核心驱动的城市离得太远,天津北京之间直线100公里,说是城市圈,怎么看都像是硬拉在一起的情侣。高铁?算算有多少班?真的形成城市圈,每天之间交流的人群将是怎样大一个数量级?所谓的城市圈,还真是需要驱车一小时,能够接受通勤才可以。整个环渤海区域的城市距离都在100多公里,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城市圈,远了。
看看完美的珠三角,所有的城市距离在50公里量级,基本驱车一小时就可以到下一个城市,产业不集聚都难,城市不合作都难,城市圈的竞争不赢都难。
我对京津冀城市圈的前景不乐观,北京自己天生是个政治中心,可惜在中国,这个意思也就意味着是个经济中心。行政化的管控,这里又成为一个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当然是大一统的文化和审批),这些中心是扔不掉的,极端点如果迁都,又会形成下一个庞大的怪物。可能稍微一妥协,北京还是那个北京。
说实话可能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个选择:改造他?破釜沉舟的改革他?疏散他?这要勇于从最难的疏散起,央企,大学校,医院,取消北京户口的附加值,甚至为了同时保障首都职能,可以在北京内成立一个首都特别市的虚拟组织,来管理中央干部的生活配套问题,把他和北京这所城市的改造分开;
我觉得不会选这样一条艰辛又看不见头的路,太理想化。人口疏散本身是反经济规律的,难以想象一个经济发达,环境宜居的城市,人口不断减少,我们要为这个城市筑起高墙来么?这只有种族歧视的南非能做到。
第二个选择:承认他,改良他
做好这个特别城市圈汇聚1亿人的准备,花些钱和时间,放下首都的架子,和廊坊谈一谈,切实发展起一个在京津之间的经济体,才是支撑首都经济圈的一个关键。然后一个个的解决资源问题,水资源等等,努力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努力让这片土地提高对人口的承载力。只要经济不再是极端的国进民退,不必担心这个城市圈会有10亿人,中国的城市圈之间会竞争的。
最后重申一下,怎么发展京津冀经济圈,都不会很好的达到大家想的消除雾霾,这个圈越发达,人越多,经济活动越多,雾霾转好的概率会更小。有时候人们抱怨大自然的被污染,但是却忘了,污染大自然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原文来自:新浪博客Newway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京津冀城市圈随感 - 新浪博主:New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