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重庆
规划
杭州
国家
保护
开发
存量
城镇化
管理
创意
一体化
会议
建筑
设计
村庄
欧洲
环境
城市
建筑设计
开放
美丽
生态
特色
展示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建筑物爆发性增长阶段。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城市几乎成为一片大工地,到处都在拆迁,到处都在建设。
30多年来,我们制造了现有存量70%以上的建筑物,也制造了种种怪现象——千城一面、山寨横行、跟风刮风、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华求气派……
许多中国城市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原有风貌逐渐消退。无论你走进哪座新城,你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你会发现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
在每一座城市里,你能找到若干个所谓原汁原味的欧洲、澳洲或者北美建筑,却找不到几座富有民族特色或本土风格的建筑。
我们不但制造了每年27亿平方米——接近世界年开发总量一半的建筑规模,我们还制造了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大楼、鸟巢、水立方等等令世界叹为观止的“奇葩建筑”。
建筑是人类文化生态的具体表现,中国建筑的发展曾是中华民族5千年文化的适时表现。在这块拥有5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土地上,有“八大古都”和诸多两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然而在最近的30年间,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被这些思维或因素所主导:GDP崇拜,大干快上;政绩冲动,人治至上;规划管理软弱缺位,建筑设计缺乏创意。
30年来,我们制造了海量的建筑复制品。直到这一刻,我们仍然在制造满眼的垃圾建筑。
30年来,中国的高端建筑设计市场基本沦为西方建筑师的“殖民地”,他们不仅拒绝中国元素,阉割中国文化,破坏中国城市的原有风格,他们还在这一幅具有5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卷轴上,赘笔了众多奇形怪状的建筑。
30年来,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成了“领导”的城市。他们喜欢组团出国考察,推崇世界风格。他们喜欢把重庆建设成中国的底特律,甚至设想把杭州变成东方的迪拜。在众多“治市能臣”的主导下,城市有了大广场、大马路、大剧院、大高楼……在众多“治市能臣”的努力下,中国有了千城一面。
中国建筑的符号作用正在消失,中国城市的文化特色也消失殆尽。现在,新建或改建后的城市,越来越看不到城市大树的年轮,看不到城市老人的皱纹,看不到中国文化的元素。
作为“用石头书写的史书”,建筑毫无疑问当与文化紧密相连。如果建筑缺少文化元素,缺少民族特色和本土风格,那么建筑将失去灵魂,而文化也缺少了建筑这一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建筑虽然留了下来,但它却已经死去;有些建筑尽管消失了,但它将获得永生。
积弊30年,就像环境恶化需要厉行环保一样,建筑业也到了除弊创新的新阶段。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阶段,是沿着此前“文化失语,建筑失根”的做法继续前进,还是改弦易辙,重新认识我们的文化,重新规划我们的建筑?
新一届政府已经做出了选择。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显然,这样的建设定位让我们焦虑的心神得以稍许松弛。然而我们依旧担心,担心再过30、50年,当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基本结束时,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建筑和城市形态来圆美丽的中国梦;担心到那时,建筑这本“石头史书”,又将以怎样一种风姿向我们的后代展示21世纪中国崛起的这段历史;担心那个时候,后来人依旧发出“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这样的感慨。
我们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担心?因为有利益的羁绊,有发展的焦虑,有历史的惯性。有鉴于此,就在当下,我们试图回答“中国当代建筑该向何处去”这一宏大的命题,显然很有必要,也深具价值。
原文来自:乐居周刊 刘长杰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中国的城市需要有自身特色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