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五大权威解读 - 发改委研究员冯奎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规划 国家 住房 城镇化 管理 一体化 会议 设计 空间 长江 环境 城市 人口 农村 金融危机 行政 区域 战略 研究 新区 可持续 公共服务 生态 平台 服务 特色 改造 农业 运动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出台,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员、城市中国网总编辑冯奎,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新在哪些地方?

未来六七年对于城镇化有特殊意义


这份规划一拖再拖,终于出台。我个人认为有三点值得大家注意。

一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为规格最高的规划,反映出各方面对城镇化的一致认识。

二是选择发布的时间点是两会后。规划中的许多成果,充分吸收了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也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脉相承。

三是这个规划的规划年限是2014~2020年,横跨两个5年规划,但不属于中长期规划,更不是远景式的战略规划。

从规划发布的以上几点来看,未来六七年时间对于中国城镇化发展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综合世界各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践来看,旧的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问题同样众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已经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十分显著。转型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必然之路,

一定意义上说,未来几年决定着中国城镇化能否转型成功,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质量。这也是这份转型规划最重要的历史意义。

规划是否会重燃造城运动这一把火?


我觉得不会。城镇化规划不是城市发展规划,更不是城市建设规划。这个规划对城镇化的意义讲得很全面、很理性,在具体的内容上,重点是讲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城镇化发展,对于新城新区的建设进行了合理的规范。

这份规划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个长期过程,这就把城镇化从一个“短时段”拉到了历史的“中时段”、“长时段”。

规划同时强调城镇化对于三农、区域协调发展、拉动内需、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意义。这也极具针对性。因为过去在经济或金融危机阶段,一些地方过度地强调了城镇化的“应急”、“救急”性质,过度强调了城镇化在经济尤其是拉动内需的意义。总之,关于城镇化过程论、价值论的概括,从根本上奠定了城镇化在中国未来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十八大以后,城镇化非常火。近期以来,城镇化的讨论越来越理性。社会上有人说,城镇化是不是降温了。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误解。我个人理解,城镇化在长期内都会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这会有利于城镇化,有利于经济社会有机体的健康。

国家新型城镇化,新在哪些地方?


国家新型城镇化转型在8篇31章的内容中,提出了“新型”的目标、路径、任务,亮点突出,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来解读,其中有许多新的内容。

一个核心。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外要回答两方面问是同:一是怎么样成为市民,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市民怎样才能过上优质的城市生活?

以人为本是个老生长谈。每个人论及城镇化都必然要说以人为本。规划的亮点在于有具体的措施、指标来确保做到以人为本。例如,讲到基本公共服务这条,规划中主要通过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城镇各类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等反映出来。这些指标实实在在,且都与2012年有对比。

两个城镇化率。这个提法有新意。本世纪以来的头十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实际上达到年均1.3个百分点,每年2000多万人口进城。2013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7个以上百分点,而且迄今在多数地方的规划中根本不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问题。

规划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反映出两个导向:一是常住人口城镇化速度仍然保持较高速度,但增速放缓。二是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指标,意在综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2个百分点,政策含义就是强调要将更多进城人口转变成为城市户籍人口。

三件主要工作。规划提出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三件主要工作。这三件工作可以说是城镇化规划的现实抓手,也是城镇化改革发展最紧迫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件工作,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有利于逐步解决3个1亿人的落户问题。这三件主要工作,最早是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专门论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具有的可操作性。

四项战略任务。 四项战略任务就是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布局形态优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四项任务可以说是城镇化发展的四个维度:农民工市民化是从人的维度,城市布局形态是从载体也就是形的维度;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从时间轴的角度,城乡发展是从空间轴的角度。

五大目标。五大目标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所在,也即: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值得重视的是,这五大目标是一个偏“软性”的目标描述,特别是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列入目标体系,这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了这个目标,城市建设发展将更多地朝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乡愁”去迈进。

六大改革领域。新型城城镇化发展,必然要突破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这个意义上,新型城镇化主要不是造城,不是城市建设,首先它是一场综合的、全面的、深刻的体制机制的变革。按照规划,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体制机制的重塑与再造有几下特点:一是重在制度顶层设计,二是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三是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六大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最终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哪些类型的城市有较大的发展机遇?


城市群和城市的发展,从本质上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的作用。做过国家的宏观性规划,对城市群和城市发展只是方向性引导。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共同确立了要以建设世界城市群为目标。这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尤为值得关注。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发展包括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除了城市群以外,带状经济也值得关注,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中小城市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预计未来,各级政府部门会推动各类公共资源向中小城市进行倾斜,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医院等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

面向东北亚、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的近40个重点陆路边境口岸城镇将会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东部沿海一批人口规模大、财政力量强的特大型小城镇,预计在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一些地方依托中心镇、特大镇培育小城市,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策允许和支持。但大面积而言,小城镇分化严重,不可能所有小城镇都会整齐划一地进行发展。

规划有没有可操作性?


我觉得这个规划是一个行动性的规划。从规划的目标上看,规划目标只有18项,基本上是干货。

从规划的重点任务来看,非常集中,近期要着力解决的就是农民工落户问题、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西部地区就近就地城镇化问题。这里暗含着的就是解决3个1亿人的问题。这3个1亿人的问题,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已启动了行动议程,而且积累了一定经验。

从规划的推进机构来看,合理确定央地分工协调机制,并明确有国家发改委牵头。

从实现路径来看,强调试点先行。试点无异议的马上推行,有的试点先积累经验再进行铺开或者修正。

从规划出台时机来看,这个规划出台的时机非常好。当前全国正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革的氛围很浓。多项改革都可以在城镇化这个平台上进行操作、推进。

大家也看到规划中也有常识性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内容,比如说“三区四线”这些都属于将来城市规划的硬性要求。这些我想是城镇化、城市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任何阶段都必须要遵守的。这些对于2020年之后中国城镇化发展同样适应。

原文来自:凤凰财经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新型城镇化的五大权威解读 - 发改委研究员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