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在古都南京东南30余公里处,
有一个以杨柳为名的美丽村庄,
它就是江宁湖熟的杨柳村。
2014年2月,杨柳村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为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存,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江宁区杨柳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该规划于近日获省政府批复。
《保护规划》从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两个方面确定了村庄山水格局、建筑风貌、家规祖训以及传统技艺等保护对象,提出了维护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条件限制建筑改扩建行为以及保护特色居住和文化功能等保护控制要求。
价值特色:
南京明清古村落的杰出代表:杨柳村拥有400多年的建村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其“背山面水”(丘陵 - 古村- 池塘)的山水格局、“依塘而居、沿路拓展”的村庄格局,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从明代延续、保存至今,是南京明清古村落的代表。
南京明清民居建筑的典范:杨柳村以“堂”为单位的“横向多路、纵向多进”建筑院落格局,“青砖小瓦马头墙,轿式大门花格窗”的建筑风貌,其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精美的建筑艺术、精巧的建造技艺等,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体现了深厚的南京地域特色,是南京明清民居建筑的典范。
规划范围:包括前杨柳村现状建成区及其周边需要进行保护控制的区域,东至龙眠大道、南至杨柳湖及羊留路南侧建设边界沿线、西至现状社区中心及旅游道路、北至现状建设边界沿线,总面积约35.34公顷。
规划原则:保护遗产历史真实性;保持历史风貌完整性;维持村民生活延续性;保障村庄发展可持续性。
规划思路:全力保护现存建筑遗产;积极延续村庄历史格局;适当恢复重要历史元素;适度植入现代休闲功能;整体塑造乡土特色风貌 。
村庄总体分东西两大片区,西片区以文化旅游功能为主,突出保护与展示;东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突出村民生活和公共服务。
▲规划总平面图
功能定位:
规划根据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要求,并结合杨柳湖风景区的建设需求,保护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及周边自然环境,拟将杨柳村营造成南京明清村落、古民居建筑、农业文明的保护与展示基地;延续乡村居住功能,并适度发展传统村落体验、民俗文化创意、田园生态观光、乡村休闲度假等功能。
功能结构:
村庄规划结构为“一带两心四区”。
“一带”:羊留路乡村风貌景观带;
“两心”:商业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
“五区”:入口配套服务区、古村核心风貌体验区、保留住宅区、田园风貌区。
杨柳村从明万历至清咸丰年间,历时200余年建成36处成规模的宅院,各以“堂”命名,今存较完整的有17堂。宅院间闾巷相连,青石铺路,是江南地区典型的古民宅建筑,带有典型的南京地域特色。
除了特色的古村面貌和古建筑,杨柳村还有家规祖训、传统技艺、表演艺术、岁时节令、民间传说、风物特产等,如侠盗李开府、董小宛唱戏等民间传说,均被明确列为杨柳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对象:
《保护规划》确定了杨柳村的保护对象,包括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其中物质文化遗存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规划将保护对象较为集中、较为紧密的区域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总面积约6.69公顷。
具体保护措施包括:
1. 保持“背山面水”的山水景观格局和“依塘而居、沿路拓展”的村庄整体格局;
2. 延续“梳子形”街巷格局,展示特有的以“堂”为单位、“横向多路、纵向多进”的建筑院落布局,保持古村传统空间尺度与建筑风貌特色;
3. 依法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河塘水系等遗存的保护,严格控制新建建筑体量、高度和风格,延续和彰显传统风貌;
4. 适度复建已毁重要历史建筑,加强现有建筑的整治改造,形成村庄整体的院落肌理格局;
5. 保护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历史空间遗存载体,传承和发扬杨柳村特有的历史文化;
6. 加强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配套建设。完善交通、市政和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村庄活力。
本期编辑 | 王虎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南京市杨柳村历史文化名村获批省级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