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南京实施科技创新“121”战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高度关注。
摄影:宫溟飞
不少代表委员们在点赞南京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创业环境同时,也表达了积极参与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具体计划,并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吕建说,2018年,南京将打造以“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为显著标志的创新名城,人才是关键!作为“人才高地”,南京大学拥有丰富的人才优势,其中包括30多名院士,我们将积极助力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今年,南京提出打造紫金山实验室,拟以国家实验室为建设标准,聚焦通信与网络、生命科学、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创新基地。
在这方面,目前南京大学正在谋划共建“物质科学与新材料”和“环境科学与生态文明”两个项目,争取这两个项目都能在今年内落地。
王汝成说,科教资源丰富是南京的一大优势,但是长期以来需要克服的障碍是南京科技创新的潜能长了“翅膀”,飞向他乡。南京提出“两落地一融合”,是抓住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牛鼻子”,让南京的科教优势为南京发展所用。
市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在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产生重要影响。南京民盟也号召盟员们要做创新名称建设和“两落地一融合”的行动者、推动者、宣传员。“我们在江宁区委的支持下,正在推进地下空间探测关键技术研发机构和研发成果在江宁落地。”
王红军说,南京市委、市政府建设创新名城,有比较好的愿景及长远总体规划,同时正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在建设创新名城过程中,南京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方面。比如建设更加有利于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的环境,落实落细“两落地一融合”和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的政策,更大力度鼓励和包容创新。另外,创新驱动的关键还是需要大量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需特别注意到目前人才的经济收入与住房等生活成本不匹配的问题,解决好人才安居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需求。
南京正在做什么?
宣讲团已列出任务清单
为宣传落实2018年市委“一号文”及其配套文件,南京组建五个政策宣讲团,将用四个月的时间,面向高校院所、创新企业、科技人才等政策服务对象,精准推送政策服务。
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一号文”政策受理专窗,并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工商局、市规划局、市卫计委9家单位设立绿色通道专窗,优先保障“一号文”各项业务受办理。
65家新型研发机构落户
为充分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我市启动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工程,这也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已有65家新型研发机构相继分两批签约落户南京。
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里,所长骆敏舟和团队们正在研发一系列新型工业机器人。骆敏舟说,通过股权激励,研究所还引进了包括谭建荣院士在内的30多位领军人才,还有30多位来自全世界的资深专家加盟。
除了新型研发机构,一批高端创新平台正在南京落户。 日前,紫金山网络通信与安全实验室在南京筹建。实验室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对标世界一流水平,以未来网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和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不仅引领南京乃至江苏的高质量创新发展,还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网络通信提供引领。
创新名城离不开一流园区建设。目前我市已整合设立15个高新园区,集聚整合辖区内现有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实施统一支持政策、统一园区品牌、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考核体系。
一天300多人申请落户南京
“宁聚计划”是市委“一号文”的配套细则之一,其中“40岁以下本科生可直接落户南京”的人才落户新政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天,全市共受理落户申请359人,接待咨询逾2000人次。 市“12345”搭建政策解释宣传的热线平台,截至3月2日,已有14家部门提供创新名城建设相关政策的知识库脚本286余条,热线共接通市民相关诉求625件。
3月3日,市人社局举办“宁聚计划”新春专场招聘会,现场解读南京人才落户新政。
转自南京发布微信
来源 | 南京日报
本期编辑 | 王虎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南京创新名城怎么建?代表委员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