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是金陵!元夜亮如昼,人约点灯后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山东 国家 江苏 如何 浙江 出行 南京 乡村 活动 城市 融合 研究 新区 特色 街道 农业 国际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词中,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身旁,正是如千树开花一般的花灯,乐声四起,焰火灿烂,烛影纵横。这正是宋朝元宵节上的一幕,满城张灯结彩,歌舞腾欢。



今日,元宵节。

秦淮灯会流光溢彩,汤圆香气四溢。


元宵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年一度在中国的大地上绽开。民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南京现代元宵节的打开方式延续了传统,也点亮了新的文化之灯。


宵禁解除,比七夕更浪漫的“情人节”


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逛庙会……元宵节这一热闹的节日称上元节,俗称灯节。按照古代传统,正月十五叫做上元。在古代夜、宵同义,而因为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所以元夜又称元宵。因此,灯节亦名上元节或元宵节。


对于其起源,学界至今存有较大争议。元宵节始于汉武帝时太一祭祀活动的说法被广为流传。“太一”是掌管宇宙万物的主神,太一祭祀是西汉最高的国家祭祀。



然而,学者韩梅曾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身份在发表的《元宵节起源新论》中提出了新的见解,“元日祈谷”为元宵节的滥觞。元宵节与上古时期元日祈谷同为农历正月里的一个吉日,也具有祈求丰收的文化内涵,而元宵张灯与燔燎祈谷都有灯火娱神的内容。因此,作者认为元宵节的起源与农业文明有直接关系,元宵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农业祭祀活动。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其热闹程度堪称中华民族“狂欢节”。平时城中百姓,除丧事、就医、婚嫁等外,被禁止在夜间无故出行,违反者将被处以笞刑。元宵节期间,宵禁会被解除,允许百姓夜间外出欢庆。


元宵节更是女子们喜爱的节日。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而元宵节是古代妇女少有可以出门游玩的节日,不少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可以为自己物色心上人,这也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



南京早期元宵灯市雏形出在评事街


秦淮灯会名满天下,而其实南京的元宵灯会早有历史。孙文飚在《江苏地方志》中提到,早在南朝伊始,南京人就有过灯节的习俗,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壮观场景堪称全国之冠。 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尽管隋朝以后的金陵倍受冷落,但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毕竟开始蔚然成风了。



唐代中期以后,评事街北头的笪桥一带就聚居了扎制花灯的艺人,此处也开始出现了南京早期的元宵灯市雏形。从此,鱼龙杂沓、银花火树的灯市盛况千年不衰。 那时南京人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 由此,延至清以及近代,南京的灯节都极为隆重。


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描述贾元春得皇帝恩准于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归省庆元宵时写道:“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划旱船、送花灯……老南京人的元宵习俗这么多


不仅城市里有灯,元宵节这日乡村也有灯。南京民俗学家刘冻告诉记者,他记忆中的小时候,养蚕的农人会在种满蚕树的田间插上一根很高的粗竹竿,上面挂着一盏灯笼,通过观察灯的颜色变化来预判来年是否会是灾年、收成如何。


除此以外,刘冻记忆中的南京元宵节是一个盛大的狂欢日。70年代中后期,“那一年元宵节踩高跷的活动,有30多万人观看,看得人提前一大早就在等了。从中山码头一直表演到鼓楼,我在议事园等了五个小时才等来了他们踩高跷的表演。”场面的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还有划旱船的表演也会在元宵节如约而至。“划旱船有个讲究,要和太平鼓的节奏一致。前者是求雨水,而后者则是求不要有水灾,祈求有个好收成。”


猜灯谜的活动也让他印象深刻。“小时候玄武湖边有个老儿童乐园,那边一到元宵节,就会有猜灯谜的活动,学生和老师都会参加,甚至还有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比赛。”张灯结彩的灯谜让孩子们很兴奋,“我猜中了两道灯谜,一道题是打一个字,‘水落石出’打一个字;另一道是‘山东快书’打一个人名。”刘冻笑道解开谜语:“前面的是‘泵’字,后面的则是‘鲁迅’。为此我还获了奖。”



除此以外,老南京人在元宵节还会给去年新婚的女儿送花灯。“以往的观念中,女子嫁人后,要有子嗣方能立足。所以娘家人会在元宵节送花灯给女儿,或由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中有‘丁’,送灯寓意送子。”


刘冻说道,南京的元宵民俗非常多,元宵节还会“走百病”,不管什么生肖年都会拿“兔子灯”。


500年的“走北”老习俗还在延续


而民俗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发展也会改变。刘冻介绍,南宋时一年之中,只有元宵节南京的囚犯们可以“加餐饭”,这天的伙食有酒有肉。


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也碰撞出新的色彩。“明代定都南京以后,南京的文化也融入了凤阳的文化元素,比如元宵节唱小调,原来的江南小调融入了凤阳花鼓和老淮剧的特色,由将细美与粗犷加以结合,将南北文化加以糅合,形成了南京的文化‘不南不北’、‘不粗不细’。历史上多次南北文化的重叠也让南京人的口味‘不咸不淡’、‘不甜不辣’。”



然而,也有部分习俗流传至今,比如秦淮灯会已经从明朝延续至今,六合区方巷人元宵节“走北”的习俗仍然在散发魅力。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文体中心主任方金花介绍道,“走北”是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方巷人沿袭500多年的老习俗,是方氏族人为了纪念方巷第一代老祖宗方瑛。每逢“走北”,大家敲锣打鼓,跳跃起舞,非常热闹。方巷人“走北”除了有方氏人祭祀怀祖之意外,还有祛病、散百病、驱病除灾、乞求祖上保佑来年获得好收成、生活越来越富裕、增进亲戚之间的友谊等含意,也体现了方巷人那种亲情、友情和乡情的和谐之举。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凡响。而随着宵禁不复存在,人们“夜游”的权利不再稀有罕见,元宵节也逐渐衰落下来。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庆祝,元宵节都是阖家欢乐的春节之尾,这一天的开始也意味着“年就要过完了”。


转自南京日报微信 

内容来源 | 紫金山新闻

来源 | 南京日报新媒体中心 杜文双 丁劼 实习生 马小淋 金沅晨 


本期编辑 | 王虎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流光溢彩是金陵!元夜亮如昼,人约点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