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导 读
合理统筹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活化利用,是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南京民国建筑特别是颐和路民国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提升这些特色建筑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环境整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专项工作实施规划》(下称《实施规划》),近期获市政府批复。
颐和暮秋 宫溟飞摄
根据《实施规划》,颐和路民国公馆区近期拟对外开放若干院落,更多环境幽雅清静、民国文化体验更加丰富的民国建筑将告别深宅大院向我们走来。市民来这里,可以感受一个别样的颐和路。
规划背景
南京颐和路公馆区位于《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确定的鼓楼-清凉山历史城区内,是国家住建部、文物局首批公布的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南京保护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公馆区现有285处院落,其中264处具有民国风貌,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依据2012年编制的《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街区保护范围约35公顷,北到江苏路、东至宁海路、南抵北京西路、西至西康路,分为13个片区。
规划范围图
目前保护规划已见成效,但公馆区以居住为主的院落相对封闭,使得整个街区公共开放与文化展示薄弱,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尚未完全体现。颐和路作为南京重要的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复兴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与日俱增。
保护和利用原则
街区内有机更新、较少干预;街区外分层协调、整合资源。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由点及面、联动呼应,打造精品,提升颐和路公馆区及周边协调区乃至鼓楼片区层面的发展活力。
规划特色与亮点
1
价值挖掘与定位提升
通过系统性调查分析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存在 产权关系复杂,公共开放不足,文化彰显薄弱,景观环境同质等 特征与问题。同时,在价值挖掘方面,全面提炼了颐和路公馆区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综合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资源特色、价值认识以及经验借鉴,明确颐和路在省市层面、全国层面和国际层面的目标定位:
图片来源网络
2
有限开放与功能策划
严格落实街区保护规划的各项保护要求,明确以空间格局、环境风貌、建筑遗产、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的保护体系。
综合历史文化价值、产权难易度、现状环境品质等方面的分析评价,找出适合公共展示和开放的院落分布,通过院落遴选,明确颐和路公馆区内未来公共开放的规划方案。
将重要历史街巷与开放院落串联组合,选择体验较好、资源丰富、环境宜人的路径组成文化线路,形成本次实施规划“一轴、一线、两片、多点”的开放区域结构:
明确了颐和路应“文雅”利用的基本原则,避免过度商业与市井化的项目安排,强调“整体氛围安静、内部院落精致、体验活动优雅”的意向氛围。
打造民国文化生活体验区,增强街区的文化属性。以颐和路公馆区35公顷保护利用为契机,以点带面,引领周边3至5平方公里区域的协同发展,促进鼓楼区以及全市文化、功能与活力的提升。
3
环境整治与精细设计
规划对颐和路人行铺装进行更新,增加地面标识,强化沿路重要建筑的指示性和认知性。将每一处开放院落的详细信息通过电子化处理制作成二维码,并设计成颐和风格的外墙装饰,游客通过扫二维码就能了解院落的详细信息。
基于大量历史资料检索,以“修旧如故”为原则,编制修缮导则 ,形成专题。修缮导则按类型、按等级、按要素提出引导要求,并鼓励融入时代元素,特别加强了对建筑、院落、围墙及院门的修缮要求。如,院落修缮要保护现有院落空间,临街院墙位置不得改变,但背街院墙可结合开放功能的线路串联需求进行适度联通等。
设计手法创新
在具体规划设计手法上,突出了院落格局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对院落建筑、景观的整体设计,形成一院一景,通过步道、院门相连互通,形成步随景移、院落串联,富有文化气息的公共活动空间与文化路径。
保护和利用好颐和路这一宝贵的民国文化资源,建立市民与历史文化空间的连接,将彰显南京城市文化特色,促进南京在城市品质、城市功能、文化自信等更深层面的提升,开拓南京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本期编辑 | 王虎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将“颜值”飙升,近期拟对外开放若干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