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低碳生态理念 确立产业为要目标 完善公共设施配套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地图 社区 城市设计 规划 办公 道路 保护 开发 用地 新加坡 居住 汽车 海绵城市 创意 一体化 系统 江苏 建筑 设计 空间 公交 长江 出行 南京 专项 活动 模式 城市 小学 轨道 区域 战略 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结构 生态 服务 产业发展 方案 廊道 特色 海绵 步行 农业 交通 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 市政 低碳 居住社区 综合交通 国际 管控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位于江心洲地区,为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由新加坡与南京合作开发建设的一个区域性、综合性大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5.21平方公里。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近日获市政府批复实施


现行《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11年获市政府批复,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针对区域交通、生态红线等外部条件的新变化以及低碳生态、海绵城市等发展形势的新要求,需要对原规划进行优化和调整。本次规划修编重点通过优化产业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细化民生设施、完善综合交通、强化低碳生态、保障市政配套等策略来完善、提升现有规划成果。

 

规划目标

立足南京拥江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河西新城,衔接江北新区,以生态环保、信息科技、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现代都市型服务业为支撑,集产业发展、低碳生活、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



突出低碳生态,控制建设总量


1
总建设量不变,建设容量内部比例调整

 全岛在保障原住民安置面积及其配套之外,总建筑面积600万方。
 提升科研设计、商务办公在产业建筑面积总量内部的比例。


2
控制开发比例,各功能内部优化

全岛一半以上用地作为非建设区突出生态低碳功能,总建设用地不超过全岛总面积的一半,增加公益性配套用地面积,控制居住用地面积。

 

  

1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以生态科技、知识创新为核心,打造“3+1”产业族群,形成以生态环保产业、信息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柱,现代都市服务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本次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图


2
明晰产业用地与规模

平衡生产与生活功能比例,居住与产业建设量相匹配。

 

生生


1
构建系统的生态指标体系

构建了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7大项、27中项、56小项的生态控制指标。



2
强化非建设区的控制与引导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创交流等特色功能,在生态科技岛建成万里长江上第一座国际特色的田园小镇。将非建设用地区域的生态空间分生态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生态公园区、生态防护区四类进行控制与引导。



3
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通过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以及雨水调蓄设施等控制全岛年径流总量,提高规划区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4
落实生态红线保护要求

除已建项目外,夹江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调整为公园绿地或非城市建设用地。


交交交


构建以步行者为中心,“公交+慢行”为主体(占总出行方式约90%)的生态交通体系


1
明确进出岛通道

采用道路、轨道、慢行三种进出岛交通,构建多样化进出岛方式。



2
完善道路系统

规划形成“两快六主十四次”的道路网结构。“外疏内控”模式,降低机动车对生态交通的影响。


3
倡导高品质公共交通

构建由3条轨道交通、1条有轨电车、4条区间公交、3条组团公交、2条旅游公交组成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体系图


4
适当限制私人小汽车交通

规划私人小汽车占机动车分担率15%以下。


5
构建以步行者为中心的城市

利用岛内丰富的绿色资源,形成四种特色慢行廊道:环岛大堤步行道、林荫路步行道、沿河步行道和绿带步行道。另外,GIS校核出行时间,明确换乘时间相关指标。


 

间间


1
延续原有“岛链+岛城”的空间结构

强化公交廊道,细化轴线功能,增加旅游中心,优化形成“一链、一廊、四轴、五岛、四中心”的空间结构。



2
优化空间形态

空间形态延续 “南北低、中间高、近江低、远江高”的总体控制原则,校核全岛高度与强度。


由江北青奥体育公园看江心洲中心区


3
优化核心区地标与高层建筑布局


4
提升核心区空间品质

深化滨水空间设计,沿河鼓励丰富的、变化的界面,鼓励亲水的公共活动。



1
完善公益配套的服务要求

 本次规划方案配置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6所,幼儿园11所,国际学校1所
 规划11万人,按“居住社区-基层社区”两级社区组织结构模式,共规划居住社区3个
 规划基层社区中心12个,其中11处独立占地,1处与文化创意岛居住社区中心兼容共建。


2
保证市政配套基础设施

衔接专项规划,保障各类用地及规模,优化用地布局,鼓励集中集约布置。以中新大道现状支线管廊为基础,构建“支线+缆线”的“一轴连两片”市政综合管廊系统。


强化低碳、生态的图则控制与引导,建立用地图则、生态图则、城市设计图则“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本次规划修编延续了“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强调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强化水网、绿网、慢行、车行网络“四网”叠加,控制城市建设规模,保护生态基底,未来的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将会更加充分地体现洲岛型城镇特征,立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中新合作典范。


本期编辑:王 虎   俞梅思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落实低碳生态理念 确立产业为要目标 完善公共设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