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位于江心洲地区,为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由新加坡与南京合作开发建设的一个区域性、综合性大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5.21平方公里。
《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近日获市政府批复实施
现行《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11年获市政府批复,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针对区域交通、生态红线等外部条件的新变化以及低碳生态、海绵城市等发展形势的新要求,需要对原规划进行优化和调整。本次规划修编重点通过优化产业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细化民生设施、完善综合交通、强化低碳生态、保障市政配套等策略来完善、提升现有规划成果。
立足南京拥江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河西新城,衔接江北新区,以生态环保、信息科技、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现代都市型服务业为支撑,集产业发展、低碳生活、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
突出低碳生态,控制建设总量
全岛一半以上用地作为非建设区突出生态低碳功能,总建设用地不超过全岛总面积的一半,增加公益性配套用地面积,控制居住用地面积。
以生态科技、知识创新为核心,打造“3+1”产业族群,形成以生态环保产业、信息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为支柱,现代都市服务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
△本次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图
平衡生产与生活功能比例,居住与产业建设量相匹配。
构建了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7大项、27中项、56小项的生态控制指标。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创交流等特色功能,在生态科技岛建成万里长江上第一座国际特色的田园小镇。将非建设用地区域的生态空间分生态发展区、生态保护区、生态公园区、生态防护区四类进行控制与引导。
通过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以及雨水调蓄设施等控制全岛年径流总量,提高规划区雨水管渠设计标准。
除已建项目外,夹江背水坡堤脚外100米范围调整为公园绿地或非城市建设用地。
构建以步行者为中心,“公交+慢行”为主体(占总出行方式约90%)的生态交通体系
采用道路、轨道、慢行三种进出岛交通,构建多样化进出岛方式。
规划形成“两快六主十四次”的道路网结构。“外疏内控”模式,降低机动车对生态交通的影响。
构建由3条轨道交通、1条有轨电车、4条区间公交、3条组团公交、2条旅游公交组成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体系图
规划私人小汽车占机动车分担率15%以下。
利用岛内丰富的绿色资源,形成四种特色慢行廊道:环岛大堤步行道、林荫路步行道、沿河步行道和绿带步行道。另外,GIS校核出行时间,明确换乘时间相关指标。
强化公交廊道,细化轴线功能,增加旅游中心,优化形成“一链、一廊、四轴、五岛、四中心”的空间结构。
空间形态延续 “南北低、中间高、近江低、远江高”的总体控制原则,校核全岛高度与强度。
△由江北青奥体育公园看江心洲中心区
深化滨水空间设计,沿河鼓励丰富的、变化的界面,鼓励亲水的公共活动。
衔接专项规划,保障各类用地及规模,优化用地布局,鼓励集中集约布置。以中新大道现状支线管廊为基础,构建“支线+缆线”的“一轴连两片”市政综合管廊系统。
强化低碳、生态的图则控制与引导,建立用地图则、生态图则、城市设计图则“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本次规划修编延续了“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强调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强化水网、绿网、慢行、车行网络“四网”叠加,控制城市建设规模,保护生态基底,未来的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将会更加充分地体现洲岛型城镇特征,立足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成为国际化的中新合作典范。
本期编辑:王 虎 俞梅思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落实低碳生态理念 确立产业为要目标 完善公共设施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