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太古里的全套设计图!解密其中设计逻辑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社区 成都 城市设计 规划 街区 上海 北京 保护 开发 探索 技术 厦门 管理 创意 艺术 村落 复兴 如何 建筑 创造 设计 智库 空间 共享 环境 活动 模式 城市 建筑设计 尺度 活力 片区 区域 公共空间 融合 美丽 研究 开放 总体规划 结构 可持续 学习 平台 特色 街道 步行 策划 开放空间 国际 设计师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最近几年,如果盘点中国商业界新开业的最著名的商业项目,估计非成都远洋太古里莫属。太古集团以其一如既往的低调、有实力和精工细作和超级时尚的流行品牌扎堆入住,让成都再一次登上了中国商业地产王座上最耀眼的新星。而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的建筑设计,也在近期屡获国内外各项设计大奖。


最近,在【城市复兴·美丽厦门】建筑策划专委会(APA)秋季峰会上,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负责人郝琳博士发表主题演讲《未来的传统-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都市与建筑设计》,他以这个实际项目为例,讲解了其规划建筑设计要点,阐释了这片城市中心区域如何演化为成都新的城市文化与商业核心,实现城中心的再生。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剑桥大学郝琳博士演讲的全文。


未来的传统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都市与建筑设计

演讲丨郝琳

我们设计师是在零八年初开始这个项目的。七年多前,我们看到的现场,是荒寂了一阵的大慈寺片区。除了古寺香火,地段尚存着数座保留的院落和建筑,以及数条业已沿革数百年的历史街巷的名号与脉络。所以说,成都远洋太古里这个项目,既有很多的限制性条件,又有不少的想像空间和可能性。怎么样在数年较短的时间内,在面积七万多平米的都市核心土地上,开展项目的规划设计呢?

作为一个在北京出生长大的设计师,在这个项目之前,我并不怎么了解成都。项目伊始,我们设计团队就不断地跑成都,穿梭在蓉城的大街小巷,感受这个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空间元素,探寻这个城市丰富而浓郁的生活色彩。

成都的时尚,不输给北京、上海,消费力也很强劲;自然人文环境,优美而独特,是个深具休闲感的地方。我想,设计的课题包括如何把在地的衣食住行传统魅力和川西民居的建筑特色这类的元素打散重构,成为城市设计中的成功要素。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跟当地居民沟通、和专家学习、同政府取经、与业主讨论,逐步体会到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关乎这个项目成败的关键 - 好的城市之道,是把民众的日常生活、人文历史的雅致,以及像公园般开放空间的自然环境转变成街巷氛围,让人们在这样的街巷中行走,体会到人见人的乐趣,感受到文化历史记忆以及传统的存在,感受到公共空间里的舒适、安全、宜行的场所环境。这是让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的都市空间,租户商家也可以在这样的气氛下,得到灵感,受到激励,看到发展,从而积极的发挥自身设计营商创意。这就是项目设计的哲学思想。


项目要素

在这个项目里,政府、租客以及消费者,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从政府角度来说,大慈片区是成都的历史文化片区,各级政府与市民对这样都市核心区的发展项目期待很高;从租客的角度来说,高质量的建造与管理确保高品质租客和较高的收益;再者就是消费者,高质量的建造与管理以及优越的环境保证项目在区域的优势。从长远的角度,高质量的投资建造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确保项目长远价值。在这个项目中,我认为有几个角度是需要去考虑的。

1、专业技能:作为设计师团队本身固有的专业技巧是其中的一环,但项目的成功却远非如此。

2、在地因素:地处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气侯条件是永续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必须要把这些条件与项目进行整合互动。

3、政府政策:政府这些年的政策导向是非常积极的,比如说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提出要保护文化,提倡可持续发展等。

4、投资与商业模式:在这样的城市中心做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业主太古地产和远洋地产深具经验的设计管理、建造、运营、商业模式,这些经验和价值,必须要考量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去。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有两条线是不可以忽略的,一个是都市设计的综合发展动议,如何激励多样性的混合使用,激励面对变化而设计的机制,怎么赋予脉络、创造情境、重组价值、分享串联。另一个是都市设计的流程,设计师怎么样从感知文脉环境,到空间细化,再到项目落地。从设计师的角度,事关如何把众多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创造多元化发展的城市空间。JaneJacobs在早年提出的所谓小街廓、历史性建物、有变化的人行步道、多样性、混合使用、集中等都市策略,今天中国的城市如果产生了问题,那就是不够多样化、多元化,也不够珍视我们的文化资产。所谓资产,不光是文化历史的物质遗存,而应是更为软性的文化资产,多少是一种隐性的传统,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温度。


街区再生,核心价值

这是零八年项目最开始时构思过的一张形态草图,这样的开放街区和村落般的多组建筑群的城市设计基本结构,过程中没有太大的变化。大慈寺居中,在地块中规划数个广场,营造公共空间,这些基本的形态没有变。商业活动要求流线必须是清晰明了。规划中,一条主要步行街穿越其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商业动线。这张草图也说明了项目的基本构思,这是一个具有市中心风貌的区域,一个充满了更多室外露天公共空间的区域。它不是一个有盖子的,把所有东西都包含在里面的大尺度建筑,而是渗透性的开放街区,允许更多的人融入街区空间,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平台,共同创意。这是开放性、公共性的空间共享。

宜行城市、新旧融合,也是关键词。很多人说,假如其它的地块没有老房子,能不能学习成都远洋太古里的模式呢。这是颇有意义的讨论。我体会到,成都远洋太古里不仅仅是因为依托老房子和历史文化而成功,而是无论有或没有这样的因素,都应当思考如何创造更好的开放空间、公共空间,提高这些公共空间的品质,这才是最重要的。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没有老房子,但是它有自己周边独特元素和区域特征。它的元素比如说是离使馆区比较近,离酒吧街比较近,因此这种时尚动感洋气的空间文化,成为了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特色。

快慢呼应,是商业开发布局上的重要策略,是在深刻理解成都这座城市以及当地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加之对场所因素的研究,创出快里慢里的概念,招商策略是跟整体规划的形态紧密相连。文化传承也是形塑这片街区至关重要的因素,既是传统与现代如何有机融合。第三层次的概念,也非常重要。什么是第三层次?作为设计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第一层次,我是指建筑的基本结构;第二层次,就是所谓的建筑围护。第一、第二层次是形成建筑的基本框架,但很多人把第三层次遗忘了。第三层次是建筑延展出的理想街区设计要素,比如雨遮、巷道上的街灯、座椅、树木、水池、艺术品、标识、活动设施等等,这是城市设计师应当充分重视的部分。


转变限制,合理布局

项目的若干限制之一,来自左图中的老街巷,每条历史遗存的街道都需要保留和退让。历史上,大慈寺庙前就是街市,现在从地名中也可以了解到,比如纱帽街、糠市街、油篓街等等。新增加图中黑色的街巷,实际上是为了符合现在商业运营的新需要,把两个街巷叠加在一起,就是新旧的结合之一。现存的几个保留院落,作为门户、地标、记忆,好比就是达芬奇密码,利用这些因素以启发和形成完整的意象。

总体规划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内圈,围绕着大慈寺。这个区定义为慢里,更多的是精致美食和创意文化生活品牌。较为外面一圈,为快里,符合成都人对时尚的需要。这样的商业概念,跟总体规划的形态层次是符合的。灯光设计也符合快里、慢里的气氛和节奏,慢里的灯光较暗较暖,快里的则较为亮丽。


新旧交融,开放都市

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公共空间里,穿越新建筑的同时,总是会看到老房子。新加旧,传统加现代,就是这个项目非常重要的一个视觉体验特征。对于塑造公共空间,街道活跃的氛围、文化的提供,以及餐饮的比重,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市中心这样的核心区,要有大量的餐饮存在,这些餐饮无论是放在平台上还是广场边,总之都是街巷和公共空间的活跃因子。

新旧的融合,怎么样通过现代的手法,对传统的演绎、对历史的了解,把新的活力注入到社区当中,包括跟外面街道的接壤是顺畅的,熙熙攘攘的人很自然地进入到这个社区当中,经过店铺,经过池水、遇到地标老房子,就像中国卷轴画般,层层地展开街巷和故事,这是中国传统城市非常美妙的地方。在设计上我们也通过类型设计的方法,处理各区的街道尺度,达到空间的多样性。大慈寺也融入其中,并成为重要的地标。

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我们可以看到新和旧的有机融合。新与旧,相融合,但彼此又有差异。现代的建筑语言,在跟旧有的传统对话。对话还包括不同的空间。离寺庙较远的外围街巷构成了快里,很具动感与时尚;临近大慈寺的区域是慢里,庙旁的红墙边,有很多的景观水体、树木和餐饮业态,大家在这样独特雅致的气氛中休闲用餐。是啊,对于这样快耍慢活的城市设计,照片是永远没办法代替现场真实的感受,希望大家有机会去现场,特别是在华灯初上的时候,身临其境将会是很美妙的城市空间体验。庙前的水池,让人感觉到宁静。但在东广场上,小朋友在那里戏水,喷泉伴随着音乐和色彩起舞,丰富而动感。宁静和热闹,两个广场遥相呼应,构成了丰富的身心体验。

成都远洋太古里邀请了不少国际和本土的艺术家,布置了很多的艺术品,每个艺术都有一段故事。比如大慈寺这个地方,以前的市场街区常有卖樱桃的,艺术家们就做了几颗大樱桃雕塑。这些故事和艺术品编织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有内涵,也是与历史文化的一种衔接。

成都远洋太古里现实的场景里,有着新与旧、文化历史脉络中的光影变化,也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年轻人、老人、儿童、恋人,怎么去享受这处“为你而创”的城市场所,也是非常重要。城市,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实验,而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无非是让这样的探索,适得其所地发生在街巷之间,培育思考,找寻价值。

在过去,我们经历的是一个机器思维的时代,思维较为单一。设计往往是孤立的,包括很多的设计思维是技术、物理、竞争性导向的。这些年,我们看到不少设计创意、社会创新的好思维。未来世代的面向,究竟是什么?我想,当下和未来,是一个关于意义的时代,我们为何设计、为谁设计、如何再生?我们为意义而设计、为体验而设计、为美好生活而设计。我们倡导的是领导力、合作和促进,我们更强调文化的内涵、心理的因素,这样最终才会营造出更符合大众需求的具有气氛、情感的体验和充满美好生活的都市场所。


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文本及高清实景



项目高清实景

























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文本




来源:商智库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王 虎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成都太古里的全套设计图!解密其中设计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