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菁:边缘城市的特色专业化规划思路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耕地 城市设计 工业 规划 海南 办公 上海 北京 道路 保护 探索 云南 居住 城镇化 技术 一体化 村落 会议 如何 日本 建筑 创造 航空 村庄 设计 空间 工具 环境 小区 乡村 功能区 活动 模式 城市 德国 人口 酒店 资本 片区 区域 花园 结构 南大 公共服务 生态 规划方法 服务 高铁 特色 土地出让 街道 编制 交通 策划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诗意的价值
边缘城市的特色专业化规划思路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

19世纪时,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援引诗人荷尔林德的诗句“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展开对现实的哲学反思。他以哲学家的直觉与敏锐,侧面描摹科学发展、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异化,表达人人想要实现的居住理想。


面对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当我们再次吟咏这句诗歌的时候,不尽发问,如何规划“诗意的城市”,“诗意”“品质”在资本时代是否也是一种价值?那些被时间雪藏的边缘城市、山野乡村,可否利用别致的文化与景观资源,在后工业化时代中,寻找到自己的特色化、专业化道路?


日本东大寺本坊庭院,编辑摄


在今年刚刚结束的“蔓藤城市”城市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上,赵燕菁教授以城市经济学、产业分工的视角,诠释“蔓藤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内涵,并解读了当前发展阶段,区域范围内城市产业分工的内在逻辑和演进方向,为风貌独特和文化积淀丰富的中小城市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城镇化从“成本至上”的1.0升级至“服务细化”的2.0时代

 PART 1


城市为什么会增长?很简单,取决于它的效用价格比——在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看谁的效用大,城镇化转型实质是获得效用比的竞争模式发生了变化。


在城市化1.0阶段,成本是最优先的考虑,哪里的城市成本低,哪儿的城市就会获得最大的发展。由于城市具有规模效益,规模越大的城市,基础设施的成本越低。中小城市建设大型机场、港口、高铁几乎不可能。结果,过去三十年里,我国城市不断向几个大型的城市群聚集。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增长开始分化。越有竞争力的城市,规模越大——因为规模越大,公共服务成本越低,城市性价比越高。被边缘化的城市则面临着人口净减少的危机。


但当城市进入2.0阶段后,城乡间移民逐渐被城市间移民所取代。成本低不再是决定城市增长的唯一因素。城市竞争的式样开始转变——从以往低公共服务成本的规模竞争,转向高专属性的效用竞争。不是通过降低成本,而是通过提升城市的效用来增加城市的效用价格比。如果一个城市能够在经济分工中能够发掘其专属特色,即使高成本的小城市,也可以在城市化2.0阶段生存。增长模式的转型,意味着未来专业化竞争将取代规模竞争成为三四线城市增长的主要模式。



“蔓藤城市”重特色、细分工的独立特色边缘城市

 PART 2


“蔓藤城市”正是适应专业化竞争最有效的空间组织模式,它有几个特点:


1)“为小众服务的特色城市”成为地区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无数专门化分工的小城市汇串联成各种规模的“蔓藤城市”;

2)城市从与本地经济分工为主转向更高等级的分工——分工水平越高,城市越“发达”;

3)特色是“蔓藤城市”首要关注的要点,是其独特的效用要素,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


楼纳村落景观,UED


“蔓藤城市”的经济学解读
 PART 3


借用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来看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就可以发觉,我国城市的核心-边缘结构正在迅速形成,原本互不关联、独立发展的城市地区变得日益紧密,相互影响。一些城市的兴起,导致了另外一些城市的衰落。在“核心-边缘”结构下,靠近核心城市迅速增长,边缘城市则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分化日趋明显。


在 "核心-边缘"结构下,核心城市可以自主增长,针对核心城市的规划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边缘城市如何增长,传统规划基本一片空白。藤蔓城市就是为了解决边缘城市设计增长的一种城市模式,其原理是增加效用,而非降低成本,来获得高性价比,即依靠特色和专门化探索新路径。


 “蔓藤城市”主要适配于边缘城市和地区,包括三四线城市、甚至更偏远的乡村地区。同核心城市的通用化设计、用户适应城市的规划模式正好相反,蔓藤城市的原则是“量身定做”,“小而专”而非“大而全”。对边缘城市而言,“小”是优势而非问题,因为只有“小”,才能提供专门化的空间产品,“小”才能更专注于单一分工。


近日的一次云南香格里拉之行,让我感触颇深。在一个迷你的小藏村里,一位法国人经营着一个名为“马帮之旅”的旅游项目。游客大部分来自境外,村里原来的马帮转而为游客服务。每次几个客人,几十匹马,沿着当年马帮的路径,一批走了,再迎接下一波,完全保持原始生态,并不大量接客。食物和服务效仿法国人当年从缅甸入滇时的做派。这个藏村参与的不是地方分工,而是全球分工。小小的村庄里,隐藏着悦榕庄这样的高端酒店。


这个村落正是“蔓藤城市”的范例,它避开了低端的本地分工,而是利用“特色”创造独特的效用,参与高端市场,虽然昂贵,但到访者络绎不绝。流动的游客,构成了城市的临时“市民”。


“马帮之旅”客栈内部,作者摄



香格里拉悦榕庄,来源:人间天堂-云南仁安悦榕庄


香格里拉松赞林卡美憬阁酒店,来源:香格里拉的法国“老派”


3.1 景观的效用


相对于核心城市, “景观”成为决定“蔓藤城市”成败的规划要素。因为城市独一无二的效用,很大城市上就是由景观带来的。可以说,“景观”是所有蔓藤城市中的首要核心要素。生态、环境、气候、文化、历史、建筑……所有能使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因素,都属于广义的“景观”范畴。





楼纳村落特色景观, UED


3.2 文化的效用


在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城市化1.0阶段,传统文化没有经济价值,甚至导致城市建设成本增加,形成负价值。但在“蔓藤城市”里,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独特性的基础,是消费的主要对象。


虽然历史文化的保护需要更多的成本,但也会带来更高的效用,从这个角度而言,蕴藏在每一个传统村落里的文化基因,独特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变化多样的地形地貌都是原始资本。对于“蔓藤城市”而言,任何一个和北京上海不一样的地方都是机会。发掘、定义和延伸场所的历史空间和文化肌理,就成为“蔓藤城市”在规划时需要优先考虑的内容。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黔东南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


蔓藤城市的规划模式
PART 4


“蔓藤城市”的规划模式可用空间、人口和运营三个要素描述。


4.1 空间构成


蔓藤城市由“藤”和“叶”两部分组成——“叶”是不同的运营功能区,“藤”是连接功能片区的运输服务性干道;


每个“叶”片相对独立:“叶”外部通过“藤”与“根”(机场、高铁的交通节点)联系分工对象城市(边缘城市对应的核心城市)。“叶”内部的交通则由“脉”(非机动交通)联系不同的服务功能;


控制“叶片”的规模——为了最大程度专门化,城市需求增加不是扩大单个叶片,而是增加新的叶片;宁可采取饥饿销售,也不转入规模生产;


强化特定城市功能——该功能是分工对象城市功能的一个片段,每一个叶的功能都可以是独立的,叶片之间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分别与远距离的核心城市分工。叶片功能是核心城市的一部分而无需自我平衡;


城市规模有机增长——“蔓藤城市”规模由叶片加总形成。每个叶片的兴衰受制于分工对象城市该功能的兴衰,而不影响其他叶片的兴衰。




蔓藤城市的规划模式,编辑绘


4.2 人口构成


原住人口。“蔓藤城市”主张与原住人口共生。每个叶片以来传统聚落。原住人口为“蔓藤城市”提供土地、民居样式、在地风俗;


服务人口。这部分人口是为了分工对象城市专门化功能服务的就业人口,比如酒店的服务员、经理,城市的治安、消防、物业、垃圾、路灯、污水等部门的从业人员。这部分人是“蔓藤城市”城市的新市民;


消费人口。这部分人口是“蔓藤城市”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城市运营的主要收益来源。这部分人在分工对象城市居住工作。只有一部分片段时间轮流在“蔓藤城市”消费——旅游、度假、会议、求学、医疗、学术……


原住人口、服务人口与消费人口的和谐共处,来源:赤水大同古镇“千人宴”


4.3 运营模式


蔓藤城市适于采取自治为主的模式。


起初,每个叶片由政府和原住民发起成立公司。政府为有投票权的原始股东,负责土地整理和“藤”和“根”(外部交通)的建设;原住民为没有投票权的原始股东,提供土地、参与治理;政府到分工城市招商,并向符合条件的运营商转让股权,收回成本后退出;


每一个叶片相当于一个“小区”——功能自我满足,服务自我提供,社会自我治理,财务自我满足。安保、垃圾、污水、供电等,可以自行解决,也可以购买服务。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 “叶”与“叶”之间的耕地、水系、林地可以自持也可以由政府收购佃租其它农民,但必须维持原用途不变。达到不同环境景观标准的,还从运营公司分红。


每个“叶片”由招商来的运营商独立策划、投资建设,并向政府交税。居民通过“先租后售”获得住宅。“叶片”经营越成功,不动产价值越高,居民同时分享城市增长。


蔓藤城市的规划实践
PART 5


5.1 重视设计,更重视特色分工


“蔓藤城市”在发展新镇时,首先要找到自身的特色。这个特色不是和自身比,而是和分工的对象比。比如,黔东南的空气质量同自身比没有什么特色,但是若是与北京分工,空气质量好坏就会成为非常重要的特色。其次,要找到与分工对象城市的分工模式。比如莫干山,就是通过“周末度假”与周边大城市分工。另外,保护传统就是保护特色,新建设的部分亦应当从传统部分的历史基因中“成长出来”而不是“嫁接上去”。发现传统的制度基因(营造方法和相邻规则)并与现代需求(土地出让规则和设计要求)对接,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价值。


莫干山集装箱民宿酒店,来源:27个莫干山里的最美民宿


三亚的规划就是按照“蔓藤城市”的原理展开的实践之一。2000年规划中,首次提出三亚要作为专业化的旅游城市。规划大幅度的减少就地功能,如产业、办公、商业……,而是将三亚作为全国顶级城市的共同“后花园”。各个组团之间不强调功能互补,而是独立建设、运营,与同一线城市展开分工。大东海、亚龙湾、海棠湾之间的功能相对独立。现在,三亚与海南岛以外的城市的分工,要远多于与本省各市、甚至是本市各组团之间的分工。


后来的莫干山等特色小镇,很大程度上也是“蔓藤城市”的一种。随着城市化进入2.0阶段,边缘城市将越来越多的将“蔓藤城市”作为自己参与城市竞争的规划方法。


5.2 重视成本,更重视运营模式



“蔓藤城市”的使用主体,都是高净值人群。对时间成本的控制特别敏感,因为时间成本对高净值人群来说比低成本更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停驻时间是是一周,而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三天,那么吸引力就会大幅下降。在这方面,云南的枢纽机场做得非常成功。


云南大部分的机场不是从目的地机场直飞各景区,而是飞到昆明,再由昆明机场转飞各地。在有限的人流下,支线机场也可以实现广域的分布和很高的频率。十几年前我们奔赴西双版纳编制规划,居然一天有十几班飞机从景洪飞昆明,随时可以出发。这种支线机场还特别适合订制航班的通用航空模式。


云南机场分布图,来源:云南交通


5.3 城景共荣,品质为先


值得反复强调的是,对于“蔓藤城市”而言,“景观”是区别其与分工对象城市的主要手段,是同其它“蔓藤城市”竞争的工具。“城”和“景”的一体化,是“蔓藤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则和最高境界。“景”既可以是自然,山脉、溪流、稻田、气候……也可以是建筑、街道、活动、文化……。“城”的价值,就是建基于这些“景”的特色基础上。越是独一无二的体验,“蔓藤城市”的价值就越高。


5.4 形成特色化的乡村就地城镇化之路


城镇化的本质不在人口多寡,而在分工水平的高低。只要能在乡村同最发达的地区分工,即使人口不多,也可以实现高水平的“城市化”(类似于欧美“小城市”和村庄)。


“蔓藤城市”模式一旦在政策上打通,即使最偏远的地区,只要有独一无二的特色,也可以与世界上顶级的城市分工。具有寻找专门化功能并设计对应商业模式、筹集资本、设计建筑的运营公司就会应运而生。各类藏之于山野荒原、海岛沙漠的特色地域,就会被发掘出来,成为有价值的城市空间。理论上讲,所有具有地域独特性的乡村,都可以通过“蔓藤城市”的规划方法找到一条就地城市化的路径。


楼纳农田景观,UED


结语


正确的观点取决于能否出现在正确的时间。在建筑和城市规划史上,类似的空间构想并不少见,如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沙里宁的有机疏散、马塔的带状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崔愷提出的"蔓藤城市"不同之处在于其出现在正确的历史节点——城市化1.0向2.0阶段转变。在这个阶段,边缘地区的城市增长继续新的规划模式指导实践。


 “蔓藤城市”如果想获得超越建筑/规划前辈的成功,就必须超越简单的空间模式语言,就必须在理论、技术特别是商业模式上一般化。只有形成可以被仿效、复制、移植并盈利的商业模式,“蔓藤城市”才具有宏观层面的实践价值。主要着力点:1)创造成功的范例。不但设计上要成功,而且财务上也要成功;2)总结成功范例。空间设计模式和财务运营模式;3)教学成功范例。进入大学教科书,城市与传统规划设计一样的教学内容。


蔓藤城市给边缘城市提供了一条全新的特色分工之路,不再汲汲于规模之大,功能之繁复;而是审视自身,发挥自身特色的效用价值,追求“诗意栖居”的新境界。中国城市化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城市实践。时代需要一个能代表中国实践的空间语言,填补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声音的缺位。“蔓藤城市”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城市空间语汇进入世界的开始。


内容整理自“蔓藤城市"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术研讨会及UED赵燕菁专访,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城市设计微信号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赵燕菁:边缘城市的特色专业化规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