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小桥流水,链接万家。
建在千年古镇里的
国际会展中心
一边是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
一边是代表最前沿科技的互联网,
本来不搭噶的两个物种,
却被那个做着世界最前沿的设计、
至今不会上网、不会发邮的建筑师,
完美链接起来,
让中国美再一次惊艳了全世界。
这个建筑师,
就是“狂人”王澍。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
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
比较有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宁波历史博物馆
最近的富阳文村改造项目、
公望美术馆,
都由他操刀设计。
好了,言归正传。
元素君要说的是他这次的作品——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就是这几天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地方。
整个会展中心碧水环绕,
260万片江南小青瓦嵌立屋檐上,
跌宕起伏,如波浪层层铺开;’
5.1万根钢索构成了“网络机理”,
又仿佛烟雨江南的意境。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在这座展馆中和谐共生。
王澍是在去年春天接手这个项目的。
那会儿,已经有一个国外的设计师做好了方案,
并且已经开始施工了。
国外建筑师想做一个超大的建筑:
21米高,8万多平方米,
分成三个大方块,巨大的玻璃盒子,没有任何装饰。
这样的建筑放在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都不会有违和感。但那里,
是乌镇。
大概负责的同志也感觉到了,
这个方案的水土不服,
于是赶紧叫停了工程,
找来王澍。
王澍说,
他就是去“治病”的。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会展中心需要具备举办国际会议的各项功能,体量必然是庞大的。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让乌镇分散的民居成了“巨人身边的侏儒”。
王澍用了整整两周的时间来构思,
如何缓解大建筑与小古镇的冲突。
“乌镇地方小,居民的房子也不大,要让大型会展中心与周围的房子和谐相融,就要用特殊的手段,把厚重的消解成轻盈的,才能使大建筑像‘隐形飞机’一样,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最后,
他决定用错落有致的瓦片和披檐,
替换原有的玻璃墙面,
让整幢建筑“隐身”在古镇中。
260万片江南小青瓦参差有致、
加之特别设计的斗拱结构,
让整个建筑外墙,
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但这些不规则的披檐,
却给技术、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
每一块披檐里,除了青瓦,
还包含了钢架、竹片等15种材料。
为保证安全,
瓦片是先由专业人员进行特别设计,
再由8个窑厂同时烧瓦赶制出来的。
小青瓦的铺设也很有讲究,
与乌镇大部分民居的铺法一致,
采用了“穷人法”,
视觉上更协调。
(从前江南的穷人和富人建房都用小青瓦,根据瓦和瓦之间重叠比例的不同,铺设分为“富人法”和“穷人法”:“富人法”铺设时重叠三分之二、每平方米用瓦约250公斤;“穷人法”重叠四分之一、每平方米用100公斤。)
木匠们要将王澍特别设计的“斗拱”,
架在只有30厘米厚的片墙上。
单薄的受力面积、巧妙苛刻的坡度,
都要求每一个细节,
必须精确到毫厘之间。
粉墙黛瓦,竹影摇曳,
这座建筑已经与这片土地
达成了最好的和解。
远远望去,
会展中心像被一簇簇丝线笼罩着。
走近来,
原是5.1万根不锈钢索形成的垂挂帘幕,
又以三层、五层重叠的方式交织成网状。
乌镇所在的桐乡盛产丝绸,
千万根钢索经纬交错,
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如烟如雾,如编织的丝线;
而它们,
恰好也是寓意“互联网”的绝好载体。
当然,这不只是艺术的问题。
5.1万根钢索,质量非常重,建筑师要在电脑上模拟,到底每一根拉直的钢索,需要几道钢丝编成,才能够达到雾一般的氤氲的效果,又不会造成承重问题。
最后反复试验才定下来,
一根钢索由3道钢丝编制而成。
在王澍看来,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分散的结构,
里面有很多自发的、小巧自由状的东西。
所以他打破了原来封闭的系统。
在建筑外增加了许多小的活动场所,
每一处都能容纳十几个人讨论事情,
半室内半室外,
就像是乌镇的小亭子、小围廊。
既淋不到雨,又有风景入目,
在这里碰撞智慧、激发灵感,
想必是极好的吧!
枕水而眠的乌镇,
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道,
与80多座石桥。
水就是乌镇的魂。
会展中心三座主要建筑,
全部是围绕中心的水池而建,
池边廊柱林立,
廊内漫步通行。
看池中莲叶田田、水波潋滟,
就像步入了古时的园林。
在王澍的设计中,
这里将会是一片码头,
摇摇晃晃的乌篷船随时可以在这里停靠,
“接待中心是乌镇的客厅,
也是连接世界的‘入口’。”
不会用电脑,不会刷微博,
甚至连发邮件都不会的王澍,
却像一位哲人一样,
找到了乌镇和互联网的共通点,
“乌镇就是一个碎片化、平民化的结构,这个其实跟互联网的本性是一样的。所以表面上看两者根本不搭界,但本质上非常有关系”。
王澍也将这种哲学,
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再加上延伸在外的休憩小场所,
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氛围随之而来。
整个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
分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和展览中心,
三个功能区块,
可容纳3000人同时与会。
夜幕降临,
场馆的灯开始亮起来,
暖到偏红的色调,
将场馆的磅礴气势,
转化成了江南特有的温婉。
是的,这个大建筑,
就存在于小小的乌镇,
或者说,是生长在那里,
让中国文化与智慧,
从容而自信地,
屹立在世界面前。
来源:中国水彩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狂人”王澍,让中国美再一次惊艳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