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每年12月13日,
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一天的南京警报回旋,
中华民族怀着沉甸甸的情感,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2015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我国举办阅兵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华战争胜利70周年。
南京作为二战时期中华民国首都,承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也取得最终胜利。目光所及,一块块侵华日军遇难同胞丛葬地的警示碑,利济巷内的近现代建筑,显示了日军的残酷和给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位于东郊的中国抗日航空烈士墓,位于雨花区的驻外使节九烈士墓……则成为我国抗战胜利历史的见证。
为铭记历史,市规划局在编制《2015-2017年近现代建筑保护和利用行动计划》时,策划了“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抗日战争主题”,组织了“侵华日军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地”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英烈纪念地”两条瞻仰路线。规划小编这就为您一一介绍!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本攻陷南京,开始了持续6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杀害,这一场灭绝人性的杀戮,遇难同胞的遇难地与丛葬地有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汉中门、草鞋峡、上新河、五台山、南京大学、燕子矶等20余处。这场屠戮是我华夏沉痛的国耻,更是我们不应忘却的史实,后进之辈当铭记、悼念、奋起……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这里的累累白骨见证着那一场血腥的人类灾难。
正觉寺遇难同胞丛葬地
汉中门遇难同胞从葬地
草鞋峡遇难同胞丛葬地
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从葬地
花神庙遇难同胞丛葬地
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丛葬地
东郊遇难同胞丛葬地
江东门从葬地
煤炭港遇难同胞从葬地
清凉山遇难同胞从葬地
普德寺遇难同胞从葬地
上新河遇难同胞从葬地
挹江门遇难同胞从葬地
燕子矶遇难同胞从葬地
下关中山码头遇难同胞从葬地
五台山遇难同胞丛葬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985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悼念遇难者建成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齐康院士设计),入口的墙上,用中、英、日三种文字雕刻着“遇难者300000”字样,并以“生与死”的营造,展现给我们满目苍凉、鹅卵石铺就的“死”之悲怆。
鹅卵石广场营建出死之悲怆
更让人难忘的是“标志碑”,以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元素构筑成大十字架,上端刻着一排阿拉伯数字:1937.12.13-1938.1”,即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六周时间。
和平大钟
和平大钟钟架,寓意南京大屠杀“倒下的300000人敲响的和平大钟”,三根黑色的三棱柱代表“3”,上部用五个褐红色的圆圈代表5个“0”,中间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1995年扩建了“古城的灾难”大型雕塑、残破城门、遇难者名单等。
“古城的灾难”雕塑
2005年,何镜堂院士设计了纪念馆的三期扩建,突出“历史”与“和平”,设计者“把场馆整体造型设计为一条和平之船;把展厅的外立面设计成‘断刀’和‘化剑为犁’”,并在哀悼之外,凸显圆满、胜利、浴火重生的主题。
入口广场
纪念馆和平广场
入口标志
胜利广场
新馆完整保留了原有的遗址和场馆,向东西两头延伸,整体形状犹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东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头是陈列丰富的展厅;周边庄严肃穆的广场可容纳万人集会;中部是原馆的遗址悼念区;西部大片开阔区域是树木葱茏的和平公园。
纪念馆内部展陈
纪念馆内部一角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
利济巷2号,位于南京太平南路附近的利济巷,是一座典型的民国风格建筑,是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中的一栋,呈L形。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原本是民国时期杨善庆将军的住宅,日军占领南京后,将其改为“东云慰安所”。
日军攻占南京后,在此盘踞并将其更名为“故楼”,实为“慰安所”。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共保存有7幢房屋约2000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
2015年6月,南京利济巷2号“慰安所旧址”主体建筑群开始进行修缮和保护,同年12月修缮完成后开馆。在旧址上建立的陈列馆将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对社会公众开放。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一起取得最终的胜利。“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无论空中、陆地,在一场场战役中,那些壮烈捐躯的英灵,在东郊、在雨花被铭记镌刻……这一天,让我们沿着烈士墓追忆那些抗战不屈的灵魂,让我们感恩他们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我们和平的生活!
抗日航空烈士公墓
在紫金山北坡绿茵茵的树丛中,掩映着占地50亩的抗日航空烈士公墓,由民国时期的军政部航空署于1932年募捐建造。
公墓入口有一座石牌坊石牌坊,正面刻着:“捍国驰长空,伟绩光照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背面刻着:“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横批:“精忠报国”。进入公墓沿坡向上不远处,有一座亭子,内立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挺拔有力的题词:“航空救国”。
公墓开始葬入的是辛亥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及淞沪抗战为国捐躯的黄毓全、吴明辉等30余位航空烈士。1937年南京沦陷前又有刘粹刚等24名空军抗战烈士葬入。1948年,又陆续将散布在各地的抗战时期和内战时期的飞行员遗骸迁葬于此。这座公墓坐南朝北,依山而筑,共安葬100余名航空烈士,其中包括4名苏联飞行员和1名美国飞行员。
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和十年动乱中,公墓遭到了严重破坏。1985年,国家拨款45万元,按原设计图纸对公墓进行了修复,在海内外特别是在航空界人士及烈士家属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南京东郊灵谷景区内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1929年筹备,在明代原灵谷寺基址上创建,基本沿袭明灵谷寺原有格局,由红山门、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牌坊、祭堂(今无梁殿)、阵亡将士公墓第一公墓、革命纪念馆(今松风阁)和阵亡将士纪念塔(今灵谷塔)组成,构成南北长约一公里的中轴线。
阵亡将士纪念塔(灵谷塔)
民国阵亡将士公墓祭堂(无梁殿)
牌坊
公墓葬有1029名国民革命阵亡官兵,多数是北伐及淞沪抗战中牺牲的将士,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公墓建筑群。建国后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改为灵谷公园,2001年,南京中山陵附属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公墓老照片
前驻外使节九烈士墓
南京中华门外菊花台公园内有前驻外使节九烈士墓,距中华门约三公里。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又将目标瞄准菲律宾,在炮火轰炸中,日军于1942年1月1日侵占马尼拉市,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杨光泩召集领事馆领事莫介恩、朱少屏,随习领事姚竹修、杨庆寿、萧东明,主事卢秉枢和甲种学习生王恭玮7人,庄严宣布:“身为外交官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令之前,绝不擅离职守。”在面对扣押、囚禁、酷刑时不改初衷,为国捐躯。1947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九烈士遗骸被安葬于中华门外菊花台,同时改菊花台为“忠烈公园”。
该墓由墓道、墓碑和九座墓冢组成。墓道由东向西折北,约百余米,原矗立于路口的写有“忠烈公园”(于右任书)的牌坊,现已无存。墓碑通高2.5米,宽2.2米;碑身高1米,宽2米,碑文为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撰写。墓冢坐北朝南,呈扇状排列,每座墓前均有祭台。墓后为菊花台主峰,有半圆形水泥护壁,地面为鹅卵石铺砌。
在日军的侵略屠杀中,中国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周失去30万儿女,丛葬地的累累白骨痛陈史实……而华夏在8年抗战中前赴后继的英烈又有多少?墓园是抗战英烈的埋骨之地,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为国为民忠勇奋战的年轻人;他们是反法西斯战场中援助华夏的国际友人;他们是为我们奉献了青春与生命的人。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为了同胞,为了英烈!
今天,让我们为之祭奠!
今生,让我们为之铭记!
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
责任编辑 王虎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关注!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铭记抗日历史,请走一走这两条瞻仰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