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结构,促进功能更新。
伦敦和巴塞罗那在奥运会筹备阶段都进行了大规模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场馆建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伦敦奥林匹克公园位于伦敦东部的下利亚山谷,过去一直是伦敦被污染和遗忘的地区,曾经经历过重工业、纺织印刷汽油生产等重型污染产业,废弃物、土壤污染、河道、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2012年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申办,推动整个东伦敦地区从常年贫困落后的老工业基地转型成为现代经济的新增长极,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创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住宅公共空间,有效解决了住宅保障问题。巴塞罗那借1992年奥运会的举办契机,通过奥运会改善城市的基础结构,实施“把城市向大海开放”的计划,改造了原工业和仓储码头集中的沿海滨水区,提高巴塞罗那在欧洲和世界的地位。在滨水的旧工业区建设奥运村和奥林匹克港,使整个滨水区变成多元和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地带。同时改造升级坐落于蒙锥克山的老的体育场馆设施。
巴塞罗那奥体中心
2、注重赛后利用,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伦敦奥运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要将奥运重心由赛期转为赛后更加长远的旧城更新改造和社区营建工作,并尽可能地减少新兴体育场馆的修建,通过改建现有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功能性建筑、历史遗留建筑及设施、部分临时性设施等多种途径,实现公共建筑应有的功能多样化与适应性原则。尽可能减少新场馆的兴建,并将新建场馆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类型。
永久性场馆将在进行尺度或体量的缩减之后继续使用,而临时性场馆将改造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建设用地。据统计,在所有29座赛期使用的场馆中,仅有14座为新建,其中8座为临时性场馆,永久性场馆仅有6座。以奥运主体场馆“伦敦碗”为例,赛期可容纳约8万人的场馆赛后仅保留2.5万人的永久性建筑结构,其余5.5万人的看台是由临时性的轻钢搭建而成,赛后可轻易拆除,并将材料回收再利用。
永久性建筑的容纳规模,参考了国内外大多数赛事的整体需求确定,其日常维护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社区级体育场馆,大大缩减了场馆赛后的日常维护成本与赛事租赁门槛,有利于场馆功能的充分利用。依据“弹性设计”原理建设的场馆,可根据不同赛事的具体需求,任意增加临时看台的容纳规模,从根本上消除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空置和难以维护等问题。从长远来看,规划旨在伦敦东部创造一个交通通畅、生活便利的新城区,并且这一目标是分阶段、分片区的逐步实施的,分6个区域进行逐步的功能和性质转变。
3、注重特色塑造,增添城市魅力。
巴塞罗那结合奥运会的契机,进行城市综合整治工程。对旧城区的兰布拉斯大道进行断面改造,辅之以绿化提升,使其成为了及具历史文化气质的步行空间。其他许多历史街区也都采取了控制车行、增加人行空间和美化建筑立面的改造。同时奥运会期间还改造了100多个小广场和小公园,构成了体系化的景观与步行空间。巴塞罗纳的奥运宣传墙,把城市的历史、宗教人物和城市规划的关系通过墙面绘画故事形式进行展示,让随处可见的街道空间成为文化展示的宣传窗口。同样伦敦奥运会也给伦敦东部留下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的新公园,依托河流和山地形成自然与人工景观的融合互动的特色景观,大大改善当地的整体景观环境。
奥运宣传墙
居住区小公园
位于街道中间的人行道
位于山顶的观景平台
(资料来源:杭州市规划局相关课题组梳理)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以大事件带动城市有机更新丨伦敦和巴塞罗那奥运会城市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