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更新新动向——微改造,你造么?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工业 规划 边界 保护 开发 探索 用地 城市更新 存量 居住 行为 管理 创意 设计 广州市 空间 环境 广州 小区 城市 模式 活力 片区 战略 指引 研究 结构 产业发展 特色 背景 改造 街道 国际 管控
🔊 提醒:这是一篇2015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一、“微改造”的提出

根据笔者观察,广州城市更新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2012年。出台“三旧”改造政策,成立“三旧”改造办,启动和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在市场主导下,改造以单个项目为主,类型以城中村、旧厂房为主,模式以房地产开发导向为主。


第二阶段,2012年开始,进一步完善“三旧”改造政策,出台20号文,强调政府主导。开发形式以全面改造、成片连片为主,类型以旧厂为主,片区面积约2-4平方公里,包括金融城、广钢新城、广纸片区、大坦沙岛等。


第三阶段,2015年成立“城市更新局”,针对前期实际改造过程中呈现的改造目标相对局限、效益较为短期、方式基本趋同、主体以及效果相对单一等问题,探索“微改造”的模式,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创新改造方式,有效提高改造综合效益。



微改造,一是以综合改造为目标,强调延续历史脉络;二是多元改造主体,强调社会力量参与;三是以修缮提升为主要的改造方式。


微改造不同于全面改造,全面改造注重调结构、定大局、落战略,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微改造注重提升人居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城市活力,培育产业创新,政府引导,社会主体主导,业主自愿申报。


微改造也不同于综合整治,综合整治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立面整饰,环境美化等方式,实现物质空间景观改变,达到政府主推的示范作用。微改造强调社会多元参与,以保留为主,允许必要新建等方式,实现人居环境、经济、产业、文化等综合协调。且以自愿申报为主,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模式更容易推广。

二、“微改造”的探索——广州白云区实践


白云区部分地区属于城乡结合部,用地以村社为主导、以租赁经济为特征,产业低端、用地低效。由于历史原因,此类用地基本上缺乏完善的用地手续。一方面,当前全区严峻的土地利用形势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亟需进行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另一方面,政府对通过统筹集体存量用地改造实现产业升级的调控能力有限。在此背景下,广州白云区开展了微改造探索,由街道摸查了300多个集体工业小区,并启动了第一批8个项目的微改造探索。

白云区“国际单位”创意产业园区


为打破低端租赁经济链条,尽快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白云区提出对历史遗留的违章低效用地建设实行“疏堵结合”的工作机制探索,指引全区符合条件的微改造项目实施。其中,合法用地或指定日期之前的手续不完善用地、符合土规、物权关系无纠纷、产权人同意改造、改造主体在白云区注册纳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给予改造审批。


原则上把握“三变三不变”和“三化”“三变”指产业功能、城市环境和经济效益得到改变,“三不变”指土地性质、权属单位、物业经济功能不改变,“三化”指实现改造主体企业化、物业经营产业化、物业管理专业化。


总的来说,白云区基于自身实际,从改造效果是否有利于城市、市场和业权人的“三有利”角度出发,探索了微改造的新路径,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此种方式具有临时性特征,仍需要在制度层面予以明确,以降低社会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

三、从“三旧改造”到“微改造”的思考


1、反思现有“三旧改造”政策和做法,不要让城市更新简单成为单一的增量增长方式。


通过两阶段的尝试,广州的“三旧”改造思路侧重的是空间腾挪——没地了,拆了要地,在城市上建造城市——仍然是“三维空间拓展”的思维,缺乏从城市成长的角度与城市综合竞争力、长远发展目标及城市内涵发展方面挂钩,效果单一。


因而需要从“城市增长”到“城市成长”,关注“微改造”重点在于激发市场的力量并与城市产业升级、培育,人居改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挂钩,从促进“城市增长”真正转变到促进“城市成长”。


2、从“取”到“予”,城市更新新政制定的导向性判断

3、确立市场与政府在城市更新中的互补互动关系


“三旧”改造要用两条腿走路,明确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边界,在可管控的范围内,发挥市场积极性。

主体

政府

市场

工作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制定的框架、规则、管控要求等

责任内容

制定规则、制定程序、制定规划、监督落实

投资、实施、运营

主导更新类型

重点片区

一般零散低效地块

更新方式

全面改造

微改造

改造目标

城市空间结构、总体功能布局优化

多目标多主体共赢:开发盈利、产业升级、培育创新、活跃市场


4、微改造的公平公正问题


改造前提是必须符合土规。



5、从规划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错位发展,规避市场风险:要从整个城市的产业布局出发,对不同地区的微改造项目给予功能引导,强调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挂钩,强调与各区的特色产业挂钩,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市场风险。

(2)提升质量,建设与运营并重:要对微改造给予关注和规范化管理,将空间准入与产业类别、经营管理挂钩。以土地合同的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材料来源: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广州城市更新新动向——微改造,你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