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围绕全市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顶层设计和基本路径,针对改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理顺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人才培养、职责分工等配套措施体系,潜心对城市的战略谋划和超前研究,理顺新体制下的职责分工,切实提升基层发展活力。
2严格依法行政
完善规划法规体系,制定/修订《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江北新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审批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南京市城乡规划监督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推进城乡规划成果法定化工程,制定《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化两年行动计划》,做到各类城乡规划依法审议、批准后方可实施。
建立制度框架体系,制定/修订《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与准则》、各类专项标准准则以及交通市政专业(项)规划技术标准、规划与国土部门衔接的用地分类、交通小区划分、密度分区、中心区划定等单项分册标准。
探索建立规划诚信体系和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依法行政及规划审批中难点问题的研究,开展“阳光权”补偿机制调研。
规划体制改革后的首次“规划开放日”活动现场。
3推进规划审批标准化
推进“四单一图一机制”建设,制定部门职责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盖章事项清单、收费事项清单、行政许可运行流程图,建立取消和前置改后置行政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制定《南京市规划局依法行政标准化手册》,规范行政行为,明确依法行政的事项、流程、标准。
规范行政审批后续管理,修订审批案卷管理规定,规范审批档案管理。
修订建设项目工程验线、规划核实规定,理顺与城管部门规划巡查、认定、处罚的工作衔接,维护规划严肃性。
4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十三五”规划
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凸显中心城市职能。
完善江北新区规划体系,完成江北新区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及有关专项规划编制,初步建立上下衔接、内容完备的规划成果框架。
加强南京都市圈城市规划合作,深化相关跨界地区规划。
实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多规融合”。
制定全市及溧水、高淳等相关地区的“1+5”近期建设规划,研究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重点,引导建设项目和土地投放,完成“后三年土地储备规划”等。
5谋划城市转型发展
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及城镇集中建设地区开发边界,配合确定生态红线的管控,制定针对不同区域的空间管控措施。
严控主城区建设项目和开发强度,逐步疏散中心城区功能,构建“一新区、三新城、三枢纽、五片区”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有序推进溧水新城、高淳新城规划,加快空港、海港、高铁枢纽经济区规划,提升铁北、下关滨江、燕子矶、铁心桥-西善桥、麒麟等地区功能品质。
协同整合城市空间要素,开展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一体化城市设计,提出一体化开发土地政策。
做好城市重点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规划,促进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和综合开发。
国内外规划专家在江宁考察新型城镇化建设。
6保护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建立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制度,制定2015-2017年重要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公布保护建筑名录,推进挂牌、修缮一批近现代建筑。
完成全市第四批文物保护紫线规划和两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规划报批。
启动《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修订。
推进城市设计三年全覆盖,完成重点地段级以上层次城市设计;围绕城墙申遗和特色彰显、景观塑造,编制中华门、中央门等城墙节点以及中央北路两侧城市设计。
完成《南京市城市标志性地段雕塑规划布局研究》,推进重点地段雕塑建设及名人雕塑的落地。
7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发展
重视在空间安排上的产城融合和产业“生态链”的合理布局,服务紫金人才创业特别社区、高新区转型和东南科技创新带整合提升。
提高低效土地的集约利用,完成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城市设计及工业企业退出后的空间整治规划,及重大基础设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规划落实。
开展独特风貌地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做好“云锦城”、金陵邑-石头城遗址公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白鹭洲公园二期改造提升项目等古都保护和文化遗产工程的规划。
扎口全市18个旅游集聚区规划编制,做好旅游集散体系选址和旅游发展用地保障,完成南京演艺中心等重点文化产业园的规划选址。
8保障民生
全面执行《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
完成社会救助设施规划、绿线划定维护、殡葬设施规划等一批民生规划。
优化中小学、医疗中心空间布局规划,做好国际健康服务社区和生命科技名城等建设项目的规划服务。
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扎口,做好城中村、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以及一批公交场站、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的规划建设。
9推进城乡统筹
整合新市镇、新社区规划及全市村庄布点规划。
按照“新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区300平方公里,新创建市级示范村30个以上,基本建成江宁、高淳美丽乡村示范区”要求,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10完善信息化支撑保障
启动第四代规划信息平台建设。
继续完成控规一张图、六线库、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各类规划成果动态维护。
完成全市建设用地现状图(一期)。
制定三维城市设计技术标准,完成主城区三维城市设计平台系统,探索采用三维地理空间信息辅助规划决策和审批。
建立全市农村地区规划数据库。
11夯实测绘、地下管线、档案等基础工作
完成全市地理国情普查。
推进测绘新数据标准和基准的转换及应用。
完成《测绘成果使用和管理规定》等制度建设。
完成地下管线探测普查入库,建立全市管线综合信息系统。
建立全市城建档案分级管理体系,推进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和馆藏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开展馆藏民国档案等课题研究。
12强化政务公开和规划宣传
完成展览馆新馆展陈设计方案。
完成《鸟瞰南京》专题航拍专题图册和电视专题片。
制定政务信息公开督查办法,修订完善规划公示制度。
按照改革后事权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全系统的大信访格局,依法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群众合理诉求。
来源:南京市规划局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关注!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2015年,南京规划的12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