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公开课② | 石晓冬:实施减量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型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社区 工业 规划 边界 北京 保护 开发 探索 用地 存量 居住 北京市 城镇化 行为 管理 创意 一体化 系统 宜居 建筑 村庄 设计 空间 工具 绿道 环境 高密度 开发边界 乡村 功能区 生态保护红线 城市 资料 模式 人口 尺度 农村 区域 战略 研究 科技创新 通勤 开放 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结构 城市公园 总规 可持续 公共服务 生态 服务 廊道 郊野公园 改造 街道 创新驱动 步行 供水 中心城区 国际 高效 管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北京规划国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主讲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石晓冬


石晓冬副院长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中对北京提出的减量发展要求切入,详细介绍北京为什么要实施减量发展,实施减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落实减量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完整公开课内容请

看视频,看视频,看视频

以下文字仅为内容简介

看视频费流量,看文字伤眼睛,没关系,你还可以听↓??

音频为啥只有一半?只怪我们内容太丰富??,超出了微信限制时长。完整音频请到“喜马拉雅FM”,找“”。



1

为什么要实施减量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的近40年时间里,北京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尤其近二十年来,北京的城市增长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从这六张图可以看出,从1975年到1988年、1992年、2002年,一直到2016年,北京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不断扩张,基本上平原地区呈现了“摊大饼”的扩张方式。与此同时,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也不断受到建设的侵蚀,其中有一种相辅相成的空间关系,二者相生相伴。


通过研究发现,过去简单粗放铺摊子、聚集资源谋发展的方式,GDP增长依赖于土地的粗放投入和简单的人口增加,这种发展方式的惯性很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规模突破:“城进乡退”实际演变成“城乡并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缺乏管控,迁村并点效果不明显。

2

结构突破:“拆旧建新”实际演变成“建多拆少”。

3

布局突破:中心城集聚效应持续增长,新城反磁力不足,环中心城小城镇异军突起,“中心城-新城-镇”的城镇体系实际演变成“两头大,中间小”。

4

底线突破城进绿退,绿隔、绿楔等生态控制线未实现规划预期。


这种情况造成了快速增长的人口和相对松散的建设用地两者共同存在的状态,导致城市运行效率不高,势必加剧中心城区的负荷。例如,如果就业继续集中在城六区,而居住疏解到外围,只能增加更多的长距离通勤,而路面、地铁的拥挤正是北京给人“人口密度过高”感受的由来,实际上是人口流动的过密。


2

减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基于这种情况,新版总规提出了减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首先,减量发展的核心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强化城市发展的总量约束和边界约束。它一定是两手——一方面控总量,一方面对空间边界加以约束,并且两手都要硬。通过这种约束,让北京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也就是实现中央要求的——北京率先去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


其次,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这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在减,我们的发展空间哪儿来?是靠疏解。疏解腾退出来的空间要统筹安排,要精打细算,所以,要考虑好疏解和整治、疏解和提升、疏解和承接以及疏解和协同的关系,力求在疏解功能中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实现由数量扩张型规划向质量提升型规划的转型,这次是重大的一个转型,是北京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土地投放和规划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减量发展,“减量” 是手段,“发展” 是目的


? 减量的核心是建设管理的数量调控和空间调控,体现为更刚性的边界和底线约束;

发展的核心是建设管理的结构调控,体现为更科学的资源配置。


这次总体规划提出了很多“减”和“降”,实际上其背后隐含着很多“增长”与“提升”,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总体来看,新版北京总体规划对于建设用地的调控是非常严格的,要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减量发展总体战略,这是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用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于建设用地的管理


? 从长远发展,构建了包括用地规模、建筑规模、空间边界、城乡结构、用地结构的综合调控框架与指标。

? 在实施中,建立起以拆占比、拆建比、职住用地比、两线三区为核心的严格管理手段。变单一项目平衡为区域平衡,建立以区为主体、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元的统筹规划实施机制。


同时,在减量中要保持合理GDP增速,必须同步持续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地均产出率


3

减量发展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落实减量发展的一些具体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



关于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北京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人均水资源量要逐步达到宜居。所以,对于城市建设来讲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以水定人,来明确人口总量的“天花板”


按照全市的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来确定北京的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这次城市总体规划反复在强调我们总量控制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怎么提升?就是不断地提升创新发展、创新驱动在发展里的比重,主要是通过全社会的研究与实验占GDP的比重,实现“三城一区”由原来的聚集资源谋发展的驱动变成科技创新的驱动,通过疏解、退出一般性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一方面是疏解退出,一方面是不断的提升,去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关于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

控制开发强度指平原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占平原地区面积的比例,是一项约束性指标。这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 2020年由现状46%下降到45%以内,2030年力争下降到44%


控制开发强度是保障平原地区生态环境容量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发展,但更要坚持生态优先,更要坚持发展和生态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平衡


按照降低开发强度的这一要求,有一些具体举措,包括建设森林城市,通过建设森林城市去提高绿色空间的规模和质量,从绿色空间的建设来看,


第一,要搭体系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网络化的市域生态空间结构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图


第二,在节点上,尤其是在一些廊道上要推进大尺度的城市森林、郊野公园、湿地的建设,有些硬指标,2035年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要达到45%以上,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第三,是我们的重点,也是我们的难点,就是在绿化隔离地区实现“减量、提质、增绿”,推动低端产业疏解、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和集约利用,高品质建设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和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

绿化隔离地区范围示意图


第四,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构建 “绿道、蓝网 、风廊”系统,营造健康宜居环境。到2035年,大概要形成全市2000公里绿道,中心城区还要形成5条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二级通风廊道,让城市微风环境更为舒适,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此外,到2020年,中心城区将形成大约300公里的蓝网水系,到2035年增加到约500公里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和现实用地需求之间的巨大反差。综合考虑现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以及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目标,按照城乡统筹、集约高效、宜居适度的原则,确定北京市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考虑到实施时序,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


所以,北京这一轮是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我们是真减,从现状建设用地减到这个水平,它的办法就是实现增减挂钩,将来不是说没有新建设,新建设一定要跟减挂起钩来,先减后增,实现多拆少建,多拆用地、少占用地,建立拆占比,是一个严格的管控制度。



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减量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首先,从总体来看,城乡缺乏统筹城镇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村庄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为主)规模大、粗放蔓延,是导致城乡建设用地约束性指标突破的主要原因,也是城市“摊大饼”蔓延的主要因素。


其次现状集体建设用地的基本情况,可以表现出总量大、人均多、承载外来人口多、产业多、近郊分布比较多、违规违法的问题多


第三,这次专门提出要进行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工矿用地的整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第四,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城市和乡村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充分挖掘和发挥城镇与农村、平原与山区各自优势与作用,创新完善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现代城乡体系,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城镇体系及城镇化分类指导分区图



关于严控两线三区边界

这次空间管制,北京市提出用“两线三区”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将建设用地管理目标落实到空间边界的管理上。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与生态控制线,将市域空间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实现两线三区的全域空间管制,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反过来其实也是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型。

市域两线三区规划图


生态控制线,就是以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基础,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地、森林、河流湖泊等现状生态用地和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占到了150万亩,占到全市域面积的6%,而生态保护红线约占市域面积的26%左右,这是最为刚性的管控

生态控制区规划图


城市开发边界,就是在城市的集中建设行为。比较高水平的建设行为是放到了开发边界里边,作为一个集中建设的方式,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管控手段去遏制城市摊大饼的发展,严格管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开发边界以内集中建设区占到了市域面积的14%,也就是说未来我们主要的建设、大规模的建设、高密度的建设主要是集中在开发边界之内。

集中建设区规划图



关于压缩生产空间规模

这次专门提出要压缩生产空间,生产空间的现状大概占到了全市的27%,总体规划提出2035年要压缩到20%以内。另外一方面又适度提高了居住用地的比重,由现状的1:1.3提高到1:2。与此同时,要提高居住配套用地的比重,包括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公共绿地。


所以,首先要建立一个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是是全覆盖的,包括教育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公共文化、健身、社会救助和助残等等。


在全覆盖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品质,形成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及教育服务培训等十大便民服务网络,总体规划里提出一套重要的约束指标,就是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我们到2020年是全市的城市社区步行15分钟能够享受到所有的生活服务业的服务。到2035年城乡社区步行15分钟要享受到所有服务体系的服务。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意图


在提高居住品质的同时,要大幅度地压缩生产用地的规模,在大幅压缩集体产业和部分低效国有产业情况下,腾退与转用相结合,鼓励集体产业用地和低效国有产业用地转型,腾退空间用于补充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城市绿化用地


在压缩工业用地、产业用地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有限的产业用地高水平地集约利用,尤其是建设“三城一区”,打造北京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以及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也就是说未来三个科学城进行的高水平的、世界水平的科技创新的研发的成果转化既要有全球、全国的转化,也要有在北京这个示范区里进行转化

三城一区空间布局


在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同时,北京市还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北京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有金融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创意文化以及商务服务业这五大类,未来要优化、提升这五类服务业的水平。提升水平的同时,把主要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到主要的功能区里面,包括,


? 4个成熟功能区: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中关村西区和东区、奥林匹克中心区; 

4个有潜力功能区: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文化旅游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南苑-大红门地区;

2个临空经济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


在我们一些既存地区,已经是产业区的地区,还要通过存量用地的提升,不断地腾笼换鸟,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北京市未来的传统产业转型也偏重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减量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改革,减用地的同时也要进行控建筑、调结构,特别难的是在减用地管控的同时对建筑规模进行调控,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减量的目标,传统的“招商引资+土地财政+房地产平衡”的城市发展建设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改革土地一级开发、棚户区改造等实施模式,必须在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投融资体制等领域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同时,还要考虑各级政府的财政平衡问题,加强制度设计,稳步推进。

你可能还喜欢

总规公开课① | 施卫良: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新总规亮点解读 | 北京2035,迈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一张图带你看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北京2035 | 减量增绿,科学配置资源要素

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把握十个关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转型探索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喜马拉雅


长按关注,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文章来自:北京规划国土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总规公开课② | 石晓冬:实施减量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