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工业
上海
北京
国家
住房
居住
数据
美国
复兴
苏州
乡村
城市
模式
人口
农村
生态
服务
郊区
中心城市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城市概念的核心,不是怎样满足最富有阶层的需求,而是怎样大批量地、低成本地、有效地给低收入阶层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服务。
古往今来,城市从来都是财富集中的地方。从历史上的北京、苏州、佛罗伦萨、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到现代的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提起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富”字。然而,这种概念正在改变。
《纽约时报》2014年6月的一篇报道,引述了联合国的数据:世界正在迅速城市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日益“变穷”。1950年,世界最大的30个城市中,有20个属于高收入地区。如今,在世界最大的30个“都市集合体”(因为城市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用这个新名词代替)中,只有8个属于高收入地区。到2030年,预计硕果仅存的富裕城市仅剩下4个,集中在两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东京、大阪、洛杉矶和纽约。其中,只有东京能排在大“都市集合体”的前10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在于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和都市化。在1950年,纽约还是世界最大都市,人口1230万;东京为第二,人口1130万。这是当时仅有的两大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如今,达到和超过这种规模的城市有28个。纽约人口仅涨到1860万,在世界上退居第9位。东京早就跃居世界最大都市,如今人口3780万。到2030年,东京仍然是世界最大的都市,但人口会降到3720万。在东京之后,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依次为德里、上海、墨西哥城、圣保罗、孟买、大阪、北京、纽约、开罗、达卡、卡拉奇等,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占据主流。
其实,发达社会(特别是美国)最近正在经历一场都市复兴,中高产纷纷从郊区迁往中心城市,甚至有“郊区的死亡”之呼声。但是,发达国家都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除了美国等少数例外,人口增长大多陷于停滞,甚至开始了人口萎缩。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还伴之以总人口的增长。这就使贫穷的都市日益膨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和预测,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的比例,1980年为13%,现在是22%,到2030年则达到27%。不用说,这种比例的增长,主要归之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这样的变化,逼着我们改革我们的城市概念。城市不再是一个优越社会阶层的聚居地,不仅仅是财富之渊薮,更是济贫、扶贫、脱贫的中心。联合国的专家指出,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民离开乡村涌向城市,使城市人满为患。城市能否给这些新移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是未来巨大的挑战。但是,从宏观的经济和生态角度分析,给同样规模的人口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电力、饮用水等服务,让这些人口集中在城市比分散在农村要便宜得多。更不用说,这些新城市人虽然会经受城市化的种种阵痛,但他们在城市发展的机会比起在农村来也好得多。中国最近三十多年的历程就是明证。所以,城市的“贫困化”,其实是个伟大的进步。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城市概念仍然落后于这样的发展。曾几何时,什么房价门槛、富人区等等说法不绝于耳。与此相对,在美欧这样的发达国家,哪怕是在纽约、旧金山这样的财富汇聚地,城市化的热点也往往是经济适用房、贫富混居模式、微型住宅等等。因为穷人(许多往往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相当于中国的“蚁族”)才是干活儿的人,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贫困化城市的一个吊诡之处,在于人口的集中使房价飙升,但集中来的人口又属于最买不起房的阶层。这成为21世纪城市化最大的难题之一。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更是如此。外来民工进城是不会走的,他们子子孙孙都会住下来,不管现在的城里人是否高兴。如果在教育上歧视他们的子弟,就意味着城市下一代的素质低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制造世代贫困。这将使整个城市丧失竞争力。
城市的生命在于包容性,而非排斥性。城市要发展,就要先放下身段。城市概念的核心,不是怎样满足最富有阶层的需求,而是怎样大批量地、低成本地、有效地给低收入阶层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服务。
原文来自:新民周刊
原文作者:薛涌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观察家:城市正在“贫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