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北京规划国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一周交通
新视野
本栏目将立足综合交通规划,以更宽广的视野为大家网罗国内外前沿的交通探索、新鲜的交通资讯、专业的交通研究和多样化的交通解决方案。
导读
本期的一周交通视野为您介绍三则资讯。则一介绍了上海交通枢纽的智慧管理措施。则二介绍了杭州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则三介绍了香港中区行人天桥系统。
国内
动态
上海努力打造智慧交通枢纽
近期,上海市虹桥商务区与各枢纽单位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共同努力打造智慧枢纽和上海服务新品牌。
开通虹桥枢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虹桥商务区管委会通过微信端植入的方式,汇总集成公交、地铁交通工具通勤需求信息,向乘客提供班次查询、路线换乘等功能,统一乘客对虹桥枢纽交通信息查询入口,并提供信息交互,给予乘客可以反馈自身公共交通出行安排和需求的渠道。依托数据分析技术,将乘客集中出行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优化交通调度组织安排。该平台将在“上海虹桥”微信号首页“公交地铁”菜单栏中查看。平台中初步设置“虹桥枢纽公共交通”“清明假期加开计划”“旅客出行意见反馈”三项子菜单,乘客可点击进入,查询自己需要的功能服务,并可以反馈相关意见或建议。
“上海虹桥”微信号首页
“公交地铁”菜单栏
虹桥枢纽将提供精确到米级的室内导航服务。为提升虹桥枢纽及商务区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公共指引精度,虹桥商务区将借助GIS、VR等技术对虹桥枢纽室内50万平方米、核心区地下空间280万平方米、国家会展中心馆内40万平方米,总计约400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进行虚拟建模,并通过融合Wi-Fi嗅探、蓝牙定位、手机信令等技术,为旅客提供精准到米级的室内导航服务。
室内导航
其他各枢纽单位也推出了多项智慧新举措。铁路上海站引入了客流热力成像系统,通过热力感应采集数据,实时监控候车客流积压情况;对枢纽内卫生间加装了智能引导系统,通过电子显示屏,帮助旅客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厕位。虹桥机场启用国内首家“无感支付”智慧停车场。
上海站客流热力成像系统
上海站卫生间智能引导系统
上海虹桥机场“无感支付”智慧停车场
资料来源:上海政务、澎湃新闻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谷歌图片
国内
案例
杭州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
杭州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目前为国内最深立体车库,为杭州G20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项目坐落于原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北侧,地处杭州市中心,停车需求大,停车泊位缺口严重。因地处城市核心区域,周边建筑开发密度高、可利用土地资源稀缺,规划控制性指标要求高,向上拓展空间的可能较小。
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位置
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于2015年建成,总投资约2000万元。此项目采用全地下井筒式车库方案。项目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含机械式停车设备地上建筑、等候泊位及回转区域。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70平方米。停车库设置3个出入口,全部朝向密渡桥路。
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地面实景图
地下建筑面积约205平方米,挖深34.3米,共设计3座地下井筒,单筒设计19层,合计可容车112辆。
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地下剖面示意图
车主只需要从路面开进,车头朝着车库内直接开进停车位,熄火下车即可。余下存车过程交给电脑程序完成。整个出入库需要约90秒。
密渡桥地下公共停车库停车过程示意图
该项目24小时对社会开放,增加了公共停车泊位供应,缓解了周边停车矛盾,同时因采用全地下形式,地上部分高度不足6 米,外立面美观简洁,对周边环境的日照、景观、噪音、尾气等影响都较小,是城市中心区域解决停车难问题的示范项目。
资料来源:搜狐网
图片来源:新浪网、浙江新闻
国内
实践
香港中区行人天桥系统中环段
香港中区行人天桥系统(The Central Elevated Walkway)中环段位于香港岛中环CBD区域,CBD区域占地约1.5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为400万平方米。该段天桥系统是围绕香港地铁中环站,形成的一套大型行人天桥网络系统,其二层步行系统全长约4400米。
中区行人天桥系统中环段
中环段西至上环港澳码头,东经中环海滨长廊与金钟段相连,连接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太古广场、长江集团中心和特区立法会综合大楼等在内的近50座大型建筑。
香港中环行人天桥系统与周边建筑衔接示意图
中区行人天桥系统中环段是由天桥、电动扶梯、室内连廊、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地铁站、摩天楼底层大堂、购物中心大厅、酒店大堂、室内外广场、公园等多种类型的公共空间串联而成,其空间体验感丰富,既宽敞又集约,有室内外空间的转换,也与周边建筑二层平台或公共空间相连接,提升了步行系统的吸引力与活力。
天桥的设置使行人车辆各行其道
通往文华东方酒店的行人天桥
天桥标识
其中,中环站共设有14个出入口,与建筑物、购物中心地下层,以及立体步行天桥系统相连接。
中环站、香港地铁站周边二层步行连廊示意图
行人天桥系统由香港政府及中环各大地产发展商分期互联建成。对开发商而言,立体步行系统虽然改善了轨道站域的可达性,但也占用了宝贵的二层商业空间,因此政府在一定情况下给予开发商不超过占用面积5倍的容积率作为奖励,以鼓励开发商打造连续的步行网络体系。这些二层人行廊道系统,经由规划环评通过后,多数由政府(运输署、路政署)出资修建与运营维护,少数由私人开发商或港铁公司出资建造与维护。
事实证明,中区行人天桥系统是吸引人流客流的有利设施,一方面令行人有一个安全及舒适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增加汽车流动速度。同时可以提供观赏城市景色的机会,吸引游客及消费。
资料及图片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维基百科
本文内容由综合交通工程管理处提供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文章来自:北京规划国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一周交通新视野|高科技交通枢纽及地下停车、人行天桥系统(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