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35 | 减量增绿,科学配置资源要素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耕地 工业 规划 边界 办公 北京 道路 保护 开发 用地 国家 居住 北京市 技术 管理 创意 系统 宜居 如何 建筑 设计 空间 绿道 环境 城市绿道 开发边界 功能区 生态保护红线 城市 耕地保有量 建筑设计 人口 行政 区域 战略 研究 科技创新 多规合一 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结构 可持续 公共服务 生态 平台 服务 交通设施 廊道 特色 供水 协同发展 交通 中心城区 国际 高效 生态廊道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北京规划国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导 读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如何转变发展思路实现减量发展、如何通过资源的科学配置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如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本期,规划国土小编给大家做出详细的解答。


【要点1】


要治理“大城市病”,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切实减重、减负、减量。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划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市域两线三区规划示意图


【人口总量上限】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生态控制线】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基础,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地、森林、河流湖泊等现状生态用地和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

 2020年全市生态控制区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73%,2035年提高到75%

 初步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约占市域面积的25%左右。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0万亩。

市域永久基本农田规划示意图


【城市开发边界】


2015年我市城乡建设用地现状是2921平方公里,2020年要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实现城镇集约高效发展,遏制摊大饼。永久性城市开发边界原则上不超过市域面积的20%。到2020年集中建设区(城市开发边界内)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14%。


创新建设用地利用方式,实行增减挂钩,多拆少占、少建


推动集体建设用地集约集中利用,低效集体产业用地减量腾退后要优先还绿


专家点评



 林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

减量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关键还是用地减量。首先,规模减量。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将从2015年2921平方公里减到2760平方公里。北京在空间优化利用方面下定决心,做足功课,毫不犹豫往前走。其次,边界划定。在全国各地所开展的多规合一试点,一般来说重点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还有一条城市开发边界。北京更强调蓝绿交织,把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一起纳入一个更大的生态控制线里,就是要大幅增加绿色空间,适度增加生活空间,压缩生产空间。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我觉得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增和减方面把握得非常好,有减有增。首先增绿。大量地增加绿色空间,生态用地不断地增加,特别增加城市区域当中的生态廊道、公共绿地、生态绿地,增加绿地的同时降低平原地区的开发强度,相应地减少建设用地。第二增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要更均等化,向南部地区、城郊地区推进,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更加均等。第三增加交通设施。第四增加历史文化保护的范围,把整个北京老城、把三山五园两个地区严格保护起来。所以总体规划的一增一减,反映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价值取向,就是从单一的经济发展转向一个全面发展,转向生态历史文化的保护,转向民生需求的满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要点2】


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形成生活用地和办公用地的合理比例,加强城市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产空间要集约高效】


压缩生产空间规模,大力疏解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压缩工业、仓储等用地比重,腾退低效集体产业用地,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


2020年城乡产业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重由现状27%下降到25%以内;2035年下降到20%以内,产业用地的地均产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和能耗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突出创新发展,依靠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以及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来支撑。


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强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为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一区十六园统筹协同,促进各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突出高端引领,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北京商务中心区、金融街、中关村西区和东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发展较为成熟的功能区,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文化旅游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南苑-大红门地区等有发展潜力的功能区,应着眼未来,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新的承载空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成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引领区。


【生活空间要宜居适度】


适度提高居住及其配套用地比重,调整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公共绿地,促进职住平衡,改善人居环境。


2020年城乡居住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重由现状36%提高到37%以上,2035年提高到39%~40%。


2020年全市城乡职住用地比例由现状1:1.3调整为1:1.5以上,2035年调整为1:2以上


【生态空间要山清水秀】


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强化西北部山区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功能,以三类环型公园、九条放射状楔形绿地为主体,通过河流水系、道路廊道、城市绿道等绿廊绿带相连接。

市域绿色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建设森林城市,重点实施平原造林,2020年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22%提高到30%,2035年达到33%。


打造绿荫文化健康网络体系,让市民更加方便亲近自然。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现状16平方米提高到16.5平方米,到2035年提高到17平方米。到2020年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现状67.2%提高到85%,到2035年提高到95%


【水与城市协调发展】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人均可供水量。到202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到2035年用水总量符合国家要求。


加强本地水源保护与恢复,压采和保护本地地下水,提高再生水利用比例。到2020年密云水库蓄水量明显增加,到2035年力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生产和生活全方位节水。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在现状16.6立方米/万元的基础上下降15%,到2035年下降40%以上。


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到2035年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


专家点评


 崔愷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的理念来讲,尊重自然山水的走向是非常重要的。确实不应该用行政区划来把自然的系统分段处理。所以这一次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际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然的绿道、自然的水系,连通、协调。作为建筑师对自然的态度,第一是敬畏自然,无论是在城里、还是在近郊、甚至在浅山区要做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让出风景、尊重自然,甚至在我们的设计当中都是要减少绿地型的大开挖、大整治。


 钱易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地位,我相信如果能够坚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北京市的环境、生态面貌,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变。当然,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要继续,并不是目标完成了这个工作就可以停止,应该继续不断地进行改善。这次规划中提出的这些措施都很好,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平原区的绿地面积,还有构建中心城区的“两道一网”,我想这些规划对策都会有用的。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文章来自:北京规划国土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北京2035 | 减量增绿,科学配置资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