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编者按
建设“生态之城”,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的一个目标。其特点是:城市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拥有绿色、低碳、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更加怡人。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市近年来以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抓手,做好加减法,加大城市环境治理,保护生态郊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生态之城”逐步迈进。
“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水乡风貌。土地整治后的上海嘉北郊野公园,正因有这样一片水乡美景,让人们身在城市中却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作为上海市近年来以土地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即将开园的嘉北郊野公园占地7.39 平方公里,汇聚了原生态农田、林地、村落和水网,是上海目前开放面积最大的一座郊野公园。这座公园又被称为城市“绿肺”,是上海市向“生态之城”迈进的重要一步。
2011 年以来,上海实施了 8 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总规模 8.6 万亩,投资近 23 亿元,预计新增耕地1.2 万亩。“十二五”期间,上海已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低效建设用地减量3.3 万亩,补充耕地 17.4 万亩,引导近 1.8万户农民集中居住,建设生态开放空间 193平方公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做好减法:减低效建设用地,减污染排放
近年来,上海市为补足生态环境短板,先后开展了违法用地等“五违”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减量化行动,而土地整治是重要载体和抓手。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孙继伟说:“在开展‘五违四必’(‘五违’指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四必’指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整治的重点地区,通过减量化和土地整治,令这些地区面貌一新。”
上海市通过土地整治,拆除污染企业,逐步梳理和恢复自然生态功能,从源头减少了污染排放,倒逼区域“排毒”。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得到根本改善,昔日河道黑臭、破旧厂房和废弃宅基地混杂的景象一去不返,彻底清算了老大难区域的“环境账”。此外,上海市还对零散宅基地进行置换拆并,提高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辅之以相应的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减少农村污染排放。
经过土地整治后的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田野如画
“经过土地整治,三星镇旧貌换新颜,现今田野如画,生活如歌。”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书记龚霞对土地整治的成效赞不绝口。据了解,三星镇土地整治项目首次实现了上海市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和全镇域建设用地减量化无缝衔接,镇域内工矿用地建设用地减量化约 600亩。
三星镇土地整治前后对比图
三星镇并不是唯一“做减法”的地方。素称“茭白之乡”的青浦区练塘镇,2014年以来完成 53.21公顷建设用地减量化签约工作,86家“三高一低”村级工业企业已全部拆除。不仅如此,松江区新浜镇,浦东新区祝桥镇、合庆镇、航头镇等多个乡镇纷纷给建设用地、污染企业做起了“减法”。
在金山区亭林镇土地整治项目区,附近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有一家污染很严重的企业,在土地整治后搬迁了。曾经满眼的废水、摆脱不开的臭气没有了,屋门前一片绿色,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近年来在上海深受市民追捧的郊野公园同样做足了“减法”。以即将开园的嘉北郊野公园为例,通过土地整治,园区内拆除“ 三高一低”企业和拆并农村宅基地,实现建设用地净减量147.52 公顷、污水排放减量99.2 万吨/年。其中,减少工业企业年污水排放量约88.0 万吨/年;减少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约11.2万吨/年;农村生活垃圾减量778 万吨/年。
据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王训国介绍,到2017 年底,上海计划完成“198 区域”(集中建设区外工业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项目立项2750 公顷,验收2050 公顷。截至6月中旬,已完成立项4055 公顷,超额完成计划任务量,并完成验收1681公顷。这些减去的建设用地,都将清除区域污染“ 毒瘤”,大幅改善生态环境。
做好加法:加生态空间,加乡村发展
建设用地减量化之后怎么办?对此,孙继伟提出,要从生态建设角度探索土地整治新模式。王训国告诉记者:“ 企业拆除后,上海着力将原建设用地复垦为农用地或生态用地,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就是说,以土地整治为载体,在“减法”之后再做“加法”,不断扩容生态空间,锚固生态底线,提升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作用,促进乡村发展。
据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主任顾守柏介绍,截至2015 年底,上海以土地整治建设生态开放空间193 平方公里,大大优化了上海市域生态空间布局。上海市级土地整治试点项目已有11个,开放和在建的郊野公园已有7个。今年,青西练塘、松江泖港、金山廊下等3 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即将开工,浦江郊野公园、嘉北郊野公园和广富林郊野公园也将陆续开园。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和郊野公园通过田间基础设施延伸和配套,多数建成了优质耕地和基本农田,扩容了乡村绿色空间。同时,通过疏浚河道和建设林网、岸坡防护绿化等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顾守柏表示,上海市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的“存量”发展战略下,既要解决土地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问题,又要探索有限空间的复合功能,土地整治更注重乡村价值发现。近年来,上海通过土地整治做好加法,增加生态空间、生态功能的同时,还着力发挥土地整治的其他平台功能,通过“ 土地整治+ 体育”“土地整治+艺术”“土地整治+自然教育”等推动乡村发展。通过与文体活动、自然教育、艺术、互联网金融等跨界融合,上海市不断拓展土地整治内涵和外延,大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如“ 土地整治+现代农业、自然教育”,在嘉定外冈项目区举办“ 观禾计划”系列活动,吸引公众体验农耕文化;“ 土地整治+体育”,在金山廊下项目区内开展青春乐行、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吸引了市民和游客;“ 土地整治+艺术”,在松江新浜项目区举办农艺艺术展,将废弃桌椅、农用工具变废为宝。通过土地整治+ 平台,上海不断给农村乡土空间“ 做加法”,深入挖掘乡村价值,持续提高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索郊野地区绿色发展之路。
“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句恰是上海近年来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造就“生态之城”的最佳写照。有关人士表示上海将以土地整治为载体,打造出更多更优质、更具活力的生态空间,不断向“生态之城”的目标迈进。(记者:卢为民 通讯员:张天风)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媒体视角】上海:向“生态之城”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