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2017年第2季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木棉厅举办。论坛在悠扬的古筝曲《茉莉芬芳》中拉开帷幕,三个多小时的论坛中,我们听到了5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嘉宾分享他们自己的经历、体验以及对于城市的感悟,感受到了他们对专业的坚持和对上海的牵挂。希望SEA-Hi!论坛也能激发你更多的思考,为上海不断探索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秦畅老师的一句“学霸学建筑,学渣学艺术”
引起了现场的强烈反响
不管曾经是学霸还是学渣
我们都在为喜爱的城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就够了,不是吗
论坛现场的精彩,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学家 熊月之
“上海,因海而生,亲海而盛”
熊教授带着浓重的乡音为我们娓娓讲述起了上海与海洋的历史。上海在海上运输、海上贸易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开埠以后,五口通商,上海一口独盛,这与上海“亲海”、“开放”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熊教授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发展中的变化与不变。
建筑师 庄慎
“城市中的两处立面改造”
衡山坊会发光的砖墙和陈化成纪念馆改建后的静谧,精心设计的构造细节给了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面容,让建筑拥有自己的气质,也让城市空间具有了场景精神,而场景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
《新闻夜线》主持人 林牧茵
“上海城市文化的理性基因”
林牧茵其实是一位东北姑娘, 但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将近20年之后,她已经不敢说骨子里还是一个地道的东北人了。许多观众对此都有同样的感受。上海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也许原因就在于这座城市崇尚理性的现代化特征。
自由摄影师 尔冬强
“重走海上丝路田野调查:港口城市的物理景观与历史人文”
尔冬强先生与我们分享了海上丝路的历史人文和波澜壮阔,相比摄影师,我们更愿意称他为探险家。演讲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讲到动情处,我们甚至能听到他的轻声哽咽,而演讲结尾掷地有声的设问也足以感受到他对中国、对中国文化深沉的爱意。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 娄永琪
“新设计行动主义”
娄院长曾经也是一名建筑师,他的作品还入选了“一百个重要的现代建筑”。有长者对他说,“这个世界缺一些能给设计教育带来改变的人”,于是他决定投身于设计教育。他的演讲带我们领略了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引发了诸多思考。
SEA-Hi!论坛从来都不乏妙语连珠
这期的5位嘉宾都说了哪些金句呢
先睹为快吧!
主持人 秦畅
如果一个规划师和设计师不懂得这座城市的历史,他的每一项专业工作,都可能是在破坏。
熊月之
- 设计师的眼光是面向未来的,历史学者的眼光是面向过去的。但历史学永远是为了未来而研究历史,没有纯粹的为历史而历史。
- 我们不可能脱离当下的眼光去看未来,也不可能脱离当代的眼光去看过去。我们都是当下的人。
庄慎
如何使我们城市生活或城市建筑更有品质?我们不仅要关心那些重大的、标志性的、有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也应该把我们的力量投注到那些日常的、普通的、甚至是微小的,但有可能是更大量的、和大众生活更密切关联的地方。
林牧茵
也许上海少了一点北方的热情,但是,上海处处都有温情,甚至上海不乏激情。所以,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这是一座让人很有安全感的城市,能够包容你,和你共同成长。
尔冬强
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不管是对我个人,或是对一个城市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它是我们找到未来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打量自己的一面镜子。所以,我们不防扪心自问,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这个城市,这个家族的“败家子”?
娄永琪
- 一个有选择的社会,才是一个好的社会。
- 为了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
现场花絮
论坛结束后,平易近人的嘉宾还会与大家交流想法
每位观众都收到了一束洁白的茉莉花,来参加论坛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呢
嘉宾们的慷慨分享竟让人忘了时间的流逝,时间再晚也还是满场,感谢大家~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SEA-Hi!论坛】2017年第2季回顾: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和五位有故事的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