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本周六(6月10日),是第十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主题
“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上海拥有众多城市文化遗产
尤其体现在其风格迥异、内涵丰富的中西建筑中
为了让您更好地了解上海城市文化遗产的精华
我们将从6月10日起连续举办三场
《悦读城市“文化遗产日”读书汇》活动
邀请到重磅级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学者
与您一起
阅读经典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解读申城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案例
共同分享海派文化遗产带来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悦读城市“文化遗产日”读书汇
第一讲《什么是真正的遗产保护》
2017年6月10日(周六)
14:00-15:30
第二讲《上海百年建筑师与营造师》
2017年6月17日(周六)
14:00-15:30
第三讲《外滩建筑地图》
2017年6月24日(周六)
14:00-15:30
主办单位: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同济大学出版社
活动地点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5楼多功能厅
报名规则&注意事项
1、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2、参与者建议为10岁以上人群;
3、参与者均需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抢票,包括青少年,一人一票;
4、报名成功的观众将凭微信推送的“确认消息”于活动当天至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东门票厅免费换票入场;
5、微信“确认消息”查询方式:
进入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互动分享”→点击“会员中心”→点击“我的预约”;
6、三场活动分批推送报名链接,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7、请提前30分钟换票入场。
阮仪三:“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光是今天要留下一些真东西,而是为了下一代,为了子子孙孙们留下一些真东西。”
这样的“复古”是保护吗?
珍存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依赖于那些具有物质形态的历史建筑、古桥、河流、街巷、场院所构成的人们生活场景。要的是原生态而不是现在制造的假古董,只有原汁原味才能留得住记忆…
重建的华沙为何能成为世界遗产?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反对大规模的重建,但世界上有一个特例——位于波兰的华沙古城。战后重建时,华沙决定将城市按照原样恢复。消息一传开,华沙人纷纷回归祖国,许多当地居民义务参加修建…
为什么强调留下“真东西”?
历史遗存反映千百年来城市演变的信息,它能让人看到城市发展、变化的过程。但前提是,这些历史遗存是真实的,而不是当代人的新造物,它要有岁月的痕迹,反映历史对其所造成的年代的印记…
如何保护“真东西”?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做到“四性五原则”。
“四性”:“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
“五原则”:指在修复行动中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样式、原结构、原环境”。
阮仪三
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所长,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保护荣誉奖;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并是首位荣获“亨利·霍普·里德奖”的亚洲人。
王 林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导,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城市规划博士,哈佛大学研究学者。从事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16年,曾任上海市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市风貌处、总规处处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直接参与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郊区发展战略及城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再开发等多项规划、研究及管理工作,并负责上海市历史地区与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及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工作。学术兼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历史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土地学会委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等。
阮仪三教授还将在读书汇现场为参与的观众签名售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第一场活动,非会员者请先注册成为会员)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公众参与】悦读城市“文化遗产日”读书汇活动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