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在微更新改造的不同空间类型中,哪一种改造起来最难?
额,这个嘛......
我懂,各有各的侧重是吧。那老旧小区改造总有套路了吧。
额,这个嘛......
难道不就是老的,旧的,用不了的,统统拆除,统统扔掉,直接换新的嘛
哦,不呢。老旧小区的设计并不简单,因为改造涉及的面很广,但经费又很有限,再加上居民众口难调。╮(╯▽╰)╭这次试点项目桂林苑和东体小区就属于这类。从获胜方案来看,都没有大动干戈,而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现有场地和设施的布局,既实现了功能的更新,又安放了居民的回忆。所以说,改动虽小,心思巧妙。
哦,这样啊,能解释得更详细 一点不?
哎呀,直接看我们桂林苑和东体小区试点的设计师方案吧。桂林苑试点共收到3家设计团队的设计方案,东体小区试点共收到2家设计团队的设计方案。
part1
桂林苑试点现状简介
建于90年代中期的桂林苑分为南、北两片,现有社区绿地和活动场地已经难以满足居民活动、休憩和晾晒等日常需求。经居委会和居民讨论,建议本次更新的公共空间位于自行车库库顶绿化、阳光活动场、L型阳光谷(含滨水空间)、入口小广场四个较为集中的活动场地。希望在满足目前日常需求的前提下,提升小区形象。
自行车库库顶绿化(南片) 阳光活动场(南片)
L型阳光谷(北片) 入口小广场(北片)
三家团队的设计方案简介
一 上海骏攸建筑方案咨询有限公司
全面梳理小区绿地类型,针对集中绿地、宅间绿地、滨水空间、社区通道分别提出功能定位和改造要点,尽可能多的提供居民交流空间。提出四片公共场地详细的景观设计方案:
1. 自行车库屋顶绿化——空中活动花园:飞云台
将场地划分为提供老年人休憩的空中花园,以及和孩子玩耍的儿童乐园。增加硬质铺地,彻底解决屋顶漏水问题。在成熟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也注重为社区量身定做了具有设计感的儿童攀爬装置。
飞云台总平面图
儿童乐园区效果图
2. 阳光活动场——健身社交之所:新浜园
借助长条形的特色,设置社交活动、漫步广场和健身步道区。整合晾晒、非机动车停车等空间,既考虑了功能性,也注重美观。
新浜园总平面图
新浜园效果图
3. L型阳光谷和滨水空间
——滨水娱乐休闲场所:阳光谷蒲汇道
该区域被划分为四片,其中活动广场区结合现状功能进行提升;儿童娱乐区选址注重避免对居民的干扰;花园苗圃提供居民参与绿化种植的场地;滨水休闲步道提高了绿化品质和临水的安全性。
阳光谷总平面图
花园苗圃区效果图
4. 入口小广场——中心休闲广场:兰桂坊
场地较为封闭的西侧为休闲花园,提供健身步道和宠物乐园;东侧作为小区入口的形象,提供了休闲座椅、报刊亭等设施。同时规整了场地周边的垃圾房和停车位,使之整洁有效。
兰桂坊总平面图
互动广场总平面图
评审意见:
1. 方案很用心,色彩活泼,为儿童考虑周到。
2. 对居民需求把握有所欠缺,缺少为老年人服务的设计。具体而言,1号场地宜加强儿童安全,3号场地都市农园是亮点,可进一步提出后期维护管理建议。
3. 改造动作过大,总体造价过高。
二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团队:
林轶南、丁诗意、吴静宇、郑宇璐、杨小倩
通过问卷、观察和实地走访,总结了居民的四大需求:晾晒需求、停车问题、休闲健身和绿化整理。
满足切实需求:针对小区的实际需求,对公共空间做了整体而系统的规划,形成了晾晒场地规划、停车位规划、娱乐康体规划、绿化美化和环境要素美化四个系统的建议,形成了两条慢行环道、三大主题园和儿童活动场。并在四个分区中予以落实。
西侧绿地入口效果图
西侧绿地效果图
注重社区共建:着重提出高校与社区联合共建的模式,建议搭建街道、居委与社会组织、专业院校合作的社区共建的平台,提倡社区营造的公众参与。鼓励居民一同参与到社区美化的过程中,如晾晒车制作、墙绘涂鸦、废弃自行车搭建栅栏、废弃树干改造为座椅。
晾晒车设计示意图
阴井盖涂鸦
电线杆涂鸦
利用废弃自行车美化河边栅栏
将废弃的树干改造成座椅
评审意见:
1. 调研细致入微,对微更新理解到位。从居民需求出发,考虑周全,尊重现状。
2. 美化建设利用了现成的旧物,改造量的工程量较小,十分接地气,整体造价可控。
3. 提出学校社区共建的操作途径,体现了社区微更新的内涵需求,将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建议结合社区自治共治项目,逐步开展落地实施。
三 吴金龙、黄坤团队
针对桂林苑存在的停车问题、晾晒、老人和儿童的活动、休闲空间缺乏等问题,针对四个节点进行重点设计,打造悬浮花园,修缮滨水步道,让每一个设计节点充满故事性。
居委会南侧效果图
自行车屋顶花园设计效果图
入口广场效果图
入口广场的流浪猫屋
L型活动场地
评审意见:
1. 满足了日常的基本需求;雨棚设计提供了趣味性和安静的休憩空间;一体化的街具设计增加了小区入口的标志性和艺术性。
2. 建议对居民的需求和意愿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概括,提升方案的系统性思考。
评审团队及评审规则
评审团队:
1、上海天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郑科
2、交大中国公益上海研究院:孙大伟
3、国安社区:冯老师
4、徐汇区规土局:朱凌
5、虹梅街道党建办主任:曹蕾
6、桂林苑居委会主任:侯雅琴
7、居民代表三位
评审规则:
由评审团队成员分别对方案进行投票,选票最多的为优胜方案,选票接近且方案同样较为优秀者,可作为优秀方案。
评审结果
优胜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团队:
林轶南、丁诗意、吴静宇、郑宇璐、杨小倩
推荐理由:
现状的调研工作非常扎实,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居委会、居民的根本需求。四个子系统的规划方案既体现了方案的整体性,又具有针对性。社区美化活动为社区共建提供的途径,而其具体手法也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居民很容易能够参与进来,如运用小区内现有的旧物进行改造,简单的涂鸦等。此外,方案也提出高校可与社区共同搭建社区共建的平台,助力推动社区自治共治。这也正是当今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重要方向。
part2
东体小区试点现状简介
东体小区位于赤峰路-曲阳路-玉田路-东体育会路围合而成的地块内,小区竣工于1989年,占地面积10.9公顷。该社区主要为多层住宅,目前共有3000多户近1万居民,且以老年居民为主。
本次征集重点设计对象为A(中心绿地)、B(健身广场)两片区,用地面积各约1300平方米。社区希望提升小区中心的绿地景观,适当增加公共活动类设施,美化小区的公共环境。
A区中心绿地现状植被茂密,缺乏公共活动空间
B区健身广场入口处时常被机动车占停,影响居民进出;广场内部健身器械陈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缺乏休憩设施,给老年人交往、休息、晒太阳等活动带来不便。
两家团队的设计方案简介
一 上海道辰建筑师事务所
经过调研勘察以及基地分析,方案提出“活动六边形”的设计主题,灵活适应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各类使用群体的活动需求,在场地、设施等多方面进行美好生活的场景设计,并提出6条改造策略:
1. 平整A区绿化,整治杂乱草木,铺设健身步道,提高空间利用率:针对A区种类繁多的灌木、小大乔木,在保留原有绿化生态基础上修剪清理遮挡视线的灌木,并利用原有大型乔木增设儿童游乐树屋。
健身步道效果图
2. 整治B区广场的健身器械,开辟儿童游乐区,增加休憩座椅:
保留原有健身设施,并于广场南侧划分出儿童游乐区,铺设彩色塑胶铺地,丰富空间层次。广场东侧增设弧形的木面座椅,方便居民可以面对面地交流。
儿童游乐区
3. 原水杉广场改为儿童游戏区,增设广场舞、露天放映等功能。
水杉广场改建后的“六角形”主题的儿童游戏区效果
在A区L型通道的拐角处,利用现状绿化的坡体和圆角的路沿,设计置入阶梯式座椅,并放大出一个向心式小广场,满足居民广场舞、电影放映等活动需求。
向心式小广场示意图
向心式小广场效果图
4. 彩色晾衣区设计:方案提出专门开辟一块晾衣区,晾衣架以“六角形”为元素设计了新颖的形态,成为小区的一道景观。
晾衣区效果图
5. 增设新型分类垃圾桶,方便居民随手清理宠物粪便:为帮助养宠物的居民更好地维护公共空间的卫生,设计“六边形”组合式大容量分类垃圾桶,并建议增加分布密度,便于居民自觉清理。
分类垃圾桶示意图
6. 增设无障碍设施,扩大社区轮椅老人、残疾人的活动范围:
通过在AB区主要通道完善无障碍设施,设计一条覆盖所有重要活动区域的无障碍流线,为社区内的轮椅老人、残障人士提供便捷。
评审意见
1.方案调研详实、问题分析到位,对场地有细致而独到的见解,动静分区合理,系统考虑全面,工程造价考虑详尽。
2.方案中以“六边形”主题贯彻到场地设计、设施构件创新等多个方面,为社区空间定制个性化设计,使人眼前一亮。
3.方案对改造后的交通流线还需结合不同使用目的加以分类分析,部分区域如健身区、儿童游戏区等功能还需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二 上海圆武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现有场地和设施的布局,通过局部的“微整形,微更新”来弥补现有的不足,使空间更加合理,并赋予更多功能。
A区中心绿地平面图
针对A区中心绿地,方案建议在日照充足的区域增设两处晾衣专区,将北面违章搭建拆除后整合绿化改成晾衣休闲区,结合原小山丘增设凉亭,将原石凳区改造为安静的阅读角。
方案尽可能保留起伏地形以及主要植被,将原有硬质场地改为圆形区域,配置环形座椅和凉亭呼应,形成更为聚合感的空间。阅读角保留大型乔木,铺设防滑地面,增设座椅和报栏,成为阅读爱好者提供交换图书、互相交流的场所。
圆形休闲区示意图
休闲小广场利用原有平台增设防腐木平台及小品式座椅,与现状绿地形成高低错落的休闲平台。
休闲小广场效果图
针对B地块,设计师重新设计主入口,设置无障碍专用通道,调整报栏位置以及功能,更换健身器材,在四周围栏的基础上设置休闲长椅以及活动置物栏杆,更有效合理地“微调整”。
B区广场效果图
健身广场入口保留地面材质及鹅卵石步道,对入口进行重新设计保障人行通道,增设无障碍通道,并增设了组合绿化种植角,给居民提供DIY种植体验的场所。
广场入口改造示意图
为改善原有书报栏布局不合理、使用不便的问题,将其位置调整至广场中,给居民更好的阅读体验,充分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书报栏位置调整改造图
评审意见
1.方案设计简洁,改造措施充分体现了“微”更新的特点,经济而实用,通过书报栏等设施位置合理迁移、防滑铺地、适当增设座椅设施等微小的改造手段,巧妙处理停车与活动需求的矛盾,方便居民使用;
2.在此类公共空间有限的小区里,尽可能多地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成为首要原则,方案在晾衣区、广场区的设计中均考虑居民使用空间的习惯,保留场地特征并通过微调设施以完善空间品质;
3.建议新增设施如共享书架等设计,需结合小区居民文化生活的特点研究操作可行性。
评审团队及评审规则
评审团队:
1、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潘海迅
2、社会公益组织里贤社区服务中心:闫加伟
3、虹口区规土局代表:赵思齐
4、曲阳路街道代表:徐昱潍
5、曲阳路街道房管办:张宇
6、东体居委会书记:季蓉
7、东体小区居民代表:俞文狮、吴明华
评审规则:
由评审团队成员分别对方案进行投票,选票最多的为优胜方案,选票接近且方案同样较为优秀者,可作为优秀方案。
评审结果
优胜方案
上海圆武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推荐理由:
方案简洁、实用且易于实施,充分体现“微”更新的特点,为居民日常活动、休闲的需求提供最有效的场所。方案中设计的晾晒区、书报栏等改造手段深受居民喜爱;水杉广场的改造充分保障了老年人晒太阳、休憩的功能,并适当提升了小区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
优秀方案
上海道辰建筑师事务所
推荐理由:
方案调研详实、分析独到、设计全面,理念创新,“六边形”的设计元素贯穿始终,为小区的公共空间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设施。方案针对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均考虑较为周到,但部分新增设施还需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再做斟酌。
编者感慨
设计师们在每一个微更新的方案中,都非常尽心尽责,有创新、有想法、有突破。然而,与社区居民的多次沟通交流中,我们也在反思,微更新的“微”字,体现在哪里?改造对象小、改动手段巧、建设投入微、居民易接受?微更新的过程,是希望更多地为居民提供经济、实惠而舒适的空间环境,还是更多地为居民带来前瞻的设计理念?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欢迎大家积极留言。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行走上海】“微微一更很清新”——桂林苑、东体小区试点方案介绍及优胜、优秀方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