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点击查看王健演讲集锦视频
上海虹口区东南部有这样一个地方,红砖尖顶的欧式建筑沿街而立,道路不宽,斑驳的老建筑仿佛述说着那些年的故事,仔细观察,还能窥见当年的浪漫和优雅。这就是舟山路,时光倒流70年,这里曾被称为“小维也纳”,遍布着德文招牌的咖啡馆、面包房、杂货铺,穿行其中的大多是远道而来的犹太人,而这里对当时的他们来说,也是远东最温暖的地方。
曾经繁华的舟山路是上海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也许就是这座城市迸发蓬勃活力的密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健,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上海史等领域的研究,他将带领我们穿越古今,探究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文化基因。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 王健
上海的城市活力来自“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而这一精神的形成根植于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融,犹太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历史上,上海外侨人数最多时超过15万,国际化比例远超今天。其中,3万多名犹太人曾先后居住在这里经商、办学、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犹太文化与中国文化在这座城市的交流,构成了上海城市文化中的犹太支流和基因。
近代以来先后来沪的犹太人都是谁?
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人。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共有三批犹太人先后来到上海,他们在上海居住了大约一个半世纪,甚至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称谓:“上海犹太人”。
第一批是鸦片战争以后,1845年到上海的塞法迪犹太人,来自中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个家族,沙逊家族、哈同家族和嘉道理家族。
大卫·沙逊做鸦片起家,后来投资房地产。到了他的第三代,维克多·沙逊的时候,财富值已经位列上海外侨之首,被称为“东方的罗斯柴尔德”。他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和平饭店,以前叫沙逊大厦。
大卫·沙逊(中坐者)及其儿子
维克多·沙逊
哈同刚到上海的时候是沙洋银行的一个看门人,后来创办了公司,最后成为上海工部局和法租界工董局的董事。上海的历史上,一个人在两个租界工董局担任职务的只有他一个。后来他房地产做得很大,南京路以“慈”开头的里弄都是他的。
哈同:同时任上海工部局董事和法租界公董局董事
嘉道理家族热衷于投资公共事业,也关心公益事业,创办了上海的犹太学校。解放以后他到了香港,有两个比较大的产业,一个是中华电力公司,一个是半岛酒店。中华电力公司是我们国家当时第一个核电站。
嘉道理家族
2
第二批是上海阿什肯纳兹犹太人,来自俄罗斯,大多是小商人和专业人士。他们先到了哈尔滨,对哈尔滨的贡献非常大,到了30年代,逐渐南移到上海,在上海开了很多店。俄罗斯人比较崇拜法国文化,喜欢住在法租界,淮海路上一大半店不是法国人开的,而是俄罗斯人开的,有名的罗宋汤实际上是俄罗斯人的西餐,不是很正宗的法国西餐。另外,当时非常有名的还有西比利亚皮具店、犹太摄影师沈石蒂开设的影楼、上海犹太俱乐部等都是他们开的。
西比利亚皮具店
犹太摄影师沈石蒂开设的影楼
3
第三批是二战时期逃避纳粹迫害来到上海的犹太人。1938年水晶之夜以后,德国开始大量驱赶犹太人。当时,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冒着生命危险为这批犹太人签发了签证,许多人就是拿这个签证逃到了上海。虹口地区当时是属于公共租界,但比南京路的房价、生活成本低,所以大量犹太难民集中居住在虹口地区,以舟山路为中心的这块地区被称为犹太难民隔离区,也就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虹口隔都”。
犹太难民在隔离区
上海文化中的犹太基因有哪些影响?
近代以来先后来沪的三批犹太人,对上海的经济、文化、艺术、科学,都做了很大贡献,为近代上海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文化特征写下了有力的注释。
1
一是商业文化。犹太人善于经商,对商机的捕捉非常灵敏,经营手段丰富多样,在商业制度和组织管理方面有不少文化特点和创新。比如,当轿车在近代上海还是少数富豪新玩意的时候,莱昂·弗莱德曼兄弟就意识到汽车销售和维修市场潜力,马上注册成立了中国汽车公司,并相继获得道奇,标致等美国名牌汽车在上海的分销代理权,开设了上海最早的4S店。
更神奇的是,犹太难民住到虹口以后,他们并没有消沉,反而把所居住的整条舟山路改造成了一条商业街,当时称为“小维也纳”。这条街上都是咖啡馆、酒吧。然后他们自己还自得其乐地在屋顶咖啡馆享受着下午茶。这些犹太难民之所以能生存下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屋顶花园咖啡馆
又比如,曾经非常有名的晶光眼镜公司,最早是法国人开的,但经营不善开不下去了,后来由拉库森任晶光眼镜公司总经理,两年内在广告上投入了10万美元。他利用英文标志“OIC”想了一个广告语“Oh, I See”,即“哦,我看见了”,不仅音谐,而且非常生动易记。广告一下子就打出去了,当时国人一想到配镜就会想到O.I.C.,一个小小的眼镜行,创造了上海广告的历史。
2
二是建筑文化。犹太人在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方面的贡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形塑了城市形态外观与建筑文化,其中沙逊大厦、大理石大厦、沙逊别墅、拉希尔会堂、摩西会堂等优秀历史建筑,其风格涵盖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艺术装饰派、西班牙、英国乡村别墅、北欧风格等,成为了上海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
华懋公寓
摩西会堂(今犹太难民纪念馆)
3
三是文化艺术。在华犹太人的文化艺术和教育活动使近代中国的文艺舞台更趋繁荣也为近代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培养了人才。上海工部局乐队中,有一半以上的指挥和乐手是犹太人。意大利犹太音乐家富华培养了多位优秀小提琴家,如戴粹伦、陈又新、徐锡绵等。
老一辈小提琴家谭抒真,钢琴家范继森、李民强等都得到过德籍犹太音乐家,在上海国立音专执教的卫登堡教授的精心指导。德国犹太音乐家沃尔夫冈·弗兰克尔将西方现代主义音乐代表人物阿诺德·勋伯格的和声体系和瑞士音乐理论家恩斯特·库尔特线条对位理论第一次介绍到中国,并培养了中国第一代作曲家,如丁善德、桑桐等。
难民中的犹太艺术家演唱的意第绪语歌曲,朗诵的意第绪语台词或上演的意第绪语戏剧,成为上海、中国,乃至远东第一次出现的意第绪语表演。
4
四是科学技术。奥地利犹太女医生韩芬和《黄报》主编斯托福尔率先将精神分析法介绍到中国,也是上海,乃至精神病学科的创始人。我国精神病医学的创始人之一栗宗华医师受益于韩芬教授。
韩芬在上海多家医院和大学担任精神病科主任
爱因斯坦曾于1922年11月和1923年元旦前后两次来沪,直接促进了相对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尼尔斯?玻尔1937年5月访沪,介绍了原子核物理学,他在交通大学做演讲,上海的电台专门做了直播,可以反映当时大家对科学的重视。
爱因斯坦访沪报道
犹太文化与上海的前世已经融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部分,并对上海城市今天的发展仍然发挥着积极影响。目前,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在沪外国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常住有17万左右,他们正像他们的前人一样为构建上海城市文化,增强城市活力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建筑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不仅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集”。上海的活力应该根植于它多元交融的文化。上海在1940年代,有17万外国人,大概22个人里就有1个外国人。所以,上海继续喷发自己活力的空间,还是很大,就看我们这座城市有没有足够的胸怀去接纳更多外来人口。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在SEA-Hi!论坛上的演讲整理。本文图片均来自王健老师的演讲PPT。完整演讲我们会陆续放到公众号中,可以在菜单栏“论坛视听→视频目录”里看到,戳这里直达)
王健
第七期SEA-Hi!论坛演讲嘉宾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美国国务院、日本外务省国际访问者,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上海史等领域的研究。
SAVE THE DATE
2017年预告
SEA-Hi!论坛举办时间:
2017年3月18日
SEA-Hi!论坛2017年第1季(总第八期)
2017年6月17日
SEA-Hi!论坛2017年第2季(总第九期)
2017年9月16日
SEA-Hi!论坛2017年第3季(总第十期)
2017年12月16日
SEA-Hi!论坛2017年第4季(总第十一期)
SEA-Hi!论坛举办地点:
上海设计中心南馆(半淞园路499号)木棉厅
SEA-Hi!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自2015年6月启幕以来,已吸引了一批关心上海城市发展的设计师、作家、摄影师、艺术家,甚至政府公务员、跑步爱好者,前来分享经验、共享智慧。这里为每一位爱上海的达人提供一个思想创新与智慧绽放的空间,让每一滴城市的人文情愫在论坛上激扬成思想的浪花,汇集成奔流的海洋。只要你有创新性的观点,都可以站上论坛,与公众分享自己的灵感与创意。
微信ID:喜欢上海为你SEAHi
欢迎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SEA-Hi!论坛 | 王健:犹太文化在上海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