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嘉宾简介
前言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相信2016年峰会将给大家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这句话是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土耳其第十次20国领导人峰会上,推荐杭州时说的话,这是习总书记对20国领导人发出的邀请,同时也是对杭州提出的要求。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东道主,要呈现一届成功的峰会,展现自身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对杭州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提升杭州国际知名度、美誉度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非常重视这次机会,2015年下半年开始,杭州市就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双修运动”,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
杭州有机会举办G20,得益于我们长期以来对城市文化保护的坚持,以及对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的创新。
[对城市特色风貌保护的坚持]
保护西湖、共享西湖。保护西湖文化和景观是历届省、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杭州于2001年起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规划:《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西湖东岸景观提升工程规划》、《关于加强杭州市城市特色风貌和建筑景观管理的指导意见》。
湖东城市轮廓线控制规划
大运河综合保护。杭州于2002年启动运河综合保护工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整治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拓展旅游、以人为本、综合整治”的理念,倾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生态河、文化河、景观河,传承历史、保护特色、还河于民,提升运河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第五立面控制。2013年,完成《杭州市城市建筑第五立面规划控制研究》。通过城市第五立面“点、线、面”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引导第五立面与自然山水交相辉映,实现融于东方山水意境的城市顶部景观。
杭州第五立面控制
2015年5月,为承办好2016年G20峰会,杭州市启动了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的城市环境提升行动,以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彰显杭州地域文化特色,展示当代中国发展建设重大成就。同时建立了以市政府设立的城市环境提升与交通保障部牵头,建委、城管、交通、电力四个重要职能部门负责,各城区分头行动的工作组织框架。
规划部门在一年半的环境提升攻坚行动中,通过制定《环境提升和交通保障实施导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始终参与并影响着整个实施过程,为峰会的各项建设行动提供规划保障。
1.想:从理念到引导
[基础]环境提升与“城市美化运动”
杭州市环境提升和城市美化运动开始得较早,99年开始,市任市长提出了对杭州面貌进行整治,进行了道路整治和建筑外墙刷新;此后不断开展其他城市美化运动,逐渐由表及里,由单一到综合。但是,我们认为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城市美化运动”需要升级,如何定义2015版“两美行动”呢?
[理念]“美丽杭州”的行动篇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首先要以人为本,以提升品质为要,落实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城市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把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风貌特色塑造、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和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推动城市发展从外延粗放式向内涵提质型转变,努力探索“美丽杭州”的实践样本,向世界展示杭州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新形象。
[策划]特色彰显下的杭州作为
杭州的特色要如何体现呢?第一,要战略谋划国际峰会给城市带来的机遇。以打造全球知名的国际城市为目标,借大事件做好城市营销长远谋划,让国际峰会成为杭州发展的驱动力,不仅仅是纯粹简单的环境提升。2018年,杭州将举行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举办亚运会。从中长期来说,我们在积累、储备、大事件承办能力。
第二,通过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带动城市的整体发展。杭州现在提到智慧城市、美丽城市、低碳城市、品质之城和和谐发展。我们在整治活动中特别要求贯彻城乡统筹,不仅城市要做,乡村也要做,实现城乡共融,社会和谐。
第三,完善各类配套,这是可以保障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完善对外交通与公共设施,配建高标准的市政设施、提供会议场馆和下榻场所,以及做好安全保障和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对外交通方面,我们为G20重新扩建了停机坪,以满足20国领导人的专机停放。同时提高市政设施标准,所有重要场馆、宾馆供电都是采用四回路,确保万无一失。杭州一共进行了77个电力项目的投资,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引领]建立规划引领的行动导则——“五结合”
在以上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规划引导的行动导则,包括一个总则、六个分则。总则是一个总的行动纲领,六个分则是针对六个具体项目确定不同的标准(一是道路界面和市政设施,二是对既有建筑物的完善,三是绿化景观,四是广告表示,五是城市家具,六是夜景照明)。实效行动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环境美化与内涵提升相结合,最小干预和最大效益相结合,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重点整治与全市覆盖相结合。
通过行动导则的制定,希望能够实现以品质魅力、精致秀丽、清新整洁作为三级整治标准的总体目标。
三级整治目标
2.做:从规划到实践
工作主要从三个角度来推进。
一是面向主体,针对作为实施主体的各个城区,提出“六个一”(一个培训计划、一张图,一张表、一个特色亮点、一份实施计划、一套重点项目跟踪机制)导则落实要求。规划师直接到城区指导工作,研究城区的实施方案,对参与实施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作了环境提升的一张图、一张表和一张实施计划。
二是面向部门:形成总则(各部门开展整治提升行动的总纲)和分册(各部门开展整治提升工作的技术要求),我们将分册分发各部门后,各部门将其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依据。
三是面向公众:G20筹备期间的环境整治工作量非常大,一年多的时间里,所有项目几乎同时开工,对居民的影响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市政府、广电集团和市民一起打造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平台——“我们圆桌会”,与市民进行沟通,取得了市民的理解,尤其是在建设完成后,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是肯定的。
我们圆桌会
通过一年多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实践一]五水治江河——山河焕彩添气象
落实绿道、水系专项规划,建山水绿道,突显杭州栖水而居特色,为市民创造休闲空间。以G20活动筹备为契机,打通了断头河,重现阡陌纵横的江南水乡风情;整治了黑臭河,重现了阡陌纵横的江南水乡风情,创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水乡环境,凸显了杭州栖水而居的特色,为居民创造了很好的休闲空间。
同时,落实快速路网,电力等专项规划。很多快速路提前完工,快速路从128公里拓展到182公里,这些快速路可以尽快成网,对整个杭州的交通改善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绿道、水系专项规划
[实践二]复兴老城区——古都新韵显风流
落实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临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增添杭州历史韵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整治提升城市老旧小区、城中村、景中村环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位于南宋皇城遗址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馒头山地区,50余年未进行彻底整治,房屋破败、街巷狭窄、污水横流,许多居民家中长年使用煤炉、马桶,成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通过违建拆除、环境整治、危旧房改善、设施完善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其成为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富含“南宋韵味”的风情小镇,极大改善了民生。
馒头山小区更新
同时,按照有机更新的理念,采用小规模渐进式方法,推进历史城区更新改造,传承历史文脉,延续城市特色。在思鑫坊、星远里和劝业里等传统石库门历史街区的整治过程中,对老旧房屋、配套公建、业态布局进行综合治理,还原了清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铜质门环等建筑元素,重现历史风貌。
思鑫坊历史地段更新
[实践三]添彩新名片——品质繁华续昌盛
落实旅游、夜景规划,让传统景区添亮点,增强夜杭州魅力。我们对城市夜景进行了规划,现在杭州的灯光秀、喷泉秀已经成为旅游热点,提升了市民自豪感,也增加了杭州的新名片。
夜景规划
[实践四]创新活力城——创新创业立潮头
落实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要求,实现统筹城乡青山变金山。推广特色小镇模式,强化生产生态生活空间融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实现经济活旅游强生活富环境美。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做到在有风景的地方“诗意栖居”。
[实践五]最忆是杭州——淡妆浓抹总相宜
立足长效,增补城市环境布置导则。主要是对一些软装、花卉增加的一些导则内容,更加关注城市的尺度,关注国际习惯,关注杭州元素。
规划的意义在于彰显城市特色、给市民福祉是实施行动的落脚点,系统的规划研究成为行动的有力支撑,借势推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长远效果,选取适宜的项目是体现规划综合效益的关键。
城市环境布置导则成效
3.思:从事件到反思
这些工作做下来后,我们认为规划的意义在于:彰显城市特色,给市民福祉是实施行动的落脚点;系统的规划研究成为行动的有力支撑;解释推进能取得试验设备的长远效果;选取适宜的项目是体现规划综合效益的关键。但同时也有一些思索。
[事件一]社会热议G20花落杭州,是偶然还是必然
为什么G20会在杭州召开?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杭州具备这样的条件。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背后:是一张蓝图上的持续描划与建设的成果,环境提升是顺势而为。
[事件二]“旮旯秀”的褒与贬
在“我们圆桌会”中,一个街道的社区书记展示了两张照片,他们把墙刷白,还请了书法家写了字,他认为做得很好。但是有市民表示他记忆当中老城区应该是斑驳的白墙,下面是条石。这反映了公众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升,集体记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城市记忆是不是能够一刷了之?
“旮旯秀”
[事件三]“阳台假花”事件和建筑色彩热议
杭州有几条街道做的色彩比较鲜艳,居民对此各有看法。有人说颜色太鲜艳与周围不协调,有人说我们需要这样的颜色,有人说冬天看还可以,夏天看太热了,住在楼里的居民表示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虽然杭州做过色彩规划,也出了具体的色彩管理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中并未起到较大的管控作用。这个色彩不在于对错,但是我认为规划与公众参与是全过程的互动,而非简单的“示于公众”,取得市民对规划工作的理解和对城市建设的支持是规划的职责。
“阳台假花”事件和建筑色彩
[事件四]“秋水山庄”修缮过程的微信传播
秋水山庄位于北三路,建于1930年,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由一家饭店使用。根据整治要求,饭店对原本斑驳的墙体进行了粉刷,但原本泛灰的墙体刷成了黄色。一个市民将其拍下并发到朋友圈,引发热议。饭店解释墙体里面有几层,其中就有黄色。后经考证,原本的确是暗黄的,但是饭店在粉刷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研究色彩,后来市领导批示对秋水山庄重新进行颜色刷新。在这个事件中,公众有力地推动了“求真去伪”的历史保护。现在我们做城市规划工作,公众监督力量非常大,这是对我们规划工作的推进。
“阳台假花”事件和建筑色彩
4.结语:对城市规划的感悟
经过这一年多的整治提升工作,我们也得到了一些感悟:
内容上,相互之间的了解、互搓、理解、共识,比结果更重要;
思想上,把对规划事业的一腔热血,转化为对社会的责任感;
行动上,既要自上而下,更要自下而上,搭建政府与公众的桥梁;
方式上,既要做好本职的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更要培养懂规划、坚持规划和督促规划的市民规划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规划的一点点坚持和执着,潜移默化中将化作一股社会的力量,照亮“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之路。
本文根据2016年10月31日“2016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主题报告整理而成。2016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承办。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2016世界城市日】郑斌全(中国):独特韵味别样精彩——G20杭州峰会环境品质提升的规划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