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上海城市“有机更新”催生模式之变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规划 边界 上海 开发 用地 城市更新 存量 ppt 如何 建筑 空间 环境 城市 模式 人口 公共空间 结构 生态 郊野公园 改造 高效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编者按】近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进行了《调结构转方式?长三角城市群调研行》系列报道,第一站来到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下面是7月18日新闻联播的报道内容。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给上海的目标是建设全球城市。但是作为一个超大城市,上海要实现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变,受到人口、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记者日前来到上海探寻这座城市的发展模式之变。


当今的上海,繁华而现代。但在空间利用上,却越来越“小气”,建设用地“负增长”,规模“总量锁定”。这种“小气”的背后,是城市更新向“存量空间”的转变,也是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记者来到上海普陀区时,这里正在进行一千多家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搬迁,其中不少是上海曾经的骄傲。但在储备用地总量极小的情况下,新一轮规划调整中,这些工厂的关停成为大势所趋。


(周志清)可供利用的待开发用地一二个平方公里,对于55平方公里的城区来讲,这些后备的土地资源应该说是杯水车薪。


上海市规划部门调研发现,土地资源已经遭遇“天花板”,国土开发强度达到36%,大幅高于巴黎伦敦等城市,而另一方面,土地的单位产出却不高。


(徐毅松)上海发展到这个阶段,资源不是无限的,最后都是回到把现有的资源,怎么更好地、更充分地利用,把一些低效率用地能够提高质量。


用好存量,提高效率,“十三五”期间“有机更新”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下,设定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等四条底线。

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


建设用地增量逐年减少,生态用地大幅增加。


(徐毅松)如果说把城市看做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的话,那么城市更新不仅是新陈代谢的城市生长的过程,实际上它还是城市发展短板修补,和社会治理的这样一个过程。做一个更新项目的时候,过去可能更多考虑到经济的维度,那么现在做一个项目的话,我们要考虑到它的文化功能有没有需求,它公共空间的功能是不是有什么需求。


按照有机更新理念,正在进行的黄浦江东岸21公里岸线打通工程,在存量土地上做文章,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公共空间的回归、生态岸线的打造,都是主要目标。


(孙政)从一个生产的岸线转变为一个生活的岸线,同时对原来一些码头、一些建筑赋予新的功能。


今后,黄浦江东岸迎来的将是功能属性的更新优化。始建于1862年的上海造船厂搬离后,就将改造成公共文化设施。而这种转换的有机性,不仅体现在建设用地的增减上,也体现在转换的方向和速度上。


(郑时龄)地都用完了,这个改善就不可能大刀阔斧的大拆大建。这个改善就不肯能大刀阔斧的大拆大建,而是就从小处着手,你感觉好不到,但是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完善。


现在,上海的有机更新正在从外表向内里延伸。在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城市空间第一次向地下拓展。四栋摩天大楼在地下融汇贯通,原来车水马龙的地面,则有了新的身份属性。


走在这样一条林荫小道上,感觉是来到了公园,而这只是陆家嘴一条普通的沿街人行道。经过改造模糊了楼宇的边界,把更多的绿色带给了公共空间。


根据最新规划,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要守住3185平方公里的红线,这比原来的规划目标减少41平方公里。


一些产出效率低下的仓库、堆场正在拆除。


规划建设的21个郊野公园,总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

↓ ↓ ↓视频请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新闻联播:上海城市“有机更新”催生模式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