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摘要:上海市规土局在办理两会建议提案中,召集话题集中的部分代表、委员共同商议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等工作。今年,上海不仅将继续实施“中医式疗法”,对一些试点范围开展“针灸式”有机更新,还将启动制定成片风貌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把与历史风貌建筑相关的生活也“活化保护”下来。
上海确定了很多历史风貌保护区,但不少生活在风貌保护建筑中的老百姓,生活并没有因此方便,光对外立面“涂脂抹粉”,那是不行的;上海城市更新中,能否借鉴兄弟省市“容积率银行”等富有成效的做法?……
上海已进入城市更新的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过程中,既要考虑城市功能的提升,又要兼顾历史风貌的传承。在4月8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召开的“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工作代表委员座谈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直言不讳。
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一一回应。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获悉,今年,上海不仅将继续实施“中医式疗法”,对一些试点范围开展“针灸式”有机更新,还将启动制定成片风貌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把与历史风貌建筑相关的生活也“活化保护”下来。
土地负增长下的“针灸式”更新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但在土地利用、人口结构、空间品质、功能活力、文化传承、城市安全等方面都也遇到新的挑战。截至2014年底,全市建成区面积3124平方公里,超过市域陆地面积的45%,已逼近规划规模3226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工业用地比重过大,达27%。而公共设施和绿地的用地比例偏低。
上海市规土局局长庄少勤在谈及上海城市更新理念和方法时曾表示,上海将在城市“逆生长”的模式下,更加关注空间重构与社区激活、生活方式和空间品质、功能复合与空间活力、历史传承与魅力塑造、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在这过程中,更强调低影响与微治理,注重以“小规模、低影响、渐进式、适应性”为特征的“中医式疗法”更新方式,推动城市的内涵式创新发展。
去年5月正式实施的《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中,上海对部分规划政策和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明确“如物业权利人能提供公共设施或公共空间,其用地性质、空间高度、建筑面积,都可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此举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肯定。市政协委员高富平建议,上海可以借鉴兄弟省市台湾,通过开发权转移、“容积率银行”等制度,优化既有空间。
徐毅松表示,上海在城市更新各项政策中,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很多城市的做法。上海对容积率调整等政策措施,是建立在总量控制、建设用地“负增长”的目标前提下的。今年,上海将把城市更新延伸到郊区新城、工业区等领域,实现全口径覆盖。
1992奥运会前,西班牙巴塞罗那借鉴中医理论,在城市更新中采取“针灸式”疗法,激发城市活力,成为东西文化相互交融下的经典更新案例。今年,上海也会通过“针灸式”的有机更新,补上城市中的“短板”。
成片风貌“活化”保护
市政协委员韩曙、卢永毅不约而同提到了历史风貌的保护。
“现在一些历史风貌保护区,经过外立面整治,从外面看很好,但内部的设施没有同步改善,生活在里面的老百姓生活很不方便。我们要审视:历史风貌保护,到底要保护什么?”韩曙认为,历史风貌保护,既要保护建筑的外貌,又要提升建筑的功能。
卢永毅则对目前尚未列入保护建筑或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有价值、“无身份”的建筑心急如焚,希望政府部门尽快把他们保护起来,以免被拆,留下永久的遗憾。“上海新一轮风貌保护中,最重要的是对老城厢、老里弄以及郊区风貌建筑的保护,要创新机制。”
徐毅松表示,自2013年起,市规土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针对专家学者及热心市民强烈呼吁保护的中心城范围内石库门里弄、工人新村、工业遗产等急需抢救性保护对象,开展了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和风貌区扩区推荐申报工作,最终确定了426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已经市政府批准公布)、23条风貌保护道路、119片风貌区扩区范围(风貌保护街坊)(已公示并报市政府),成片保护区域新增了约1317公顷。
至此,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058处、3075幢。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达401条,中心城成片风貌保护区域又在原基础上增加近50%,总量突破4000公顷。
鉴于上海尚未编制过独立的名城保护规划, 2014年6月起,市规土局又牵头组织市规划院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启动了《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评估与编制,将结合城市更新,提出和上海历史文化名城基本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及滨水空间相对应的保护措施。下一步继续推进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拟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并上报审批。
市规土局还牵头制定了成片风貌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在2016年-2018年三年期间,重点围绕规划编制、试点项目、法规完善三个方面,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完成郊区风貌区扩区,实现风貌区扩区范围城市设计全覆盖,编制完成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技术规定,建立保护对象常态化增补机制。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风貌保护亮点项目,出台系列成片风貌保护配套政策。
“我们力争将历史风貌建筑以及与建筑相关的生活,一起保护下来,实现活化保护。”徐毅松说。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媒体视角】上海“中医式疗法”城市更新,活化保护成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