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Hi论坛】秦畅:我喜欢有温度的城市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社区 规划 街区 上海 北京 道路 保护 城市更新 居住 建筑 设计 空间 公交 环境 直播 城市 人口 活力 区域 平台 服务 设计师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点击查看秦畅演讲精彩片段

要问最近什么电影最火?

那定属《疯狂动物城》

除了新一代的萌宠树懒

有爱的狐狸兔子

我们也注意到影片里的一座超级城市

这城里,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

纵横相连,错落有致

每一种动物、族群、阶层

都得到自身的满足

观影归来,蓦然回想

这样的城市

是否也是我们畅想的乌托邦呢?

一个充满爱意,有温度的城市

应该也是我们想要的城市

在第三期SEA-Hi!论坛上,SMG东方广播首席主持人秦畅以广播人特有的方式,让观众们与她一起感受了她的演讲《我喜欢有温度的城市》。

 

城市的马路除了宽阔敞亮,更应该适合行走漫步

1993年7月13号,那是对我生命来讲特别重要的一个日子。那天开始起,我变成了新上海人,那个时候,我就住在今天的外滩源,圆明园路北京路口的一栋保护建筑里,每天可以在北京路溜达,天天通过那条大道看东方明珠。

那个时候我带着接待南来北往的同学、老乡、家里的亲朋好友在外滩溜达,真的看成一种炫耀:“你瞧!我选择的地方多棒!有外滩风景可看”。最频繁的时候一年从外滩走到豫园来回,可以闭着眼睛给我的亲朋好友做介绍,现在走到哪了,这是什么。简直就是一个外滩一等一的导游。

2000年4月18号,大家记得这个日子吗?世纪大道开通了,这个时候我导游经历变化了,不再带着大家从外滩走到豫园了,换地了。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那个时候会开车了。经常带着朋友开着车,从延安东路隧道出来就疾驰而去,开出世纪大道5公里的道路,那是上海当时最宽阔的马路。我带着朋友,说这边是东方明珠,这边是金茂大厦,这边的摩天大楼,多棒啊!一路往世纪公园方向开去,我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导游路途。有的时候想,那个时候没有敞篷车,如果有,我会不会做出非常搞笑的荒唐的事来?那个时候我觉得,上海真棒!

可有一天,我接到一个市民电话,他告诉我说秦畅,我有一个建议,世纪大道能不能为行人过马路增添一点设施?增添什么设施?他说我住在世纪大道一边,孙子在另外一边读书,我每天接他放学回家,一只手拎着书报,一只手拉着孙子过世纪大道,成了一件最麻烦的事,过不了马路。我觉得有点夸张。真是这样吗?我带着朋友们从世纪大道疾驰而过,难道我的眼里根本没有看到人吗?我真的有点不信,节目结束以后我自己去了世纪大道,想体验一下节目中这位阿姨讲的故事,我站在世纪大道一边,果然,我发现我对来车由于漂亮的绿化带有点看不清楚,得把身子探出去看看有多少车。过街绿灯亮的时候,我没有拉孩子没有背书包,也得一路跑着过。想想看那是50到100米的,至少80米的路口,一次过街真的跑着才能过去。于是我在现场感受到了,奶奶带着孙子,拎着书包,真的很难一次走过世纪大道。

我反思我自己,当我眼见这么漂亮的马路、我跟亲朋好友炫耀的大街,我放弃了自己的11路开上四个轮子,当我放弃那种旧街城巷,投身到摩天大楼,当我跟小伙伴一起呼唤着迎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了呀!变得越来越现代了。怎么会连过马路都成了问题?于是我想,一个真的美的城市,不是让我观光者心态觉得美好的城市。那个时候我把上海,更多是当作了远远欣赏的城市,那个时候我没有成家,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件事情之后,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启发,能不能站在更多的角度,倾听和观察这个社会和时代?当你真的打开自己的时候,突然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那种善良的提醒,那种带着温暖的声音,会不时在你而便出现。

 

城市的设计除了理性科学,更应该注重老百姓的生活诉求

于是我节目中不知道是刻意还是不经意,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听到听众朋友告诉我,秦畅,上海的马路,我们能不能修一两个木制长椅,让走累的人们在那里稍微坐一下?上海修了绿地,能不能在绿地里通一条鹅卵石的路,让我们走到绿地之间,跟绿更亲近,而不是在栏杆外面待着?上海的公交车站的座椅,能不能换点材料,不要是冷冰冰的不锈钢?上海的雕塑,为什么都是老百姓看不懂的,奇形怪状的,能不能做点看得懂的,就像淮海路上打电话的小姑娘,就像我们邻居的丫头。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在我耳边响起。

记忆犹新的一个声音,就是一个年轻的爸爸带着2岁的女儿在人民广场喂鸽子,给我打电话说,发现人民广场有个重大问题,鸽子的圈里都有栏杆,栏杆是铁制的,是尖的,而小孩子的身高往里趴着的时候,很可能不小心栏杆就会划伤孩子,能不能栏杆做成平头的?那个时候我有了女儿,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他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只不过观察没有那么仔细,在一个公共平台上把他对孩子的关注,在公众意见中呈现出来。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跟他有那么多的契合点,我在直播间频频点头,虽然他看不到。

回过头我反思,那个时候我的心态变了,我不再是一个来上海观光的新上海人,我在上海扎根了,有了家,有了这个城市依托的那个根,有了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美好的环境中。我成了真正的上海人。

 

城市的多样性除了繁华SHOPPING MALL,更需要人情味儿的小店

接下来我想给大家讲的故事,发生在2013年。听众李先生给电台打来电话,要表扬一家面馆的老板和员工。李先生89岁的母亲不愿意离开老房子,不愿意住在新的高楼大厦里,在一个跟谁都不认识的街区终老,哪怕房子再破,路再颠簸,那个老的街区,是她最愿意待着的地方。而门口的那个小面馆,比起今天挂着有品牌、有店招、有标准化操作的餐饮店而言,真的就是一个小破馆子,但是干净、整洁,里面很有人气。那个小面馆里,老人们彼此聊天,他们可以什么都不买,带着自己的茶杯,喝好了茶,服务员会帮他们把茶水添满,到点了要回家烧饭、买菜了,下午还来吗?下午还在这儿见。正如记者采访所说,这些老人们成了我们面馆的常客,生意再忙,我们不舍得撵他们走,因为他们把我们这里当成了家,因为他把我们这里当成了这个社区最温暖的记忆。“面馆的墙面斑驳,但老人的笑容是那么灿烂”

节目过后,我也是带着一份好奇,来到了茅台路那家小面馆,在店门口看门里来来往往的人们,想象着那个89岁的老太太在这个面馆里怎样度过了她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前段时间听说茅台路上又开启了一栋非常大的shoppingmall,在遵义路口,就离那个面馆不远。我真的有点担心,于是赶快又去了一趟,还好,这个新落成的巨大的购物中心,还没有拆到这家面馆。这家面馆还在。这样一个记忆还在的时候,对这个街区而言,他们就还有一份记忆,感受自己和这个社会一起“活着”的这样一个印记。当天我走过了茅台路,心里说,还好,它没有被拆掉。

 

城市的温暖除了让人有地儿住,更应该让人有地方说说话

这个故事,每遇到一个建筑师、规划师、每遇到一个正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设计师,我都会跟他们讲起。当我们不断轮续城市更新的时候,能不能给这个城市的人们留点什么?让他们在街区里能感觉到我还存在,我跟这个街区是有记忆的,那样一个物理空间。所以我特别喜欢“温度”这个词,什么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城市随着老龄化不断老去的时候,老人们成为了城市中最需要顾及的弱势群体,当成是不断往前走的时候,一群小孩子成了城市中增添活力的那样一个群体,可毋庸置疑的是,他们属于弱势群体。而我们这个城市中,还有很多外来人口,还有很多残疾朋友,还有很多在这个城市中只停留一天两天的过客。如果他们在这个城市中能找到温暖,无论散步还是短暂停留,抑或长久居住,都能够让他们说,嗯!在这个城市,我有地方说话,在这个城市,我能跟人交往,在这个城市,我能感受到暖暖的人带来的气息”。那么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

一个小小的面馆,也许就是一个城市温度的提取机,也许就是一个城市温情的取暖机。让我们多保留一点。让我们在座各位一起努力!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SEA-Hi论坛】秦畅:我喜欢有温度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