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编者按:2015年10月17日下午,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第二期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木棉厅隆重举办,本文根据论坛演讲报告整理而成。
本期推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的演讲摘要,主题为《建筑再生——上海南市发电厂的前世今生》。他讲述了一个老厂房的前世今生,探讨了建筑再生的途径与意义。他认为,老建筑留下了城市的记忆,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和利用老建筑中的文化资本,通过保护性改造、再生性改造和批判性改造三类保护策略,尽可能保留它们的空间特征和历史信息,同时注入新的功能,以适应社会需求。
【嘉宾简介】章明,博士、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主任。
当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清晰地认识到,建筑的再生,不仅仅是关乎建筑的事情,还是关乎场所的事情,更是关乎城市的事情。城市的未来,取决于现在我们看待过去的态度。
120世纪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与演变
20世纪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受到现代主义的观点和影响,忽视旧建筑存在的价值,“视过去为通向未来的障碍”,主张“与传统毅然决裂”。这阻断了可见的历史绵延,阻断了游子的归家之路。大量的历史建筑遭到人为的“建设性破坏”,甚至“拆”字成为了某一时期的关键词。
图:大量的历史建筑遭到人为的“建设性破坏”
后来,人们开始反思,对待老建筑的态度也有了转变。一是从静态保护到动态的保护。如果历史建筑拥有未来的话,从根本上说,其未来就在于改变和转换历史建筑自身,以适应新的需求。二是从经典建筑的保护到一般性建筑的保护,“岁月价值”不可能仅仅依赖于一些个别的、经典的历史建筑反映出来,而必须同时借助于大量的、普遍存在的一般性历史建筑的共同作用。
2国内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
30多年来,上海城市更新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目前,对“老建筑”有了以下分类:建筑遗产、文物建筑、历史性建筑和既有建筑。其中,既有建筑广义上和“旧建筑”相似,概念宽泛,城市中大量存在的一般性建筑皆为既有建筑,这类建筑有其自身的价值。
图:青浦区建设与交通委员会办公楼改造前后对比
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旧建筑包含的差异性、独特性和真实性要素,形成了巨大的文化资本,这是旧建筑最重要的要素。在建筑保护中,要积极利用文化资本,注入新的功能,同时要尽可能地保留建筑的空间特征和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
图:新天地,一大会址
如何对旧建筑进行保护改造?最关键的是要通过评估了解建筑的价值,包括:历史文化价值、社会情感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生态环境的价值、科学技术价值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根据价值评估确定不同的改造策略:保护性改造、再生性改造和批判性改造。
图:原作设计工作室(曾为一家鞋钉厂)
3上海南市发电厂的前世今生
原上海南市发电厂经过6年的改造,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再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一转变体现了上海城市发展的趋向——从一个注重物质生产的工业重地转变为中国经济高歌猛进中的领跑者,再致力于向注重传承与人文关怀的文化之都的演变。
图:从左到右依次为:2008.7.4摄建于1985年的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及烟囱,2010.5.11世博会期间的城市未来馆,2012.9.29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城市未来馆在设计之初,曾作为临时建筑,但因其建筑设计规范严格,所达到的安全标准、节能环保标准堪比永久性建筑,且投入成本高,因此建议将其作为永久性建筑来利用。
图:建于1985年的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及烟囱,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造前原貌
世博会闭幕后,城市未来馆该何去何从引起了广泛关注,最终华丽转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也可能是它最好的归宿。首先,从上海美术格局而言,上海已有展示古代艺术的上海博物馆,展示近现代艺术的上海美术馆,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出现填补了上海缺乏展示当代艺术的空间的空白;其次,把工业遗存建筑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这在国际上有先例,且这样的空间架构与当代艺术的气质是吻合的;再者,在区位方面,它所处的位置正好与沿黄浦江两岸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理念相吻合;最后,在设计城市未来馆时候,已经为其发展为当代艺术中心做了很多伏笔。
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经历了6年的建筑改造历程,采用了有限干预的改造策略,打造触手可及的艺术平台、公平分享的精神家园、融通延展的复合空间和鼓励探索的漫游路径,并使其成为整个设计的基调与线索。有限干预就是在梳理原有的空间架构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把原有空间利用好,把特征元素展现好。“日常性”介入就是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做成一个“内化的城市”,一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艺术中心。它的底楼没有台阶,人们从滨江广场很自然地进入大厅,大厅内阳光从高窗洒落,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内化的城市”中有咖啡馆、餐厅、图书馆、报告厅、展厅,以及室外的平台,提供了各种各样日常生活的可能性。弥漫性探索是指希望这个空间充满可探索性,不规定清晰的流线,不是进入博物馆后沿着一条通廊就把艺术品都看完,而是可以在其中漫步,与艺术品更好地交融,在观展的过程中同时体会建筑空间的魅力和城市的魅力。
图: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儿童体验活动
图: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
建筑再生使一个传统的火力发电厂蜕变为一个当代艺术馆,使原南市电厂的周边区域延续了城市发展的记忆链条,使过去成为一个现实的参与者与未来的缔造者。当然也印证了那句话——“城市的未来取决于现在我们看待过去的态度”。
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细部
SEA-Hi!思海论坛
Space,Entertainment & Art
是喜欢上海的人们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贡献智慧的新型开放式平台。喜欢上海的你,快来听一听,说一说,怎样让我们这座城市更美更好!
演讲视频和后续报道请关注:
“SEA-Hi!论坛”官方网站
http://seahi.supdri.com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官方网站
http://www.shgtj.gov.cn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官方网站
http://www.supdri.com
以及“”、“上海2040”、“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全心全意”等微信公众号的相关信息。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SEA-Hi论坛】章明:建筑再生--上海南市发电厂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