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的文章,摘录如下:
主讲:彭高峰(主任、党组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时间:2018年5月5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层2号报告厅
进入2000年后,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整个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的局面更加激烈,国家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广州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这个时期,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发展,如何在世界城市之林中认识、审视和判断自己,找到自己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发展的路径?彭高峰主任做客本期羊城学堂,同时也是“新时代 新作为”系列讲座的第一位主讲嘉宾,为读者详尽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彭高峰主任做客羊城学堂
1.全球视野
展望未来20 -30年,国内外相关城市纷纷提出了“全球”层面的发展定位。如北京叫“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上海叫“卓越的全球城市”,东京叫“世界第一城市 ”、伦敦叫“ 顶级全球城市 ”等等。
分析世界的兄弟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城市发展的几个特点:
第一,目标更高远,不断提升各级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当中的地位。
第二,视野更广阔,将城市发展放在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谋划,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第三,内涵更丰富,从强调物质建设、经济发展到强调更多元、细致和务实的“人文关怀”。
第四,内容更全面,注重对城市建设、管理、运营和治理的全面谋划。
2.广州实力
广州与国内外标杆城市发展对比,优势明显,但短板也存在。我们要在清醒认识短板的基础上,抓重点、补短板。
广州总面积为7434平方公里,按照2017年的统计,常住人口是1449.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86.14%,GDP是21503.15亿,增长率是7%。广州机场、港口、铁路的承载能力,交通枢纽能力基本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是我们的强项。但更普遍的是从经济实力、交通网络、科技创新、国际声望、生活质量这五个维度来看广州。
▲广州经济社会概况
▲广州在GaWC排名的变化情况
(2)在交通网络方面,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6581万,全国第3,全球第13;货邮轮吞吐量178万吨,全国第3,全球第18;广州港货物吞吐量5.9亿吨,全国第4,全球第5;广州南站到发量1.36亿人次,日均37.4万人次,居全国首位。
(3)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快,但与相关城市仍有较大差距。
▲广州高等科教情况
(4)在国际声望方面,广州在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友好城市与驻穗外事机构数量居全国前三。
(5)在生活质量方面,生活服务水平稳步增长。广州的生活成本远低于全球顶尖城市,低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医疗设施服务水平、体育用地供给水平,属于全国前列;工作通勤距离在国内一线城市中最小,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便捷可靠。
▲彭高峰主任
根据广州空间拓展特征及内在机制,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214-建国初期,“云山珠水”的单中心发展阶段。自然地理条件是广州城市形成和演变的关键因素,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风貌。千年城址不变是广州一个很大的特点,这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当中非常难得,说明广州的中心城区在这个地理区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千年城址未变
第二阶段:建国初-2000年,沿珠江水系前后航道扩张阶段。建国初期更多的还是围绕着工业园区,特别是大型国企的发展带动;
第三阶段:2000-2010年,战略规划主导下的空间拓展阶段。2000年以来,战略规划促进城市跨越式发展,以亚运会为代表的大事件为广州建立国际大都市空间架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以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小蛮腰等代表广州标志性的建筑;
第四阶段:2011年以来,后亚运发展阶段。亚运会之后更多的由战略拓展到战略聚焦。所谓的战略聚焦是指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的拓展,我们的土地是需要节约的,我们的效益是需要提升的。
总的来说,广州城市空间发展从功能定位上讲不断地在提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交通枢纽的功能一步一步在加强;从空间上来讲多中心格局慢慢的呈现出来;从动力机制上讲,生态、交通、产业及规划政策为空间拓展的核心因素。
▲过道也站满了读者的报告厅现场
▲分阶段发展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愿景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具体策略:
策略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大都市区,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座城市发展的核心,一定先要讲区域协同。因此我们要加强与港、澳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深化广清一体,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布局,强化与深圳、东莞科技创新合作等等。
策略二:构建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
保护依山、沿江、滨海的山水骨架,形成以珠江为脉、枢纽引领、多点支撑、网络布局的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以珠江为发展主要脉络,构建多层次网络布局,包括构建优化完善城市生态、生产、生活和交通网络,构建“主城区-南沙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市域城乡体系。
策略三:践行生态文明,构建绿色开敞生态网络。
1.强化底线管控,划定“三区三线”。“三区”包括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线”包括生态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
2.营造绿色开敞空间。构建联通山水、贯串城区、功能复合的“三纵五横,一环多廊”的三级生态廊道网络,完善郊野生态公园、城市公园以及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建设,结合生态廊道控制构建市域6条通风廊道。
策略四:建立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
1.建设世界级空港。旅客吞吐量2020年要到8000万,2035年要到1.2-1.4个亿,国际及地区直达航线数2020年170条,2035年190条。
机场不仅仅只是一群的机场,要形成一个机场群相互之间的配合,实现1小时内覆盖珠三角区域。
2.建设世界级海港。
3.建设世界级铁路,建设轨道上的广州。广州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地铁现在是390公里,目前运营的有14条(段),在建有197公里,2020年要到500公里,2023年有望达到845公里的长度,远景要朝着2000公里的大格局来发展。
策略五:实施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核一廊一带,多点支撑”的重点产业功能布局
策略六:聚焦民生和保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网络。
从硬件实施落到城市规划、从城市到地区、从片区到组团,怎样进行资源配置,这是我们从事城市规划很重要的工作。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有七个大的方面:文化、体育、教育、社会福利、便民、医疗卫生、养老等等。
作为一个市民,最切身的感受就是所住的周边社区。比如说老旧社区、新型社区的局部改善、功能提升、培育发展,要分别做大量的、有选择性的、抓重点的工作。推动社区共同缔造不是建设问题,而是社区的自我管理的问题。所谓的共同缔造就是要社区,包括志愿者,共同参与、协商共治。广州有大量的非户籍人口,如何管理让他们融入到这座城市共同的管理当中来,包括他们的生活需求,小朋友的就学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要不断的深入。当然这不是城市规划自身可以解决的,要靠各个方面来共同治理、维护、缔造这座城市的管理,这是长期的工作。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策略七:突出广州特色,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山水城田海”的城市格局。逐步推进城市双修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活化历史建筑利用,构造从建筑单品到历史街区再到历史文化的保护体系。
▲讲座现场
落实“四个走在前列”战略要求,布局近期关键行动。
1.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
建设三个“十公里”,包括西十公里,中十公里,东十公里。西十公里是近代广州、古今交融;中十公里是现代广州,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显现出来的格局;东十公里是我们一直走向黄埔大桥,包括第二CBD。西十公里包括中西合并,既有西关大屋,也有沙面的近现代的建筑;中十公里体现现代多元,是大都市的文化中心,包括中心城区的两个“三角”;东十公里讲的是要越来越低碳,展现我们新的生态发展模式,也包括第二CBD。
▲三个“十公里”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构建战略要求-产业类型-承载平台-重点功能区的实施路径,“多点支撑”重点产业功能区,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发挥黄金三角区辐射带动作用:总部、金融、科技创新高地。
(3)引进系列重点项目。
3.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南沙始终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南沙怎么样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在服务当中起到枢纽、辐射、带动的作用。构建东西与南北大通道,规划形成“2个中心站、5个门户站、 N个功能站”。
▲大通道图
4.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广州一直在坚持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品质城市。例如营造“一桥一景”的特色景观,完善“一江两岸”环境提升工程,建设临江大道景观绿化缓跑径、有轨电车观光带等,打造以人为核心的街道公共空间,选定12条示范路试点实施“品质化微改造”。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历史文化保护中注入新活力。广州既是一个喝凉茶,也是一个喝咖啡的城市。喝凉茶是广州的本性,但是我们同时也喝咖啡,在中西交融这一块,我们两边都要挖掘。
▲彭主任说:广州既是一个喝凉茶,也是一个喝咖啡的城市
5.挖掘广州特色历史资源,打造“最广州”路径。
“最广州”路径包括古广州年轮路、古水系路、珠水丝路、“一盅两件”美食路、工业拾遗之路、西关寻踪之路、专业街市井游之路。什么叫“最广州”?最终还是要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怎么讲广州故事,说历史文化传承?用讲座、报告、电视、电台的方式,走路径就是在翻广州的书,我们希望走读广州。
转自微信号“羊城学堂”
文章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精彩回顾 | 彭高峰:对标世界特大城市,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