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广东
规划
北京
保护
广东省
探索
国家
汽车
技术
管理
会议
江苏
福建
建筑
设计
广州市
空间
广西
环境
园林
广州
功能区
活动
城市
资本
花园
入口
研究
开放
结构
南大
学习
书记
特色
背景
改造
市政
运动
国际
11月
设计师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的文章,摘录如下:
山庄旅舍,位于广州白云山上一处幽静宁谧的一隅,始建于1962年,1965年正式开放,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主持设计。山庄旅舍号称是“广州的国宾馆”,曾接待过众多中外贵宾友人,留下了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董必武、陈毅、贺龙、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多位各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足迹。此外,这还是一座现代岭南建筑佳作,布局巧妙,含蓄质朴,与自然环境相融一体。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山庄旅舍,探求这座“岭南奇舍”的前世今生。山庄旅舍的前世——苏氏山祠
山庄旅舍的历史,要从北宋说起。山庄旅舍地处白云山摩星岭东南侧的山谷地,此地在北宋年间曾建有一座“文昌庵”,是当时百姓祈求文昌星运的地方,香火旺盛。至南宋,由太尉苏绍箕在庵后建了一座苏氏宗祠,因有月溪从中淌过,遂命名“月溪寺”,这便是山庄旅舍的前身。
苏绍箕何许人也?他乃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嫡孙、苏东坡二子苏迨的儿子。苏绍箕年少时曾于白云山读书成名,遂步入仕途,经八次升迁官至太尉、右丞相。后因朝纲不振、奸臣当道,他便辞官告老,返回白云山隐居。苏绍箕看中了白云山“文昌庵”这块风水宝地,便在庵后捐资建造了“月溪寺”,月溪寺到明初改建成了“月溪书院”,是当时岭南地区著名的书院之一,也是当时苏氏宗族子弟赴广东省城备考科举学习的地方,至明末,月溪书院改名为“碧江苏氏山祠”,成为黄佐、陈白沙等当时岭南文人墨客汇聚之所。之后苏氏山祠历经清代几百年,一直持续到民国抗日时期,被日军摧毁。
当年苏绍箕退隐白云山后便一直在月溪寺生活,直至终老。其后人遵嘱将他安葬在白云山摩星岭月溪寺背后的山坡上,后来苏氏各世祖坟均葬于此,这座山头便成为了白云山上的“苏家山”。
山庄旅舍选址的由来
19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为拓展国际空间,国家领导人对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开展频繁的外交活动。作为南中国大门的广州,便成为了中央领导出访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接待到访重要客人的地方。为了满足接待中央领导及高层干部疗养需求,广州市政府在市郊及周边县市建设了一批接待疗养建筑,包括双溪别墅、山庄旅舍、黄婆洞疗养院、从化温泉宾馆等。这批建筑选址市郊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市郊远离市区,地点隐蔽,环境优美,安静宜人,政治因素影响较弱。于是符合这些条件的白云山成为了广州接待贵宾的理想之所。
1962年,广州市政府拟在白云山上建设旅舍,作为接待中央领导的内部接待基地。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看中了白云山“月溪寺”旧址这块风水宝地,遂提议在该旧址处新建“山庄旅舍”,最后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山庄旅舍由广州副市长林西亲自挂帅,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设计团队是由莫伯治、吴威亮、林兆璋、蔡德道、朱炳恒等人组成的设计小组。建筑从1962年开始设计,直到1965年才正式投入使用。
建筑创作背景与领导的大力支持
山庄旅舍出现的年代,正处于国内政治意识形态控制一切的计划经济时代。先是建国之初1950年代盛行的学习苏联 “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建筑风潮,该风潮下的大屋顶建筑形式很快因为浪费等原因受到强烈批评,而西方国家的“现代建筑”形式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臭牡丹”也遭到排斥。中也不是西也不行,混乱的思想令当时建筑师创作左右为难。到1958年中苏关系交恶后,开启了以反浪费、反保守为目标的大跃进运动,这种极端的非科学运动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更给建筑师们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严重抑制了建筑创作的生命力。1960年代之后,中央开始整顿国民经济,整个建筑界才开始重新展开关于建筑新风格的学术探讨,建筑师们终于能够冷静下来重新思考建筑创作的新方向。
1960年代的岭南地区,建筑师们也在努力追求岭南新建筑风格的探索,而尤为难得的是,当时的广州城市建设受到省市领导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陶铸、朱光、林西等几位领导对岭南建筑创作持有相当开明的态度,对建筑师等知识分子群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成为该时期现代岭南建筑发展的一件幸事。在当时政治意识主导一切的计划经济年代,开明的政府领导在政治运动与建筑创作间提供了一个缓冲保护层,使该时期的岭南建筑获得其他地区所不具有的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为建筑师营造了难得的创作空间,有效促进了岭南建筑的尝试与创新,构成现代岭南建筑发展的重要前提。
正因为这些环境因素,1960年代的莫伯治开启了现代岭南建筑风格的大胆尝试与实践。虽然他在1950年代曾设计过一批如北园酒家、泮溪酒家具有浓郁传统地方风格的酒家建筑,但1960年代的新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市领导林西给他提出的“传统形式不宜多搞”新要求,促使莫伯治不能再拘泥于旧风格,而是勇于从实际出发,注重节约实用,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探求适应新环境的新建筑风格。最终莫伯治开创出了将传统岭南庭园引入到现代建筑中来的设计手法,通过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以表达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这被认为是现代岭南庭园与岭南建筑发展的开创性突破。莫伯治该建筑手法的实践作品之一便是山庄旅舍的建筑创作。
倚山跨溪、渐进而上的岭南庭园布局
远观山庄旅舍,如同白云深处的一户人家,内敛低调,但走进就会发现,山庄旅舍其实别有洞天,大有学问。整个山庄三面环山,东临深谷,山庄左右被两山怀抱,如同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而能够俯瞰广州的旷远前景又仿佛“紫气东来”,再加上一条山溪蜿蜒留下,山庄旅舍真可谓占尽风水、尽享福地灵气。虽然山庄地形起伏多变、广狭不一,但整个建筑群完全依照地势设计,随溪谷置,依山而建,建筑与庭园的大小形状,也均按基地的宽窄来考虑,不作无益的生硬挪移。
这在设计之初,莫伯治就曾反复强调过:“多变的地形,对园林建筑布局来说,绝不是一种障碍,而是构成某一基调的有利基础”,“在设计时切忌改变原有地形来迁就一个死板建筑,而应该用灵活的空间、平面来配合现有环境,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为做到准确设计,当时莫伯治还对地形进行了细致的勘察测量,有时因为地形复杂导致测量图与实地不符,莫伯治每月都会到现场察看三四次来核实情况,正由于莫老这般严谨理性的专业精神,最终使山庄旅舍在复杂的山体走势上作出了完美而巧妙的起伏转换,建筑与自然山林相融一体。
山庄旅舍采用传统岭南庭园的布局原则,依据地形高差与溪流走势,将山庄各种功能分散布置在地形的不同位置上,高低错落,而且不同功能做成了不同大小的建筑体量,用以表达不同功能的独特性格。山庄通过各组建筑之间的围合,顺山势自下而上依次形成了“前庭——中庭——内庭——后庭”等四个大小不一的庭园空间,这些庭园构成了一条递进的空间序列轴线,依次收放有变,渐进而上,极具层次变化与韵律感。
首先是山庄入口,入口大门处栽有雌雄两株大榕树,是1980年代移植至此的。榕树遒劲而苍翠,根须已垂到地面,成为枝干的一部分,可谓独木成林。树下有一道石墙,正面刻有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5年题写的“山庄旅舍”,背面则是当年朱德元帅题写的“锦绣南天”四字。入门后则是开阔的前庭,前庭中央有一月池,从山谷流下来的溪水均汇集于此。月池被绿树环绕,其边上筑有“陶然餐厅”,餐厅望水一面设成落地玻璃窗以供欣赏景致,在这里餐厅造型似船,如同传统岭南庭园中的“船厅”。餐厅一侧是厨房,都设在汽车可以直接开到的前庭位置,也是为了方便对外营业和后勤运输。
穿过前庭便是中庭,地势渐高,翠树更密,当中一道弯曲的“蛇廊”贯穿中庭蜿蜒而上,显得轻巧活泼。顺蛇廊拾级而上,便到门厅,两侧设有接待用的“欣然厅”与“怡然居”茶室。
绕过茶室之后即来到了空间序列的高潮部分——内庭,内庭空间豁然开朗,是山庄旅舍庭园空间最为精华之处,这里的造景技法,展现出莫伯治早年调研传统岭南庭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与经验。内庭是由12间客房和1间会议厅“天然厅”围合而成,在最初设计的12间客房里只有一处套房,名为“三叠泉”。内庭依据地形和溪流设成层层升高之势,中央碧池,四周回廊,小桥横跨,台阶错落,再配上丰富的林木山石,构成一副诗情画意的景致。
山庄最为重心之处当属内庭的“三叠泉”套房,是“自然引入室内”造景手法的最佳演绎。富有诗意的“三叠泉”,是指将白云山泉水直接引入了室内小院,泉水分成三叠,顺着攀着于层层文化墙壁上的附生兰潺潺流下,水形、泉声、砖色、绿意在此相融一体,营造出小中见大、清雅幽静的境界。墙壁上古雅拙巧的“三叠泉”三字为原广西军区司令员张云逸所书。
整个内庭,建筑与庭园相互渗透,步移景异,尤其是三叠泉套房、天然厅、天然居等都嵌入了不同的天井与小院,模糊了室内与室外山林、庭园的界限,形成了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四个空间层次,使客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自然。而且内庭位于山庄最深处,安静宜人,没有干扰,将这里做为山庄最主要功能的住宿区,配以雅致的园景,仿佛世外桃源般的意境,实为最合适不过。
穿过天然居之后为后庭,后庭紧挨后山苏家山,空间幽深,沿溪植竹,溯溪上行,临溪设有松皮小亭,石刻“山水相逢”、“睦然亭”、“葱茏”、“听泉之处”等景致,古意中的“竹里通幽,松寮隐僻”便正如此中意境。纵览整个山庄布局,既有张弛,又富节奏,无不体现出“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既有儒家的“中庸”之美,又暗含道家的“道法自然”。
由于当时工程资金预算紧张,因此山庄旅舍结合实际条件,并没有单纯去模仿木结构的岭南传统古建筑样式,而是大胆创新的采用了简洁实用低成本的现代建筑形式与建筑材料,塑造出简朴自然、清新明快的现代岭南建筑风格。
山庄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取了平屋顶与小坡顶相组合的屋面形式,丰富多样;屋顶檐口平薄简单,略作出挑,不作修饰;建筑仅在蛇廊与内庭围廊设立柱,蛇廊为削角方柱,围廊为圆柱,都不分柱头柱础,直接上顶天花下接地面,干净利落;门窗根据不同的房间功能,既开有大玻璃面,又设有古朴的落地明屏门与满洲窗;围廊栏杆原为铁艺,在2001年扩建工程中改作石材栏杆,形式变得更加简洁,与建筑更为协调。山庄旅舍使用了大量毛石砌墙,这些石头全部就地取材,都采挖于白云山,大大节约了建造成本,而且毛石墙呈现的立面效果与自然山野非常协调。除此之外,建筑局部外墙还用白色批荡饰面,与毛石墙一样强调材料本身的粗旷质感。而在一些廊柱上使用了白色或浅灰色水刷石饰面,质感平滑,庄重美观,这在当时已属于最好的装饰材料了。
山庄旅舍的建筑和讲究,不仅表现在室外,更体现在室内每一处的细节。在山庄最初建造之时,由于受条件所限,建筑室内与室外一样都为毛石砌墙的材料质地,到2001年山庄扩建工程中建筑全部安装上了空调,于是为满足保温需要又在室内墙面重新粉刷了一层白色涂料,从而室内变得整洁明朗起来。
建筑室内不仅有落地明屏门、套色玻璃满洲窗等传统构件,也摆设了144多件名贵的明清家具,这些家具多是用紫檀、酸枝、或少量影木打造的葫芦椅、蝙蝠椅、鸳鸯椅、官帽椅、博古柜等,珍贵无比,清雅别致。这些“珍宝”皆是1950年代朱光市长从一户岭南大户人家换回来的,在2001年移放至此。比如在“怡然居”茶室,曾挂有一副瓷字对联“松空试玉端溪润 石鼎烹云顾渚香”,该对联为清代刘墉所书,而且其精妙的瓷字工艺更属难得,对联现已捐至博物馆。比如在“欣然厅”也挂有一副玻璃对联,为清代书法名家陈鸿寿的“诗王本是陈芳国,群仙正草新宫铭”,对联上的字都是“烤”上去的,永不褪色。对联下方还摆放着一对镶嵌云石的酸枝云石背官帽椅。
特别是摆放在“三叠泉”套房小院里的一整套紫檀云石面圆台,为岭南清代中期的家具精品,既雕有中亚的波斯图案,又保留传统的“万字图”、“铜钱”图案,可谓包容兼收,中西合璧。全套四凳一桌,极为珍贵。此外还有一套四张清末酸枝竹面菱形凳,凳面菱形,兼具南北方手工特色,造型奇特,玲珑可爱,在古家具中极为稀有,被称作“十全十美凳”。
另外在“天然居”入门处摆着一套清代酸枝影木面三角几,共七件,又称“七巧台”,大小不等,可分可合,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还有一个紫檀酸枝影木书台,台面是影木所制,影木是大树生病后长出的树瘤,数量稀少,像这个书台面积这么大的影木就更加难得。
作为广东潮汕地区传统工艺的“插瓷”也出现在山庄旅舍中,如山庄门厅石墙上的“花开富贵图”、内庭围廊墙壁上的几幅小“插瓷”画等,最大的一幅是位于“天然厅”的“百鸟图”,花鸟虫草皆生动明艳、做工精美,使建筑室内透出明快活泼的格调。
山庄旅舍花树众多,繁花似锦,既有挺拔高耸的南洋杉、银杏、枫树、铁冬青等树种,又有灿烂近人的杜鹃、木棉、玉堂春、紫藤、山茶、禾雀花等花木,一年四季皆花香满园。山庄所有的游廊均挂满紫藤,其中中庭的一株茂密的含笑,是1964年陶铸同志亲手所栽,另外在内庭的水池西岸、三叠泉套房的门前,有一株优雅的玉堂春,该树又名“皇帝花”、“宫廷树”,古代只有皇帝御花园才能种植,此处这株是在辛亥革命时从北京故宫御花园移植过来的,有着打破封建统治的深远意义,如今已超过百年历史,是山庄最古老的树种,可谓“旧时皇家御堂花,今入寻常百姓家”。玉堂春旁边有一株高大的米兰,和山庄唯一的老藤遒劲的禾雀花,这都是当年陶铸亲手所栽的,据说陶铸对禾雀花情有独钟,每一朵花都像一只金雀,吊挂成串,一藤成景,饱满活跃,呼之欲飞。
最能代表山庄花魂的便是遍布园内的山茶花,山庄的山茶花主要来自福建,有50多个品种,共有千余株散落在山庄的各个角落,有“五色芙蓉”、“十八学士”、“白雪塔”、“探春”、“水晶白”等名贵花种,当中 “五色芙蓉”当属山茶花中的王者,山庄中庭中央便有一株,其不用嫁接,一株茶花便自然五色,在明代时就被评为山茶“王魁”。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属于山庄的茶花节,赏花探花闻花,茶花似锦,美不胜收。
除满园花色之外,山庄的美食亦享有盛名,天然、养生、精致是其最大的特点。山庄有好水,无论饮茶烹煮,都取自白云山的天然清泉,如用泉水泡制的山茶花茶、泉水浸皖鱼、山水豆腐、三色豆腐花、高山茶花糕、白云凤爪、山水河粉、芝士番薯等美食,而最为著名的当属山庄“白云猪手”,这里的猪手口感独特、做法细腻,在做之前要先将猪手在泉水里浸泡一夜,并严格把控一只猪手的分量,最后猪手吃起来完全不费力。懂食的行家曾这样点评道:离开了白云山泉,“白云猪手”就失去了灵魂。
2001年1月,时任广州市长林树森确定将山庄旅舍打造成“广州山水城的一张金色名片”,并将山庄旅舍交给广州大厦有限公司管理。由于山庄旅舍在最初设计时仅有12间客房,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接待与经营要求,因此广州大厦接管山庄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改造,扩大旅舍接待规模。由于林树森市长也是建筑专业出身,对大师莫伯治推崇有加,于是力邀36年前的山庄设计师莫伯治与林兆璋先生再度出山,为山庄重新规划设计,增加客房和多功能区,并且进行必要的室内装修与修缮。扩建的建筑风格与原建筑协调,修缮的部分则要保证修旧如旧,维持山庄建筑原有的风格与味道,这是莫老当时扩建修缮的原则。如山庄很多墙体原先都是用的民间“干打垒”做法,在修缮时,建筑工人们先是将外墙批荡敲开,重新以钢筋水泥加固内层,最后再用旧法重新砌墙,墙体得以加固的同时,外观上仍保持原有的拙朴雅致。在山庄扩建期间,林市长曾先后十多次亲临现场指导,足见他对山庄的喜爱与重视。
山庄经过扩建后增加了8套复式客房、1栋5层综合楼及室内游泳池等,并把天然居改造成元首套房。如今的山庄共拥有56套精致、舒适、各具特色的客房,既有改造的古色古香的“天然居”套房,又有引山泉入室的“三叠泉”套房,还有新建的西关大屋的复式套房,每一套都充满了浓郁的岭南特色。
山庄旅舍在1965年之前就已建成,但一直没有投入使用。1965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后两次下榻山庄旅舍“天然居”,非常赞赏山庄设计,分别题下“山庄旅舍”之名及“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诗句,从此山庄旅舍才算真正“验收”通过,并有了自己的名字。
山庄建成后接待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便是1965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与印度尼西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苏班德里约举行的会谈,并签署了两国联合声明。当时签署联合声明的地方,便是山庄旅舍的“天然厅”。会议期间苏班德里约即住在山庄旅舍,而周总理与陈老总住在离山庄不远的双溪别墅。
1965年,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与印尼第一副总理苏班德里约在山庄旅舍举行会谈
如今在山庄“天然厅”的后墙上,有一幅“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匾额,这幅珍贵的隶书匾额诞生在那个被西方孤立的冷战年代,字是由周恩来总理指定的书法家所书,曾将其放大后按周总理的指示悬挂于当年新落成的广州白云机场。山庄还把这句标语用苍劲的毛体雕刻在山庄中庭的建筑山墙上,以迎接每天到访山庄的朋友们。
1965年12月,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受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之邀,来到山庄旅舍参观考察,并与陶铸、广州部队文工队合影留念。同年,郭沫若与夫人于立群先后多次到山庄旅舍“天然居”小住,如今在“天然居”后庭的山坡处,还可以看到郭沫若与于立群为山庄题写的“听泉之处”与“葱茏”,被雕刻在后溪边的巨石上。1968年,彭真委员长也曾到山庄旅舍,并对山庄的设计和环境赞不绝口。
1977年11月,年逾古稀的邓小平复出后,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广州,在视察白云山时与韦国清、苏振华等领导同志专程到山庄旅舍参观小住,并在此酝酿成形了改革开放的总思路。
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山庄旅舍“三叠泉”
2001年10月、2004年1月,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两次亲临山庄旅舍视察,称赞山庄“风水好,好风水”。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受时任省长黄华华邀请访问广州,并特意选择山庄旅舍作为接待地。2008年1月,原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山庄旅舍,兴致盎然,在“欣然厅”挥毫题字“岭南奇舍”四字。2015年3月,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参观山庄旅舍,并留下了题字墨宝。
古往今来,山庄旅舍既留下了老一辈领袖们永不磨灭的足迹,也有新时代领导人为这里增添光彩,不仅接待了无数的中外贵宾友人,更有邓拓、吴晗、潘鹤、林墉等多位文人墨客在此留连,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广州国宾馆”。
注:文中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山庄旅舍的内容信息,由山庄旅舍总经理刘少星先生提供。
附:此文曾发表于《羊城晚报》2016年07月16日B02版
信息来源: 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作者:孙海刚
文章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岭南奇舍”——山庄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