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规划师杂志的文章,摘录如下:
本文授权转自市政厅(ID:shi-zheng-ting),欢迎关注!
香港的水资源是一个悖论,既多又不多。
这座七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可饮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香港没有大河和自然的湖泊。地下水稀少又难以汲取。香港的地形多山,也难以建设水库。在这样的困境之下,香港只能严重依赖广东省的供水。
另一方面,香港是亚洲最潮湿的城市之一。热带风暴和暴雨无数次拜访这座城市。山上的径流时常冲入人口密集的都市核心,造成填海而成的低地频繁发生洪水和内涝。
以上种种因素令香港的用水问题显得复杂。不过,香港人也创造了许多有趣的解决方案。比如,香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采用了一种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属特例的节水方案:香港的厕所单独采用一套特殊的冲水水管。
香港湾仔水厂的水泵供应专门的冲马桶用水。(Alok Gupta)
海水处理
香港没有把稀缺的淡水资源浪费在冲马桶上,而是利用海水。香港沿海的42家水处理厂通过一套巨型的管道网络,把处理过的海水输往商户和居民的马桶水箱。这套方案把香港的淡水消耗减少了20%。
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商业区湾仔,那里的水厂工程师Season Chan向我展示了系统的运作:四个巨无霸般的水泵从海中抽水。通过金属网过滤掉水生物、漂浮的塑料制品和其他垃圾。之后开始海水处理的流程——没有饮用水那样复杂的工序,消耗的成本很低。
直流电通过海水,开启电解产氯的化学反应,从中产生次氯酸盐,既能给水消毒,也可以消除海水的异味。Chan告诉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试错,我们不但大大降低了海水冲厕的成本,也把这套系统推广到整个香港。”
暴雨给香港地势低凹的地区带来了频繁的内涝。(WingLuk/Wikimedia Commons/cc)
这套系统始于1957年,当年香港激增的人口让供水压力陡增,抢夺用水资源引发的骚乱司空见惯。于是,香港政府在当时新建的两个公屋地区引入了新的管道系统。那次尝试大获成功,城市规划者从此决心把这套系统推广到其他地区。
香港水务署的高级工程师Chung Man Tsang回忆:“当时已经别无选择了,当时的城市规划者开始决定把香港的弱势转化为强项。”
一些专家认为,香港的海水处理模式可以推广到世界其他条件合适的城市。不过,成本是巨大的障碍,这种方案要求城市建设一套独立的厕所冲水管道系统。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黄世霖认为:“香港的投入较早,如今开始收获。现在只需要把管道网络连入新的建筑群就行了。”
她研究了全球15个沿海城市使用这套系统的可行性,发现金奈、雅加达、卡拉奇、孟买和上海是最好的候选城市。它们的人口密度高,基础建设无法满足全部的人口——另一方面,建设这套系统的人力成本也较低。
相反,洛杉矶、迈阿密和悉尼等地正处于城市更新的阶段,循环利用已有淡水资源的方案比起利用海水冲厕成本更低。海水可以运用在某些新建筑上。黄世霖认为,“那些完全新建的沿海城市倒是能够很方便地铺设两套排水管道。”
不过,海水管道也有其弊端:海水管道更容易受到腐蚀,相比淡水管道更易爆裂。香港的解决方法是,利用水泥和环氧树脂材料来替换管道。有些地方使用PVC管道,但不如铁制管道坚韧。
水池的作用
香港的另一个问题是降水频繁——这也催生了另一套排水方案:在城市的山势趋缓地带,有大量运动场地,规划者在场地之下建造控制雨水流量的水池,然后再分流向繁忙的商业街和高楼地区。
香港的跑马场游乐场有11块运动场地、1个慢跑跑道和1个赛马跑道。这是香港最大的开放空间之一,受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欢迎。在一个下午,我看到一群幼童正在一场橄榄球赛前做热身运动,一群年轻人在另一块场地踢足球,而老年人们则绕着游乐场慢跑。
香港的运动场地之下是巨大的台风贮水水池。(Alok Gupta)
在这些场地之下,是巨大的地下贮存水库。在暴雨时节,水池会吸纳从山上涌下的径流,暂时贮留,以防止洪水淹没下方的城市。这座水池可以贮存60000立方米水量,相当于24个奥运会的标准泳池。
香港渠务署的高级工程师Ellen Nga See Cheng,领我进入水池一探究竟:这座水池像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停车空间,有5个足球场的长度。灰色混凝土墙壁和一望无尽的混凝土柱子支撑起3米高的天花板。当时地面湿滑,散落着一些垃圾,是台风“苗柏”带来的残留物。
Cheng把这座水池比作海绵。“海绵城市”是指利用一系列综合方案控制都市区域的洪涝:通过浅凹绿地和透水路面,让雨水加快渗入地下是一种方案;而游乐场这类,采用的则是更偏向工程学的方案。
Cheng告诉我:“我们没有多余的空间贮存山上涌向城里的洪水。40%的香港土地属于不可开发的生态保护地区,其他地方都已经造满了。利用地下空间是唯一的方法。跑马场游乐场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这个贮水项目耗资17亿港元,在2017年3月全面竣工。但这不是香港第一个水池,首个这类项目在2004年建成,在一座足球场兼橄榄球场之下,能贮存二倍的水量。不过,跑马场游乐场的贮水池在技术上更加先进。
这座水池可以贮存相当于24个奥运会标准泳池的水量。(Alok Gupta)
贮水池的系统由计算机操作,直接和香港天文台连接。当系统监测到将有强降水,水池就开始启动。随着雨势的减弱,水池会自动排水,安全地释放进相应的管道。
有批评者认为,系统并没有充分利用台风降水。目前,日均只有10立方米的水量用于养护郊野绿地的草地和休闲空间的树木。虽然不久之后赛道也能利用降水,但大多数的降水还是流进了大海。Cheng告诉我,随着未来成本的降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收集台风降水的技术。
另一方面,这座贮水水池似乎还能有效地控制洪水。渠务署的工程师认为,2017年6月的“苗柏”台风过境时,系统的运行符合了他们的预期;2017年10月的台风,系统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Cheng说:“多山地形、土地紧张和降水频繁,一并促成了严重的城市洪涝。我们需要地下贮水系统来充当城市的海绵。”
(本文由徐东东编译自citiscope)
来源:市政厅
新媒体编辑:肖莉
审读:刘芳
声明:本文来源:授权转自市政厅(ID:shi-zheng-tin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规划师》杂志社微信公众订阅号(ID:)为非盈利新媒体平台,所有转发的非原创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新媒体渠道,如果所转发图文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规划师》杂志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打开链接
【规划师论坛6】面向城市治理的北京朝阳区街区设计导则编制
33岁的《规划师》杂志改版:打造“全领域”规划类期刊
《规划师》2019年“规划师论坛”栏目主题新鲜出炉
【规划师论坛5】城市更新治理视角下的土地增值利益再分配 —— 广州交通设施用地再开发利用实践思考
【规划师论坛4】城市治理价值塑型导向下的佛山近期建设规划创新
【规划师论坛3】城市非正规性及其规划治理的中外研究比较评述
【规划师论坛2】后增长主义时期社区社企合作空间治理 模式的思考
【规划师论坛1】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治理型城市更新模式 —— 空间利益主体角色及合作伙伴关系重构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文章来自:规划师杂志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公共服务|香港怎样节水又防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