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精准规划
中国
规划
边界
办公
上海
手机信令数据
开发
探索
智慧城市
行为
数据
行业
技术
案例
管理
一体化
空间规划
村落
系统
宜居
武汉
会议
如何
设计
空间
环境
物流
广州
活动
城市
模式
雄安
德国
人口
铁路
行政
地理
区域
信令数据
战略
融合
研究
多规合一
通勤
开放
总体规划
结构
可持续
公共服务
生态
规划方法
平台
服务
实施评估
街道
郊区
编制
交通
高效
展示
11月
2018年11月29-30日,“智慧规划论坛暨2018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武汉市召开。论坛以“智慧规划”为主题,主要研讨规划领域智慧化应用探索、空间规划与规划实施评估技术、规划管理智能决策发展趋势等内容。首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盛洪涛局长发表了开幕致辞。
盛洪涛局长首先对所有参会来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武汉按照“细致、精致、极致、卓越”的要求,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宜居城市,离不开城市规划战略的引领作用以及信息化和智慧规划的有力支撑。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的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已经完成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工作,用“互联网+”的思维,建立了国土规划一条龙行政审批平台,搭建了“多规合一”业务审批平台,开展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规划管理中应用等一系列研究,启动了城市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本次论坛汇集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一线工作人员,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的平台。最后,盛局长对本次论坛的圆满举办送上了诚挚的祝福。
接下来,十位嘉宾发表了主题报告演讲,以下为嘉宾报告的主要内容及观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01、社会感知时空数据分析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龚健雅院士
龚健雅院士从社会感知在规划中的应用入手,着重从社会感知的宏观群体和微观个体两个方面进行介绍,指出这两方面的数据分析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他认为,利用遥感和社会感知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理解空间,更准确地揭示社会经济规律。利用社会感知的概念加以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手机信令、导航GPS设备、视频监控、可穿戴设备等数据,就形成了最大的大数据,这些数据有体量大、产生速度快、多态等特点。他指出,对于数据的分析处理,国内外学者主要涉及到感知方法、信息接入和应用三个层面,并进一步对数据的预处理、空间类聚、网络分析、挖掘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最后,他提出社会感知的大数据在规划及相关领域可以做很多研究,如社交媒体数据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手机数据可以记录海量的人类空间活动,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大数据群体分析,视频数据分析,可穿戴设备数据分析等等。
02、新时代、新智慧、新治理——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盛洪涛局长
盛洪涛局长从四个方面分享他对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思考:(1)新时代发展对城市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城市的发展不可逆转需要精准预测和精准规划;(3)城市发展具有多变性,需要适时评估和过程控制;(4)城市发展具有复杂性,亟待精细化管理。他指出,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基础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缺乏对城市实践的系统性应对;缺乏逻辑关联,难以发现内部规律;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相互印证解码;需要长效稳定的数据来源和机制的保障。启动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构想,就是通过开展前期研究和顶层设计,促进现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系统性升级,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建设的初衷就是希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定性化向定量化、科学化转变之际,用更科学的规划和决策让未来的城市工作更加智慧。接下来他对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的数据汇集、评估预警、模拟仿真和智慧决策四大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盛局长跟大家分享了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同时也向所有人发出邀请,希望汇集世界力量,实现武汉梦想。
03、基于手机大数据的通勤模拟技术与方法
同济大学,王德教授
王德教授认为大数据从展示走向决策的关键就是模型构建,他以上海市为例,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对上海通勤流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出整个上海市的OD情况。王德教授指出,目前统计到区县、街道的数据精度仍旧不足,因此研究中数据精确到了居委会、普查区层次。通过更精细的距离和更精细的时间数据,进一步建立了大数据通勤流模型,在原来的全局模型基础上,进行分单元建模的尝试,对比优化模型和残差模型的特征,对模型的结构、精度测算,以及不同模型的特点进行了介绍与总结。对现实模型中的远郊区县内部的联系、地铁沿线的残差、近郊区大型就业区对市中心的反向吸引、地域文化与地域固有联系等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模型应用方面,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研究了上海西部就业中心建设对上海就业形势、通勤状态的影响。以上海周边制造业基地的就业岗位增加为例,进行了模型模拟。最后王德教授指出,大数据之后的分单元模型,残差变量放到分支单元模型里面去,来构建整个大数据的模型更为简单实用。
04、从IA到AI-数据整合和治理,数据科学与AI的基石
IBM,杨晓洋博士
杨晓洋博士从数据科学、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大家分享了怎么进行规划领域特定巨系统的大数据分析。他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城市数字化和经济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要解决城市规划大数据问题,不仅要有数据管理集成平台,还必须要建立在云架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低成本横向的拓展。有了云架构对数据收集、组织和分析的支持,将人工智能训练出来的模型布署到公有云和私有云环境中去,可以使模型应用更便捷地将底层数据和需要分析的对象进行衔接,其最终目标就是让数据在各类场景中的使用变得合理、可控和可信。最后,他还给大家分享了IBM在构建巨系统、德国车载钱包、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中的一些实践。
05、基于城市物流网络数据的我国区域空间组织形态与绩效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刘合林教授
刘合林教授首先对中国从建国到现在的区域政策方针演化进行梳理,指出市场经济对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性。接着他以物流大数据为切入点,通过数据的抓取和清洗,基于货物成对的关系用网络承接在技术层面进行分级,对中国城市之间的社团相互协调性做了分析。他认为,城市群政策边界和实际的市场边界在空间上不一致,需要在后期进行优化和调整,不同市场单元经济效益差异在带来高效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不平衡。最后,他指出,在新时期区域全面协调中应该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优化区域空间组织布局、提升区域之间配置效率。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向协调和统一,需要对效率公平、政策边界和市场边界进行协调。
06、转型发展:国土规划信息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李宗华专职副主任
李宗华专职副主任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国土规划信息化的思考,主要包括:1、转型是永恒的话题,转型是主动的,实际上也是求新求变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最常见的转型包括经济转型、发展模式、发展要素、发展路径等等的转变。2、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的转型与发展历程,从办公自动化,到数字城市,到公共服务咨询的探索,再到审批、规划一张图、OA升级等,包括WEB GIS 的应用和SDI的二期建设,再到2017年智慧武汉规划编制,数字国土规划向智慧国土规划工作迈进。信息中心转型的经验可以总结为:具有远见卓识、重视领军人才、掌握核心技术、融合信息化与业务、建立良好企业文化、需要良好外部环境。3、国土规划信息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新技术发展与转型支撑、寻找转型突破口。4、对于转型的若干思考,他认为重点包括业务梳理模型转型、办公自动化系统转型、网络基础设施转型、大数据中心转型、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智慧国土规划与智慧城市融合。李宗华认为搞智慧规划不要单纯理解为现在是规划行业搞信息化,要理解为是整个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要纳入整个智慧城市的框架,用整个智慧城市的观点来衡量行业的信息化。
07、智慧共生模式下的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探索
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罗平院长
罗平院长就深汕特别合作区在规划、信息化、智慧城市方面的实践与感触,跟大家分享了智慧共生的概念以及团队在深汕合作区的实践。他指出,规划的对象是城市,但城市的状态跟时代、历史阶段是一脉相承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数字空间的依赖逐渐大于对地理空间的依赖,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将会出现一个突变,在深汕合作区里,罗院长团队提出了“智慧共生”的战略,在体制和机制上确保实体空间和数字空间的规划、建设、运营、治理的高度统一和贯通。接下来,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深汕合作区的基本情况、管理模式、环境状况、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内容。最后,他认为,随着5G时代的即将来临,城市规划师、规划信息化人员需要重点关注5G对制造、产业、公司组织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的影响。
08、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武汉文化旅游辐射分析
武汉大学,詹庆明教授
詹庆明教授介绍了利用多源大数据分析武汉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相关工作,梳理了武汉现状与未来的区域交通特征,利用大数据统计,研判武汉旅游吸引力,确定武汉文化辐射范围,以武汉市周边同等城市相互关系为例,通过对铁路、公路、飞机、航运、腾讯数据、百度、高德、搜索等多源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形成武汉文化旅游辐射能力的分析画像,对分时间节点的人口流动、不同人群的人口流动、汉马、樱花节等旅游事件对人流的影响等进行了细致的定量分析,对武汉市交通组织、城市格局、旅游路线、城市竞争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09、开源开放的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体系结构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苏乐平总架构师
苏乐平总架构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云服务和亚马逊全球用户大会中关于云计算的内容,通过介绍国内外技术的转型,回顾规划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数慧技术体系演进从自主开发、混入开发,到非侵入式开发的三个阶段,进一步指出开源在规划信息化架构中的重要性。接着他以广州和武汉的工作为例,对数慧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实践架构进行解剖。最后他从IBM收购REDHAT的事件指出构建混合云架构是未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未来的企业即将走向多云的战略。
10、面向未来城市的智能规划与管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徐辉副主任
徐辉主任结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相关实践,分享了他对未来智慧城市规划的思考。徐辉主任首先以雄安的“孪生城市”概念为引子,提出未来城市是一个全域智能化的环境,是大的城市操作系统。要建立一套面向城市未来,可持续、安全运营管理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需要将所有信息化内容和数据形成横向贯通、纵向打通的体系。应建立智能规划方法体系,具体包括:宏观、微观一体化;建立面向变化的模拟与决策机制;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推进多源信息获取;推进开放式决策。具体而言,建立一套空间统一规范的数据库,建立一个精细化城市治理的一张图,规建管打通。徐辉主任以北上广深的横向对比为例,分享了如何用信息化技术解决空间规划的问题。接下来,徐辉主任介绍了中规院的相关案例,包括中国城市人口密度研究,全球城市指标数据对比,利用AI等新技术,把新方法应用于规划调控、预测、评估。接着徐辉主任指出,智能化的公众参与是未来智能规划发展的重要一环,以晋城总体规划为例,徐辉主任介绍了公众参与应用,公众意见汇集,量化计算分析,模型评估,对相关规划作出精确化调整建议等内容。最后,徐辉主任认为,发挥媒体的作用,可以加强公众对规划成果的参与感,另外一并介绍了中规院在城市建设意见收集、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等方面做出的工作。
会议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支持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会议总结:智慧规划论坛会议内容及嘉宾观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