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社区
规划
道路
保护
开发
用地
数据
技术
管理
宜居
武汉
建筑
创造
村庄
空间
环境
乡村
功能区
活动
模式
人口
农村
酒店
区域
融合
总体规划
可持续
生态
服务
方案
特色
农家乐
背景
改造
农业
策划
运动
国际
展示
管控
本文摘录自:杨正光,王智勇,张毅.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村庄“内涵式”再生规划策略 [J].规划师,2018(12):33-38.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村庄“内涵式”再生规划策略
武汉市七壕村“内涵式”再生实践
七壕村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江汉平原东部,占地总面积约为7.18 km?,集体建设用地面积约为 7.94 hm?,共223户686人。村庄水资源丰富,西北部紧邻“国际重要湿地” -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东南部紧邻汉江支流 -通顺河。作为典型的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七壕村的农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均有较好的基础。近年来村庄积极转型,但仍然存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特色资源挖潜不够、旅游模式低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及企业带动不足等问题。
规划依据七壕村建档立卡数据,对七壕村贫困户和致贫原因进行动态追踪,最终精准识别帮扶贫困户 45 户(100 人 ),占总户数的 20.2%,并按照致贫原因进行细分,明确了大病致贫为主因 ( 共 36 户,77 人 ),残疾致贫为次因 ( 共 5 户,12 人 ),其中因就学致贫的家庭共 4 户 (11 人 )。在此基础上,规划以七壕村整体“内涵式”提升为导向,在大沉湖生态旅游圈框架下对七壕村及周边区域开展资源评价与价值整合,按照严格的生态管控与空间划定要求,进行合理的、可持续开发的项目策划与活动创造,并充分发挥流动性空间的积极作用,针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投入与建设,以期将七壕村打造成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湿地生态旅游区。
(一)梳理旅游资源,构建大沉湖生态旅游圈
1.旅游资源构成和核心价值识别
规划结合七壕村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将其旅游资源分为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遗址遗迹和旅游商品五大类型 (表2)。其中,以沉湖为代表的湿地景观资源和依托沉湖湿地衍生形成的珍稀水禽资源,未来可为候鸟及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所用,也可满足游客旅游踏青、摄影留念和亲子体验等活动需求;以东荆河为代表的河流景观和依托河流孕育的精耕细作劳动方式能够生动地再现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景象。
2.区域资源整合与旅游产业集群化
规划统筹沉湖周边5个旅游资源优势村庄,围绕沉湖湿地自然保护核心区,形成环沉湖生态旅游产业带,并构建七壕村湿地生态旅游区、港洲民俗文化展示区、洪南油菜花海观赏区、挖沟现代农业观光区和王家涉芦苇花海体验区五大功能区,同时结合渔樵村和七壕村建设东西两处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大沉湖生态旅游圈,发挥区域联动优势(图2)。
(二)严格生态管控,促进“多规”衔接
规划充分对接土地利用规划、生态框架保护规划及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规划,对农林用地和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类提出严格管控要求。
(1) 农林用地。考虑到沉湖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不具有可进入性,规划按照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划分对其进行圈层式分级管控。其中,对核心区采取封闭式管理,严格保护,以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对缓冲区采用半封闭式管理,使核心区免受干扰和破坏,同时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保护、科研、宣教、观测及社区共管等工作的需要;对实验区内的湿地资源可以合理利用,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经营和生态旅游等活动。
(2) 村集体建设用地。根据武汉市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对“生态底线区内”农村居民点规划的控制要求,规划遵循用地规模不增加、建筑总量有控制的原则,严格控制绿地率、清洁能源使用率和污水处理率,以及建筑的高度、风格和色彩,注重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同时,规划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对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要求,合理划定生态、生活、生产空间。
(三)基于多元主体,打造“内涵式”再生的实施载体
1.构建特色化且可持续的旅游产业
规划基于七壕村各类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指数,结合历年游客的构成特征,将客群旅游类型分为四种,即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家庭亲子游、以鸟类科普和户外摄影为主题的科普摄影游、以同事朋友聚会和拓展为主题的团队综合游和以婚恋为主题的情侣浪漫游(图3)。针对不同客群的需求,规划按照旅游+农业、旅游+文化两种思路,塑造不同的活动空间。
规划在大沉湖生态旅游圈框架下,融合生产、休闲、康乐和教育等功能,形成以旅游度假和观光为主,以科普教育、农业体验和户外运动为辅的特色旅游业。同时,为满足四季可玩可赏的要求,规划突出七壕村的湿地、候鸟、花和乡村游四大特色,提出了春赏桃花、夏观荷、秋游芦花、冬探鸟的分时旅游模式 ( 图 4),最终形成“鸟渔花乡,四季徜徉”的村庄旅游意向。
2.分期分类设置旅游运营项目
规划明确了“政府带动、企业发力、村民共建”的旅游运营模式,使政府、企业、村民共同参与旅游运营项目的建设。其中,政府的核心介入阶段集中在规划前期,主要负责公厕、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和村庄道路等具有公益属性设施类项目的建设,以及进行初步的立面整治和环境提升;规划在中后期对企业的引入采用“运营 + 推广”的思路,部分企业以农业观光体验与现代农业生产等综合性农旅项目的打造以及餐饮、酒店、民宿等市场属性项目的运营和改造为主,部分企业以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为主;村民则以农田和宅基地等资产的形式参与项目建设。
在分析多元投资主体的基础上,规划结合七壕村的实际发展诉求,设置了涵盖农业体验、花鸟观赏、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店和水上游乐等 20 余个经营性旅游项目(图 5),以及包括市民广场、卫生室、污水处理站、堤防和村庄道路等在内的十余项公益性工程项目。
(四)以点带面推动村庄再生
七壕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其中 2017 年前为脱贫阶段,2017年后为奔小康阶段。在脱贫阶段,项目组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识别和调整,由最初的 29 户 77 人最终确定为45 户 100 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5 项就业创业措施:①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增加收入;②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获得报酬;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益;④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⑤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股份分红。2017 年底,旅游精准扶贫助力七壕村4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在奔小康阶段,对于已经脱贫的贫困户按照成功的经验继续执行,对于有意愿提高生活、进一步改善生活的居民,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和技术等入股,按照景区 + 农户、景区 + 协会 + 农户、协会 + 农户、以大带小和独立经营等不同方案,继续投入旅游开发。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村庄“内涵式”再生规划策略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武汉市七壕村“内涵式”再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