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村庄规划与发展需求的偏差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规划 用地 村庄规划 管理 武汉 城乡规划 村庄 空间 城市 模式 农村 行政 区域 战略 可持续 公共服务 生态 服务 特色 背景 绿色发展 镇规划 编制 策划 市政 管控
本文摘录自:杨正光,王智勇,张毅.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村庄“内涵式”再生规划策略 [J].规划师,2018(12):33-38.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村庄“内涵式”再生 规划策略

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村庄规划与发展需求的偏差


(一)城镇规划思维,无法匹配村庄发展实际需求


200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首次将村庄规划列入法定规划体系,相较于此前的《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大幅提升,村庄规划在法律层面实现了与城市规划的统一,但是仍然无法摆脱以城镇为出发点的规划思维。在实际的规划编制过程中,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使得村庄本身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全面、深入地考虑其自身的发展条件和主观意愿;将村庄作为城镇发展附属空间的规划思维,使村庄规划最终反映的仍然是城镇的发展需求;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标准的缺失,以及粗放式理解城乡设施均等化,使村庄规划不具备良性复制推广的条件。

(二)囿于行政区划,缺乏区域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我国农村地区往往呈现村域幅员辽阔、村湾零散布局的格局,规划一般针对单个村庄从村域和村湾两个层面开展规划编制。而旅游资源本身并没有界限,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资源经常跨越多个村庄、乡镇乃至更大范围,以单个村庄为单位开展规划编制无法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

(三)政府管理导向,造成产业项目运营的不可持续


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受制于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规划深度往往有所欠缺,其作用也限于满足上级政府管理的基本需要。旅游精准扶贫具有市场主导性特征,其产业策划、功能布局和近远期安排等需要结合企业战略布局、地方资源特色及市场产品需求进行综合考量,旅游精准扶贫规划的编制应统筹好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在满足政府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主体的诉求,以激发市场资源配置的优越性。

(四)重外扩轻内涵,村庄既有空间和内生动力挖掘不足


从旅游发展的固有逻辑看,旅游消费是依托空间转换带来的新体验形成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会受到村庄扩展空间不足的掣肘;从村庄规划调研的实际情况看,增加建设用地规模一直都是村民的首要需求。土地利用规划对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刚性管控,并以量的约束和图斑的空间约束进行双重管控,在此约束条件下,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村庄出现大量的违章建设,而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地区通常对部分村庄进行迁村并点,以实现与其他村镇的集中布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依托于建设用地进行外延式发展显然不是科学的村庄规划模式,这也促使人们反思,并通过挖掘村庄既有空间和内生动力去寻找村庄“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径,积极地推动旅游空间形态变化。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村庄“内涵式”再生 规划策略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村庄规划与发展需求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