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名城保护工作有六大法宝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地图 广东 社区 城市设计 乡村振兴 规划 街区 上海 北京 保护 开发 国家 住房 总体城市设计 技术 管理 创意 村落 系统 会议 建筑 设计 广州市 空间 共享 广州 南京 小区 专项 乡村 活动 城市 活力 区域 战略 指引 研究 多规合一 市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城乡建设部 平台 服务 书记 宁波 方案 特色 展览 改造 编制 策划 实施方案 国际 高效 展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

2018年12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估总结大会。会议系统总结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了下一阶段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会上同期针对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验进行了总结,本号将陆续推送,敬请关注。本文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验总结,欢迎分享。

广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新时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保护机制,形成了广泛参与、共管共享的保护氛围,基本保存了“千年古城云山珠水”的整体风貌格局。总的来说,广州名城保护工作有6方面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抓全要素保护


一是加强整体格局保护。广州以云山珠水为自然山水格局,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和名城保护规划等顶层规划设计,把名城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积极保护,全面保护。以白云山、珠江和历史城区为空间框架,塑造 “山、江、林、城、田、花、海”并存、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

二是实施分类保护。建立历史城区、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等六个方面的保护内容。先后通过5次全市文化遗产普查,摸清家底,形成包括1个历史城区、26片历史文化街区、19片历史风貌区、7个名镇名村、91个传统村落,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省级、347处市级、32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90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的不可移动文物,817处历史建筑,34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保护名录,分类施策,实行全要素保护。

三是推进历史城区保护。以20.39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载体,历史城区内的街区、传统街巷、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等文化遗存均严格保护,并已基本完成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两线划定、历史建筑建档、保护标志的设置以及各层次保护规划的编制,2014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批实施;7个文保单位、1+6个名镇名村、26片历史文化街区、5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二、注重抓文化传承发展


一是推进海丝申遗。牵头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同南京、宁波、上海等23个城市签署联盟章程,组建联合申遗城市联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以“一个展览、一个备忘、一个演出”的方式开启广州与海丝沿线各地文化交流互鉴活动。

二是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革命史迹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等为依托,开办“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核心价值。

三是振兴乡村文化。梳理《广州市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目录》,制定《广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积极推进乡村文物保护开发利用。

三、注重抓法规体系建设


一是构建政策法规体系。以《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为主线,配套制定了可操作的政策文件。出台了《广州市博物馆规定》,明确政府应当安排资金扶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二是完善技术规范。制定了历史建筑三维测绘扫描省级标准、历史建筑修缮图则、老旧小区品质化微改造规划指引等,为历史建筑修缮、标准化管理和街区的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注重抓工作机制创新


一是设立保护工作机构。市、区层面分别成立了文物管理和名城保护委员会,实行公开透明的两级审议机制,研究审议文物保护和历史名城保护重大项目。在基层设立了文物监督员和名城志愿者团队,让保护工作的具体要求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传达到基层。

二是建立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强调协同管理,部门联动,一方面通过《名城保护条例实施方案》对规划、房屋、文物、城管、更新等相关部门责任逐一细化明确,另一方面注重压实区政府为保护属地主体的责任,启动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协议书签订工作,构建了横向到边、协同联动,纵向到底、层层落实的分工机制。建立了广州市文化遗产信息管理平台和“多规合一”平台,实现多部门的互联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我市对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进行常态化补助,自2014年设立以来,已对618个文物保护修缮、保养项目进行了补助,补助经费共1.85亿元。

五、注重抓文化资源盘活


一是加强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推出了恩宁路永庆坊等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保护精品项目,举办了“广府庙会”、“飘色巡游”等文化品牌活动,让文脉传承,让城市发展有质感有温度。保护骑楼街总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推进南粤古驿道、“最广州”等线型项目,让全市历史文化资源串起来活起来。

二是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景点。市域层面以古驿道文化线路的修复为抓手,串联沿线传统村落,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老城区以挖掘“广州味道”的城市文化和记忆资源为抓手,在文物和历史建筑集中区域策划建设“最广州”文化步径,打造一批“既能喝凉茶、又能叹咖啡”的优秀文化景点。

六、注重抓全民广泛参与


以多样化活动为平台,实现全民参与共同保护。举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组织入社区、入户宣传服务,推出“名城广州”微信公众号,增设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导览二维码。通过发放历史建筑地图、专家讲课、社区讨论、专业培训、项目大师设计等接地气的活动,提升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引导全民参与共同保护。

恩宁路、盐运西、深井村等项目利用“党建引领、共同缔造”议事平台和共同缔造工作坊,带动居民、村民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转移”要求,有力推动了街区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利用。

下一步,我市将以这次总结大会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及住房城乡建设部56号文件要求,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强烈的文化担当,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展示;以“绣花”功夫继续推进文物和名城保护利用相关工作,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得住乡愁,让广州这座老城市焕发出新活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广州名城保护工作有六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