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卫良:凝聚国际顶尖力量,坚持高质量发展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社区 城市设计 规划 街区 办公 北京 道路 保护 开发 探索 用地 智慧城市 住房 居住 汽车 北京市 海绵城市 技术 管理 系统 宜居 如何 建筑 创造 设计 控规 空间 公交 共享 环境 导则 出行 专项 乡村 功能区 城市 雄安 建筑设计 人口 尺度 行政 规划审批 区域 战略 美丽 研究 新区 多规合一 开放 控制性详细规划 结构 总规 可持续 公共服务 生态 服务 书记 产业发展 方案 廊道 特色 展览 海绵 改造 步行 编制 协同发展 交通 中心城区 公共交通 市政 国际 生态廊道 管控 区域协同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正式公布之际,“北京规划国土”采访了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施卫良。在采访过程中,施院长从六个方面为我们解答了副中心控规批复的热点问题。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小 编:控规中如何体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施卫良:总书记对副中心的规划,提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编制过程当中我们一直按照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来进行,具体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规划的工作组织上,凝聚国际顶尖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在开展副中心控规编制之初,组织了12个国际知名团队共同参与副中心整体城市设计的工作,同时也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工程院院士,也包括设计大师等,领衔一些专题研究、专项规划、设计导则的编制,为副中心控规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二是在规划理念上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运用到规划之中,特别是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建设方面积极把新技术探索应用到规划编制之中,在城市的治理体系、运行上加以创新,把新技术体现在设计导则之中。同时围绕着规划的刚性管控和动态适应进行规划创新。

三是在规划思路上紧密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着眼从更广阔空间谋划城市副中心未来。特别是处理好和中心城、处理好和东部各区、和廊坊北三县地区、副中心与通州全区的这些关系,实现以副辅主、主辅共兴;实现区域共进、区域协同发展。

另外在处理好“一核两翼”,特别是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关系上,也要实现副中心与雄安新区的差异化,避免同构发展,实现“一核两翼”的协同共进。

四是规划重点内容上突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塑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城市副中心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包括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另外还有“三庙一塔”建筑群。

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通州具有文化传承特色的、为城市特色创造基础,在城市风貌上,我们也是在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塑造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同时在建筑设计、区块的景观塑造,还有整体的城市风貌格局上,体现中华文化地域特色。

以人民为中心,开门编规划


小 编:此前征求公众意见结果如何?最终版控规吸纳了多少公众意见?

施卫良:控规草案向社会公告,是规划审批环节必须履行的一个法定程序,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广大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生活、高品质发展需求的一种体现。

在这次副中心控规编制过程中,2018年6月,市规划国土委和通州区政府联合组织了在北京规划展览馆和通州区的两处现场公告,同时也采取了网络公告的形式,群众关注度非常高,现场参观量总计15000人次,共收到了1900多条意见建议,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

从关注度来看,大家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城市交通、宜居建设、城市品质、城市修补等方面,特别是交通问题,大家更关注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络和北三县的公共交通联系,还有构建绿色宜人的步行环境和自行车出行系统,在这些方面我们都给予了很好的回应,也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更加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编制控规关键要处理好“三组关系”


小 编:城市副中心控规在编制过程中有何难点?最终是如何克服的?

施卫良:控规当中的一些难点,我们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解决的:

一个是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的关系上:

我们一是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以总书记视察北京、特别是对副中心规划作出的各项指示为根本遵循,来确定我们规划的总体方针、原则和具体要求;同时我们副中心控规、以及街区层面控规编制的方法,纵向上落实到12个组团、36个家园,层层递进,落实规划的具体控制要求和导则,以此实现规划从上到下的全覆盖。横向上,统筹各项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的内容,体现这种规划横向上各个专业的整合和统筹,实现控规层面的多规合一。

在规划整个最后形成的过程当中,我们积极吸取了各个方面的专家、包括人大、政协、公众的意见,使这个规划更加完善、更加细化。

第二是在处理好时不我待和稳扎稳打的工作关系上:

一方面面临的城市病问题非常紧迫,像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空气污染等问题,都希望通过副中心的建设,与中心城共同协调来解决。同时2018年我们面临着行政办公机关第一批的搬迁,面临着绿心的建设和相应的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亟待规划给出相应的条件。

同时,我们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设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保持历史耐心、精心打磨、精心谋划、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来体现我们整个副中心的城市建设要求。

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分层、分类、分级的规划管控,来确定不同区域的不同建设要求,对高水平管理地区我们更加加强精心化打磨和广泛方案征集的力度,同时我们按照规划期限内,对一些没有看清楚的用地采取战略留白的方式,等我们将来思考清楚了,再进行建设,后来这种方式也在其他区的整体规划当中也获得了好评。

第三就是要处理好未来蓝图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关系:

通州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个城市,不完全像雄安一样是白地建新城,特别是六环路以西大量的现状建成区,基本上一半用地是建成区的范围,所以对副中心来说,是新区建设和老城提升更新改造并重的这样一种情况,所以我们在规划当中特别强调老城的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通过这种老城的更新提升,使现有的城市居民有更强的获得感,也弥补了城市发展中的短板,进一步强调城乡的互动和带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实现副中心与通州全域的协同和拓展。

久久为功,建设没有城市病的新城区典范


小 编:副中心作为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承载地,如何避免城市病?

施卫良: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中心城过多的人口和功能的疏解来带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示范作用,它的目的就是要缓解中心城的“城市病”,对副中心来说同时也要避免副中心患上新的城市病。基于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新城区的要求,副中心要着眼于未来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一个长久的、更长远的目标。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意义在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是要进一步增强对克服“城市病”、在城市治理上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不要想着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将这项工作持久做下去。

围绕着副中心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的规划,我们在城市的交通、住房、公共设施、环境污染的治理等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谋划和考虑。结合各个专项规划的内容,落实到控规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交通上,我们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推进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体系,进一步加强副中心和中心城及区域的交通联系,提升完善出行品质,建立一个不依赖小汽车就能够便捷出行的交通环境体系。

在公共服务设施上,我们进一步强调民生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公共设施配置的均衡和品质,在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等方面,结合家园中心进行统筹安排,构建家园中心为主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在污染防治方面,我们坚持源头治理和区域协同联动、共进的方式,进一步改善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保证绿水蓝天,为副中心提供一个更加清新的环境。

同时在规划上要进一步建设国际一流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高标准建设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强化城市安全风险防范系统,进一步建设城市的智慧运行和治理体系,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共享的这个理念,构建起一个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也是建设城市治理、没有城市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引领、建管并重、综合施策这一系列的举措,我们相信城市副中心终将克服目前存在的城市病问题,实现人口功能的合理匹配,实现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实现城市运营的合理秩序,成为我们建设没有城市病的新城区的典范。

合理配置用地,促进职住平衡


小 编:副中心职住平衡怎样解决?有多少住宅用地,如何配置土地资源,建立住房供应体系?

施卫良:职住平衡是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副中心要吸纳中心城40-50万人的新增居住人口,同时还要保障现有的80万人的居住和生活,处理好职住关系是副中心规划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产业方面紧紧围绕着副中心对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疏解,进一步提升副中心产业发展的层级,在运河商务区、副中心站枢纽等地方,集聚一些高端服务业,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在居住方面要以职住平衡为导向,全区进一步加大居住建筑的供应。规划提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来满足新增的住房需求。

同时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大住房租赁市场的供给和保障,结合重点功能区的周边,适度配置一些混合功能的公寓,结合乡镇的建设也考虑适当配置必要的居住用地和租赁性住房,通过这种动态调节来保证整个住房市场跟职住的平衡关系。同时规划还提出,不搞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保持整个副中心房价的平稳、合理、可控。

在整个用地结构上,我们进一步强调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的合理比例,从各类用地的配比上为整个城市职住平衡的发展打好基础。

统一管控,协同发展


小 编:副中心如何统筹与北三县的关系,做好统一规划?

施卫良:这次副中心规划特别强调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协同发展,因为副中心规划本身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副中心的规划带动北三县地区的发展也是副中心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副中心质量,也是整个地区内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副中心和北三县地域相接、互动性强,目前实际上就有很多中心人口在发生互动关系,我们在规划当中要进一步考虑这种协同关系,按照统一管控、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要求来形成整体的协同规划,严格控制无序的贴边发展、严格控制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来保证整个地区的有序和良性发展。同时,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同北三县在功能分工、资源配置、生态管控、产业协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交通系统、风貌设计等方面协同发展的具体要求。

在生态方面,要着力扩大区域的生态环境容量,要跟北三县一起共建以潮白河为核心的大尺度生态绿轴,建设好城市的生态廊道,打造好副中心与北三县的生态本底。

在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积极围绕城市副中心的主导功能,培育区域服务功能,进一步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的产业升级。

在交通方面,就是要在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区域路网系统,推进交通的互联互通。

在公共服务方面,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引导北京的公共服务资源向廊坊北三县地区延伸,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方面的设施配置,提高整个北三县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比质量和水平。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城市副中心 | 施卫良:凝聚国际顶尖力量,坚持高质量发展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施卫良:凝聚国际顶尖力量,坚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