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化”严重甄家湾乡村发展与转型出路在哪里?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耕地 社区 乡村振兴 工业 规划 道路 保护 国家 住房 居住 城镇化 数据 调查 城乡融合发展 技术 管理 一体化 村落 系统 会议 如何 2019年 城乡规划 建筑 村庄 设计 空间 共享 环境 乡村 活动 城市 小学 人口 农村 活力 行政 酒店 资本 战略 融合 美丽 结构 学习 城乡建设部 公共服务 生态 服务 陕西 区位 书记 特色 农家乐 背景 展览 改造 农业 11月

为大家推荐来自微信公众号:北斗城乡规划 的文章,作者:陈炼


摘要:截至2019年11月29日,共同缔造帮扶团队驻村一月有余,在驻村过程中发现甄家湾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造成相当严重的“空心化”现象,村庄人口外流在给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甄家湾村乡村发展与转型带来了“农民荒”、“人才荒”以及相应的连锁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驻村帮扶团队一个半月驻村调查+定点帮扶为基础,发现甄家湾“空心化”现象严重并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分析了“空心化”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空心化”背景下的乡村发展策略。

1、“空心化”引发的连锁反应

1.1 “年轻人成为稀罕物”——留存村民呈高龄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对比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在2018年增长了859万。而留存村民的老龄化情况更让人触目惊心,以甄家湾村为例,全村户籍人口706人,在村常住人口约为62人,40岁以下村民0人,40-60岁村民25人,60岁以上的为37人,占常住人口总人数的59.6%,留守村庄的只有老年人,留村村民高龄化趋势明显。

1.2 “村里娃娃越来越少”——乡村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在驻村过程我们发现,村里基本见不到娃娃,尤其是学龄期的儿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导致儿童数量的减少,在上世纪一户至少有3-4个孩子,有的甚至更多,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只生育1-2个孩子;二是缺乏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设施,儿童数量的减少打破了原来一村配置一个小学或者几村共用一个小学的现状,原来镇里建的小学早已废弃。目前离村较近的小学一个在镇里,一个在在隔壁的文安驿镇,距离9公里左右,但考虑到工作地点、上学距离、教学质量等因素,村民更愿意将小孩带到工作或居住地点(延川县)读书;三是青壮年外出打工带走了村里的儿童。学龄儿童的不断减少使乡村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给国家在学校、宿舍等基础设施的布置、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的配置等方面带来浪费与不均。

1.3 “乡村旅游时有时无”——旅游服务与现代化脱节

2017年,甄家湾村主动融入全县“名人名篇名山水,古寨古镇古村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影视摄影、教育研学、创作写生、传统文化体验”四大基地。目前,国家先后在甄家湾投入了约4000万建设资金,村里的环境好了、道路通了、村庄也美丽了,但“影视摄影、教育研学、创作写生、传统文化体验”基地还是没有做起来,乡村旅游时有时无,全村大多数老百姓没增收,依然过着和过去变化不大的日子。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对旅游市场的准确把握,客源从哪里来?甄家湾旅游“特色点”是什么?这些都有待明晰;另一方面缺乏专业运营管理团队,村民旅游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品质与现代化脱节,窑洞宾馆房前屋后收拾不到位、虫蚁众多、经常停水停电且无法迅速整修、内部设施损毁、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村庄农家乐规模小无法容纳20人以上规模就餐且品质有待提升等;最后旅游推广宣传也有所欠缺、缺少与乡村旅游相配套的特色产业且未能形成品牌效应,社会资本进入集中管理运营的并积极性不高。

1.4 “基础建设初具规模”——有内容无品质缺少维护

在全国农村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基础建设仍欠账较多,随着政策、资本、关注度逐渐向乡村倾斜,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缓解。甄家湾作为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不论在传统古村落的保护还是农村生产生活性基础设施如道路硬化、农村电力、上下水、文化活动设施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但缺少必要的维护。在驻村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庄杂草丛生、建筑废料、垃圾随处可见、不少建、构筑物缺乏修缮等,据村委及村民介绍古村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打造成了摄影影视、创作写生基地,村里也有专人负责村庄环境卫生、窑洞宾馆的维护与管理,但由于劳动力缺乏尤其是年轻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监督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维护频率、质量都达不到乡村旅游的要求。

1.5 “村庄发展人才匮乏”——保护与发展任重道远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改造利用离不开各种专业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的支撑。在甄家湾,伴随着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与外界人才引进困难的现实,乡村的保护与发展、基层政权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的甄家湾来说,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我们所在的甄家湾村除了村干部及助理平常基本看不到年轻人,村干部需服务于甄家湾和下刘家河在内的两个自然村,不仅需要管理村庄的大小事务,还需接待时电影拍摄团队、绘画写生团队、面临各种学习任务等,事无巨细,疲于应付,久而久之产生一系列村庄发展、治理上的问题。

2、引起“空心化”的原因

2.1 乡村在与城市竞争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分割制约影响下,重城市发展轻乡村建设的思想十分明显,农村的人才、劳动力、资本持续、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呈现资本和劳动力净流出的现象。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中国乡村主动或被动式的卷入到这场现代化的洪流中,长期置于“城市目标导向”逻辑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强大阻尼,其现代命运常常处于弱质化发展的通道中,与强势的“城市中国”狭路相逢时,“乡土中国”话语权缺失,村庄在与城市竞争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乡村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乡村之于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地位的同时,也对新时期城乡关系重新进行了审视——由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城市主导的“城乡支配关系”转向乡村振兴阶段的城乡对等的“城乡共生关系”。但依然难以改变乡村在与城市竞争过程中的弱势地位。

2.2 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收益较低,收入途径少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业劳动人员素质较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尤其是多数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依然处于纯人工的原始状态。而传统农业又存在天然的弱质性,抵御自然与市场的风险的能力低。甄家湾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地段,可用耕地面积少(川坝台地1350亩),且不适于机械化生产。在2017年村集体土地流转之后,村民基本没有可用于从事农业生产的耕地,留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在村集体打工工资、群演工资、零散养殖等,一个月大概收入2000元左右,而据了解,在外务工的有技术的村民如泥匠、石匠、木匠等一天收入大概在300元左右,没有技术的村民一天收入也在120-150元左右,相比之下外出务工收入更高,来源于传统农业的收益较低且收入途径少。

2.3 受“跳出农门、出人头地”等观念的影响

据调查了解,在多数农民的认知中“农民”成为一种职业声望低、劳动强度大、劳动收入低的职业。随着外出务工村民收入的增加,迁移并定居城市成为城市人是很多农民的理想,而他们也一直给子孙后代灌输这样的一种观念。因此,很多青壮年因农村收入低、城市收入更高而不愿回村发展,同时也深受“跳出农门”“出人头地”等观念的影响纷纷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如果某个年轻人留在村里发展,甚至会被冠以“不思进取”“没出息”的名头。

2.4 教育设施缺乏,有娃一族被迫“离家出走”

前文已经提到甄家湾村缺少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设施,有娃一族尤其是处于学龄期的孩子父母为了让小孩受到更好的教育,被迫带着孩子“离家出走”。这样的情况在甄家湾不是少数,据初步统计有三成左右的青壮年是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才离开家乡外出务工。

2.5 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难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2017年,甄家湾村为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有效盘活闲置资源,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推进乡村振兴,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集体经济实体“延川甄家湾古堡农业专业合作社”,并按照“明晰产权,分类入股”的原则,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将耕地、古窑洞产权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并按照每10年为一个周期,将新村闲置窑洞院落使用权流转,打造“窑洞酒店”。流转过来的耕地由合作社种植中药材,但由于管理、技术等原因,前两年种植的千亩中药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19年改种黄花);窑洞宾馆则由于极为不稳定的客源也难以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因此从2017年到现在,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薄弱的村集体经济难以承担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福利事业、增加村民收入的重任。

3、“空心化”及“人才荒”背景下的乡村发展与转型策略


乡村对于中国意义重大,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今天,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农民幸福是构建良性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甄家湾“空心化”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其已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提出“空心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3.1 整体发展策略

3.1.1 紧抓政策资源,争做“明星”传统村落

甄家湾作为全国第五批传统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和一定的旅游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及习总书记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改造利用指示的背景下,结合其区位、资源禀赋以及建设现状,甄家湾应紧抓各种政策资源,发动群众迎难而上,突破现阶段发展遇到的政策、资金、人才等瓶颈,干出成绩再上新台阶。同时,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适度外来资本进入、深化并完善乡村旅游所需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意识与品质,争做全国“明星”传统村落。

3.1.2 巧借势,抱团发展,优势互补

距甄家湾9公里的梁家河现已发展成为青少年教育学习基地、红色旅游学习基地,2018年年接待游客达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0万元,综合带动就业220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0000余元。基于此,甄家湾应巧妙借势梁家河,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分类整理旅游资源,发挥古窑洞群的优势,强化影视摄影基地、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的宣传影响力,同时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对接梁家河并发挥各自优势打造15分钟旅游圈。

3.1.3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壮大集体经济

据国家统计局调研显示,集体经济强的村,村庄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好,而集体经济弱的村更多成为了“空壳村”。抓住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结合甄家湾村现有的“三变”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影视摄影、绘画写生、传统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业,同时创新管理机制,引进培育管理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促进集体经济的壮大。

3.1.4 完善配套设施,吸引村民返乡发展

相较于其他欠发达的村庄,甄家湾已有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但现有的建设发展水平不足以留住村民甚至吸引村民返乡发展。在驻村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在外务工的村民有着回村发展的意愿,前提是村里有发展的机会并能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甄家湾及周边村庄适龄儿童的大量减少,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设施的配套需具有前瞻性,集中力量建设好乡镇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加大乡村教育补贴和政策力度,同时应考虑建立养老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让老有所养、幼有所学,打消返乡发展人群的顾虑。

3.2 空间策略

3.2.1 强化古村旅游区、生态农庄区、美丽新村区之间的空间联系针对甄家湾古村旅游区与美丽新村区之间彼此独立,缺少联系的现状,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古村落群的现代价值考虑古村落的“活化”,可选择一些古窑洞用作特色旅游商品制作或销售(针织品、剪纸、布堆画)、电影拍摄展览等,同时应加强甄家湾与下刘家河自然村的联系,下刘家河可考虑为游客提供旅游接待、游客咨询、停车等服务。

3.2.2 强化设计,提升空间品质

甄家湾虽有一定建设基础,但缺少品质和细节,建议如下。一方面精心组织好旅游研学线路,完善村庄门户空间、节点空间、庭院空间、沿河绿带、标识系统的设计;另一方面应全面推进最美庭院示范户改造和旱厕改水厕工程,同时清除随意堆放的建筑废弃物、杂草等,美化村庄环境;最后应对现有的建设基础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缮。

3.3 治理策略

3.3.1 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多种自治组织,推动村民自治“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治理有效的基础前提就是农村自治组织的充分发展,也是乡村社会培育完善的重要体现。培育乡村自治组织,首先,要坚持将基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与新时代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吸收“自治为主、法治为辅、德治优先”的优秀乡村治理经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依托不同乡村自治组织如合作社、老人协会、乡贤理事会、秧歌协会等,实现乡村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其次,基层政府要积极孵化培育乡村自治组织建设,运用政策“扶持”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类基层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合作共治热情,进一步强化对“致富带头人”“乡村能人”“新乡贤”的引领、培育、帮助,从整体上提升乡村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最后,基层政府需对乡村自治组织进行必要监督、规范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自治组织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3.1.2 实行政务、党务、账务三公开,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干群关系是乡村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和谐的干群关系有助于村庄凝聚力、内生动力的形成。在驻村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最关心的事情有三件:政务、党务、账务,这三件事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如果不能做到公开透明,可能会造成紧张的干群关系,甚至有可能失去村民的信任。因此,村委应严格按照“四议三公开”程序展开工作,定期组织村民开会议事、及时公开村里的政务、党务、账务,做到小事半月一公开,重大事情即时公开,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村民关心的“小事”公开透明化是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前提。

3.4 人才策略

目前村干部收入普遍比较低,一般在1000-3000元左右,远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且缺乏激励机制,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留在村里,导致乡村能人、致富带头人长期缺失,这一现象在甄家湾尤其明显,如何破解当前面临的人才困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摸索。1、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并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鼓励在外技术人员、学生回乡创业;2、结合现状与旅游院校、农林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甄家湾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高校为甄家湾输送专业型实习人才,互通有无;3、强化乡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乡贤的人脉、资源,对接旅游产业项目,吸引产业资金回归乡村;4、县级政府应在人才引进、培养、发展等方面做好统一筹划,设立下乡青年创业基金,为下乡创业青年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和政策保障。

结语

在乡村面临发展与转型的今天,面对“空心化”“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实,乡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是当前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是一个综合复杂而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冒险”路径。尽管国家对于乡村旅游的政策关怀与资本投入日益增多,民间资本对乡村旅游的涉足程度也越来越深,但绝大多数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仍以失败告终,村民没有实现增收,依然过着与过去差不多的生活。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对乡村旅游市场过于自信,对自身特点及客户群体的把握不够准确;另一方面也与“空心化”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立足城乡一体化,在高度“流动性”的社会形态下,构建良性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社区化、村民市民化,公共服务城乡等值化,从根本上遏制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人才荒”等问题的进一步蔓延与恶化,同时积极吸引村民返乡发展为乡村的发展与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致谢

感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延川县人民政府、关庄镇人民政府、甄家湾村包抓干部、第一书记和村书记、全体村民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同时感谢段德罡教授、吴锋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帮扶团队小伙伴的鼎力相助。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空心化”严重甄家湾乡村发展与转型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