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春——地理信息技术与国土空间规划
李满春教授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要求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架构等方面,对地理信息技术与土空间规划进行了阐述。
一、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特征
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四梁(从规划运行方面把国土空间规划架构分为四个体系)八柱(从规划层级和内容类型方面把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五级三类”)架构来看,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数字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土空间规划向全过程的数字规划发展,即通过数字的边界实现数字的管理;
(2)存量规划,我国的城镇发展用地面积已经排在世界前列,在这样这种情况下,应该更多地考虑存量和增量相应挂钩;
(3)品质规划,人民对规划和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希望能够编制一个绿色发展的规划;
(4)系统规划,要求在一个区域的层次上,实现全空间、全要素以及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和系统治理;
(5)安全规划,要求树立底线思维,特别是通过三条红线的划定,进而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
(6)陆海一体的空间开发秩序,实现中央提出来的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的陆海统筹规划;
(7)空间用途管制规划;
(8)建设用地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动态平衡规划;
(9)动态监测规划,借助多星协同的对地观测技术,编制和实施一个动态监测规划;
(10)智慧预警规划,在有关规划的本体和全过程的信息的提取、诊断以及评价的方面,实现一个智慧预警的规划。
二、多元评价与现状审视
要做好一个地方的规划,首先要对目标空间有一个本质的以及本底的认识。目前,要实现这种认识的话一般会采用多因素综合判别模型来进行相应的分析。
基于这一分析过程,可以进行某一区域范围内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如经济成长量,承载人口量等。同时,在结合资源禀赋和环境农业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这种的适宜性可能是指向农业的,也可以是指向城镇建设的,而这种指向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除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以外,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就十分关注通过规划能改变什么,通过规划能得到什么,能不能用较少的土地承载比较多的人口或者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除此之外,土地作为一种资源,一旦被使用了,就演变成一种资产,又因此衍生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评价。
现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改革和建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观念已入脑入心,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衍生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当国土空间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希望能结合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多要素,实现国土空间现状综合评价,使其能辅助好空间规划管理。同时,我们希望了解从规划实施到现在,它相应的成效是什么,又因此衍生出了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成效评价。
三、地理分析与空间优化
要做好一个区域国土空间规划,首先需要一个系统的宏观思维,需要跳出目标区域看区域,即在一个更广的区域实现统筹分析。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区域内外统筹分析、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分析、自然空间保护格局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提取等地理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一种存量规划,特殊的规划,其在实施的时候,必然能够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实现增减挂钩和增存挂钩,清除建设用地无效和低效供给现象,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在有关规划力度的表达上,可以充分利用地图的色系来表达用途管制制度,进而得到国土空间规划在某些方面的可视化表达。
四、信息平台与规划监管
通过地理分析和空间优化的联合作用,我们可以得到国土空间规划的在一些主要方面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加需要一个完备的信息平台实现规划的动态监管与监测。在这个方面的话,已经有文件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信息平台与规划监管平台的建设:
(1)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该信息平台以“三调”成果为基础,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底图”,同时以“一张底图”为基础,层层叠加已批准规划成果,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2)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通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以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应用、国土空间规划健康诊断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国土空间规划指标模型管理等应用。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李满春——地理信息技术与国土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