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有这么一个比喻:城市的发展,就像一辆飞速前进中的列车,而规划,就是保证这辆列车正确前行的轨道。轨道如果没铺好,列车自然就会跑偏。如今,为了让淮安这辆“列车”更平稳地行驶下去,就有了眼下的新一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那么,本轮总体规划修编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在修编过程中将关注哪些影响淮安未来发展的问题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淮安市规划局及规划编制单位的有关人士。
背景:现行规划已不能适应新变化
自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淮安先后编制了2001版、2009版两轮城市总体规划,它们有效指导了淮安近15年的发展,促进淮安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了解,今年年初,淮安市规划局完成了对我市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评估报告提出,现行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中国城镇化的背景与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淮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具体来说,国家及省域层面上的发展战略、政策导向出现了调整,比如“一带一路”战略和淮河经济走廊战略的实施;高铁枢纽站重新选址、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设施启动建设,盐化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实施,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了影响;淮安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个试点城市,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和运河经济带战略的提出,这些都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加以深入研究……
内容:新一轮总规修编关注哪些问题?
据了解,新一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强强联手负责编制。担纲此次总规修编任务的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小卉日前透露了新一轮总规修编的“关注点”。
据陈小卉介绍,淮安当前面临很多新的发展契机,比如,淮安在江苏省城镇体系中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在国务院于今年7月底批复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中,淮安被列为江苏省“一带二轴,三圈一极”城镇化空间格局中的新兴增长极。同时,淮安自身的资源禀赋也很好,是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这方面必将有所作为,“如何把这些契机转变成发展战略资源,或者上升为独特的城市品牌,是本轮总规修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陈小卉结合近一年时间的摸底调查成果,梳理了此次总规修编的“关注点”,特别是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人口城镇化问题。目前,淮安的情况是城镇化增速快,但水平较低,人口市民化成本巨大。修编中将依据淮安人口流入、流出情况,合理确定城市人口规模,明确今后城市人口增长点在中心城区还是外围的县、镇,思考是否可以顺应国家新型城镇化重心下移的思路,发展县城和中心镇,促使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
二是市域空间问题。修编中将着重思考如何发挥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载体作用,明确重点镇并集中资源和力量推动其发展,对一般镇分类建立发展指引。
三是城区空间问题。修编中将统筹“多主体、多规划”的不同发展诉求,改
变“多中心、少层级”和工业布局“围城”的现状,对雷同的功能要素进行优化集聚、空间整合,形成从市级中心到片区中心再到社区中心的层级分明的城市中心体系。
此外,总规修编中还将关注国家及省域层面上的发展战略、政策导向调整等一系列问题。
进展:明年9月出成果,期待市民提意见
据淮安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城市总体规划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且涉及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因此,需要众多部门、单位的配合和支持。
近期,他们正以座谈会、书面等形式向众多部门、单位征求涉及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经济与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交通体系建设、县区与平台发展等五个方面的数百个具体问题的“答案”,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张规划蓝图、一个数据平台、一个审批平台、一套管理机制”的规划体系。
根据计划,明年9月将形成新一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成果并报省政府审批。此前,规划成果草案将通过媒体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记者:王荣
编辑: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