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中国自然资源报的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黄河口近海水域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鱼活体的新闻被媒体广泛报道。一条小小的鱼为何能引发舆论如此高度关注?原来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河口首次发现黄河鱼活体。
黄河鱼,又称黄河刀鱼,是黄河历史上著名的洄游鱼类之一,其主要的栖息场所在黄河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黄河径流断流以及人工捕捞影响,黄河鱼濒临绝迹,至21世纪初已无捕获记录。
从某种程度来说,本次黄河鱼活体的发现,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河口海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要对大自然宽容一些,大自然就会利用自身的修复能力创造奇迹。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持续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人工和漫溢补水,增加湿地水面面积,提高地下水位,修复黄河下游代表物种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有效促进了黄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为河口近海水生生物提供了适宜产卵的环境。与此同时,这一系列努力也为黄河流域的鸟类生境带来较为明显的改善,像极具代表性的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以前在黄河河口地区是零星分布,现在规模达到了5000只~6000只。而对生活环境要求十分挑剔的东方白鹳,以前只是将黄河三角洲当作迁徙路上的“中转站”,如今这里已成为其繁育后代的“天堂”。
黄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和改善,不仅带来了绿水青山、鸟翔鱼跃,也为该地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处在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的东营市,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建立起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迅速成长为我国发展最快的生态旅游区之一。此外,东营市还大力发展湿地生态产业,创建了一批享誉全国的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莲藕等黄河口品牌,有力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治理不仅关乎国家长远、民族存续,更深深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我们要清晰认识到,做好生态治理非一日之功,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保持耐心和定力,坚持以自然为主、人工治理为辅的方针,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推进生态治理工作,必将会看到更多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必将会造福人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银行”。
文章来自:中国自然资源报



专题PPT,交流社群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久久为功 生态修复前景可期